拜登请求多国释放石油储备,并“炮轰”美国石油资本,围绕油价的博弈越发激烈



最近持续上涨的国际油价,总算有了一波回调,从85美元的高点,回落到目前77美元。

回落的主要原因是拜登这两天开始对高油价“全力”出击。
拜登采取的措施,跟之前市场预期的三个大招相去甚远。
之前沙特拒绝拜登的进一步增产要求后,市场普遍预期拜登可能采取三个大招。
1、动用美国的部分战略石油储备,来压低油价。
2、停止向境外出口美国石油。
3、要求美国国会通过所谓的“反欧佩克”相关法案来实施制裁。
但我当时是认为,拜登可能是色厉内荏,最后可能是雷声大雨点小。
结果拜登虽然没有采取这三个大招,是有点色厉内荏,但拜登还是有点打“嘴炮”的实力。
所以,拜登虽然没办法实施具体有效的措施,但还是先“嘴炮”控油价一波。
拜登的嘴炮分对外和对内两方面。
对外:美国请求中国、日本、韩国等国,释出原油储备 协同应对高油价。
对内:拜登向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发信,敦促该机构:立即动用所有工具,赶紧查高油价背后的潜在非法行为。
那么拜登这种嘴炮控油家行为最后有没有用呢?围绕着油价还有全球能源供应,又有什么激烈博弈?
本文会来做一个详细分析。
(1)对外施压
今天的最新消息,美国请求多国释放石油储备来平抑油价。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西方媒体用词是“美国要求多国”。
而“今日俄罗斯”等媒体则使用“美国请求多国”。
不管是“要求”还是“请求”,都可以看出来,拜登对高油价对美国当前通胀失控的压力,是非常头疼的。
这使得拜登不得不拉下面子,来发出这样的“请求”。
但是其他国家,普遍不给美国面子。
俄罗斯不用说,自然是第一时间就拒绝了美国这个请求。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一名官员今天表示,韩国已经收到了美国提出的释放石油储备以应对油价上涨的请求。
注意,韩国官员这里说的是“收到美国的请求”,而非“要求”。
然后这名韩国官员称:“我们正在彻底审视美国的请求,但我们不会因为油价上涨而释放石油储备。我们可以在供应不平衡的情况下释放石油储备,但不是为了应对油价上涨。”
显然,韩国也是直接拒绝了美国的请求。
就连一向当美国马前卒的日本,这一次也没有第一次响应美国,而是“面露难色”。
日本《读卖新闻》18日报道称,日本2012年修正石油储备法后,释放条件变得更加宽松,但仍仅限于海外发生灾害时的情况,不包括原油价格上涨。
所以日本政府将“慎重探讨”是否修正法律响应美国号召,此外,日本政府相关人士还表示,释放石油储备“确实能在缓和需求(缺口)方面上有一定效果,但能否获得拉低油价成果尚无法确定”。
可见,日本也并不是太积极响应美国,只是碍于身为美国马前卒的身份,日本不好意思直接拒绝美国,而是采取推诿的态度。
那么我们有什么回应呢?
今天我们外交部发言人,对于记者提问“美方要求中方释放原油储备”,注意这里西方记者又用了“要求”。

而我们发言人并没有正面回应,只是说这次视频会晤里,有说“中美应该倡导国际社会共同维护全球能源安全,加强天然气和新能源领域合作,同国际社会一道,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然后,我发现路透社在今天的报道里,有一次比较“别有用心”的歪曲报道。
路透社这篇报道的标题就写着,我们国储局正在进行原油储备释放工作。

路透社这篇报道的标题似乎在刻意引导人们认为,我们响应了美国的“请求”,而在进行原油储备释放。
但实际上,我们是“拒绝对美国要求主要石油消费国考虑协调释放石油储备置评”。
然后我又查了下资料发现,实际上早在10月31日,国储局就发布公告称“近日开展年度性国家储备成品油轮换工作。”

该公告称,根据近期国内成品油供需形势,针对部分区域保供稳价需要,本次轮换出库的汽油、柴油用于增加市场资源、缓解供应紧张,发挥国家成品油储备市场调节作用。
可见,路透社报道的,我们当前正在开展的“释放原油储备”,是我们早已经安排好的“年度轮换工作”。
是针对我们国内油价,针对部分区域保供稳价需要。
跟拜登昨天才刚对多国发起的请求,也没有什么关系。
路透社这篇报道,完全是在刻意做一些“别有用心”的引导。
我之前也分析过,我们作为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高油价对我们的压力也比较大,所以我们10月份CPI里,油价上涨成为推动CPI上涨的最主要推动因素。
因此,如果油价过高,我们自己会有相对应的油价平抑方案,但这属于我们自己内部调控,跟拜登请求没啥太大关系。
另外我觉得这些西方媒体也挺无聊的,拜登明明就是“请求”各国释放石油储备,咋就变成“要求”呢?
美国现在为了给自己脸上增点光,是真的连脸都不要了。
说完拜登的对外“请求”。
再来说说,拜登对国内的一些做法。
(2)对内炮轰
相比对外请求这样看上去还比较弱势。
拜登对内则属于“大发雷霆”。
拜登在11月17日,直接发信给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称“这么高的油价,石油巨头反而回购,其中可能存在潜在非法行为。”
拜登要求立即调查美国最大的两家石油和天然气公司。
而大家都知道,拜登说的是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
拜登就差直接报这两家美国最大油企的身份证了。
可见,拜登确实对高油价很生气。
没办法,拜登现在是美国历史上支持率下滑最快的总统,比特朗普还惨,那叫一个丢人啊。
而导致拜登支持率如此之低,当前高通胀是罪魁祸首。
民众先天然的都对于物价上涨会感到极度反感。
有的说美国通胀率是6.2%不高,但要知道美联储编制的CPI,本身就带有一些“美化成分”,美联储也很擅长把一些高通胀因素,降低权重,让通胀率看起来还不那么严重。
但根据美国媒体自己统计的一些物价上涨情况,是远比6.2%通胀率要高得多。
如下图所示。

比如肉类食物价格普遍涨幅是超过20%,油价上涨59%,二手车上涨26%,家电上涨15%,等等。
也许大家还能再一些短视频平台,刷到一些说美国物资供应充足、没有通胀的视频。
到现在还说美国没有通胀,基本可以断定这些都是拿着美分在给美国洗地的。
美国人现在因为通胀失控的问题,对拜登多有怨言,要不然拜登支持率也不会这么低。
所以现在拜登那个着急呀。
但是呢,我之前也分析过,美国的石油资本实际上是不怎么理睬拜登的。
毕竟共和党才是美国石油资本的支持对象,这就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大家也知道,美国明年就要开始中期选举了。
对民主党来说,要打赢明年的中期选举,就一定要压低通胀。
那么问题来说,共和党会让民主党这么舒服的压低通胀吗?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了。
美国石油资本支持共和党,那么石油资本会去帮民主党压低通胀,来打败共和党吗?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而且民主党是全力支持新能源,跟这些石油资本就是死对头,这些美国石油资本更加不可能去帮拜登来压低通胀。
所以,之前市场预期的所谓拜登降低油价的大招,比如让这些石油资本增产、释放石油战略储备,这些拜登基本都动不了,因为他指挥不动。
再说石油增产,要知道,拜登之前竞选的时候,是信誓旦旦的宣称,要大大降低对美国石油的投入,让美国页岩油大幅度减产。
结果现在油价一飙上去,就马上要求美国页岩油增产,你们认为这些美国油企会理睬拜登吗?
更何况,拜登只会打嘴炮,一边要求增产,一边不给资金投入,让美国油企用嘴巴去让关停的钻井重启吗?
去年由于油价暴跌,美国页岩油产业损失惨重,基本倒了一半。
虽然当前油价暴涨,但美国活跃石油钻井数量只恢复到444口,算上天然气总的加起来也才544口。
相比疫情前800口的高峰来说,还相去甚远,只恢复到2/3水平。
美国资本现在对加大页岩油投入,是非常谨慎的。
这个主要是页岩油生产成本太高了,很容易被沙特和俄罗斯联手玩弄于股掌之间。
去年俄罗斯和沙特联手唱双簧打石油价格战,让油价暴跌后,随着美国页岩油企业倒了一大半,活跃石油钻井数量只有高峰期的1/4后。
俄罗斯和沙特又借助美联储疯狂印钞,默契进行联合减产,维护油价。
俄罗斯和沙特因为生产成本比页岩油低很多,所以去年油价暴跌,基本没看到俄罗斯和沙特有关停钻井的新闻。
这是很典型的“联合”炒低油价后,等挤垮竞争对手后,又开始“联合”推高油价,来将自身利益最大化。
而美国页岩油企业,面对价格战基本没有抵抗能力。
所以即使油价当前大幅度反弹,美国资本也不敢加大对页岩油企业的投入。
因为只要美国资本加大对页岩油的投入,达到一定程度,俄罗斯和沙特肯定会找准一个时机,再来打一次价格战。
美国资本再有钱,也禁不起这样的来回折腾。
毕竟这样针对美国页岩油的石油价格战,2015年、2020年都出现过,每次都让美国石油资本损失惨重。
不过呢,这里面就有一个十分微妙的超复杂的博弈。
对我们来说,为了维护能源战略安全,还是比较希望能源供应多样化。
我们肯定不希望美国石油资本就这样彻底垮台。
因为,美国页岩油如果倒下了,俄罗斯和沙特对这样“联合”影响油价肯定会更加肆无忌惮。
多方竞争的局面,才是对我们最有利的。
所以,我们不希望看到一个过于强大的美国石油产业,但也不希望看到美国石油产业彻底被俄罗斯和沙特击垮。
因此,在这次视频会议上,“中美应该倡导国际社会共同维护全球能源安全,加强天然气和新能源领域合作,同国际社会一道,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这背后是有十分微妙的信息,并且有很复杂的博弈痕迹,属于十分精细的微操。
此外,前阵子我们和美国天然气企业签署长达20年的采购合同,本次购买合同金额有数百亿美元。
这不单单只是为了给双方后续经贸关系谈判做一些铺垫。
我认为还有更深一层面因素是做一些更深层次的平衡。
美国油气资本都是支持共和党的,跟民主党现在势如水火。
我们给美国油气资本支持一下,实际上也是给民主党添点堵。
更主要的是,可以给俄罗斯和沙特上点眼药水,避免出现任何一方一家独大的局面出现,实现多方平衡的微妙局面。
2018年之前,俄罗斯当时处于严重困境,我们就不断给俄罗斯输血,要不然俄罗斯也撑不到去年去这样跟沙特联合起来搞价格战,挤垮美国页岩油产业,反倒是俄罗斯有可能被美国页岩油产业挤垮。
我们当时给俄罗斯输血,避免美国页岩油一家独大。
同理,现在美国页岩油势衰,我们也稍微做一点平衡,避免俄罗斯和沙特这样的联合垄断效应出现。
这都是为了保障我们的能源供应安全。
背后的博弈,是相当精妙的。
更关键是,现在拜登有点朝美国石油资本“开战”的意思,这种情况下,我们属于看热闹不嫌事大,当然希望美国能越闹越大最好。
拜登这次要求调查美国量大油企的信中称,上个月美国粗制汽油降价至少5%,但加油站出售的汽油同期却涨了3%,这巨大差距远高于疫情前的平均水平。
尽管拜登信中没有给出任何切实证据,但拜登仍然坚称“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石油和天然气公司存在反消费者行为,在油气公司成本下降的同时,加油站的零售汽油价格仍然很高,这令美国人因反竞争或潜在的非法行为而为汽油支付了更多费用。”
拜登这样朝美国石油资本,不加掩饰的“开炮”,更多是为了明年的中期选举,为了能稍微缓解已经火烧眉头的通胀压力。
但实际上,拜登直到现在都没有动用美国自己的国家石油战略储备资源,来抑制油价。
拜登的理由是“对缓解远低于疫情前水平的美国原油产量等结构性问题可能无济于事”
就这样,拜登怎么好意思要求其他国家先释放石油战略储备呢?
要知道,世界各国的石油战略储备,都是用来防范重大自然灾害、甚至战争的关于国家安全的重要资源储备。
我们过去这两年兴建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并趁去年低油价大幅度提高石油战略储备。
但即使这样,我们目前也才勉强达到80-90天的石油战略储备规模,这是国际公认的最低安全线。
这都是十分宝贵的资源,所以我们顶多就是按照原计划,进行年度轮换,不可能大规模释放石油储备。
拜登要真想抑制油价,还是先释放自己的石油储备再说吧。
拜登别想只靠嘴炮卖面子,因为拜登并没有啥面子。
本文来源“大白话时事”公众号。
作者:星话大白。
我每天都会写分析文章,欢迎点下方关注!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