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频频,从全球气候到美国内部一些纷争的解读(大白话7.9)


最近国内出现大范围的持续暴雨天气,导致局部地区洪涝灾害比较严重。
同样太平洋西岸的日本也在今日爆发特大暴雨灾害。
今年入夏为何太平洋西岸的暴雨灾害会如此频繁呢?
这又跟美国当前内部一些纷争有什么关系?
本文会就这些问题,来跟大家做一个深入分析。
2020年百年未有的大变局。
其实从气候、太阳活动和地球轨道的一些变化情况看,2020年也的确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年份。
我们都知道,气候问题本质上是主要受太阳活动、地球轨道等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
而太阳活动最影响地球气候变化的,毫无疑问就是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规律。

太阳上的这一粒一粒像“青春痘”的黑点点,就是有名的太阳黑子。
太阳黑子是代表太阳磁场聚集的地方,通过长时间的科学统计研究表明,太阳黑子的数量是直接反应着太阳的活跃程度。
太阳黑子并不是固定的,而是会移动,还会消失和突然出现。
有时候太阳上的黑子数量很多,有时候太阳上的黑子数量很少,甚至会没有。
当太阳表面的黑子数量越多,代表着太阳活动越活跃,会直接导致地球气温升高。
当太阳表面的黑子数量减少甚至没有,代表太阳活动不活跃,会直接导致地球气温下降。
太阳是人类乃至全地球的唯一能量来源,所以太阳的活动程度,是直接会影响到地球的方方面面的周期规律。
比如说,地球之所以能诞生生命,也只是因为地球刚好在一个当前太阳活跃程度下,距离太阳刚刚好,使得地球上的气温刚好适合生命诞生。
地球上的平均气温哪怕只是升高或者降低一点点,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这就是太阳黑子所对应的太阳活跃程度的影响力。
而我们知道,万事万物都有周期规律,太阳的活动也是呈现周期性,这表现出来太阳黑子的活动也是有周期性。
这个周期大概是11年左右。
这个意思是太阳黑子大概每隔11年会进入一次太阳黑子数量极少的年份,最短为9.0年,最长为13.6年。
上一次太阳黑子极少的年份是2008年,而2019年出现有记录以来的最长一次太阳黑子空白期。
2020年则是太阳黑子重新开始活跃的起始周期年份。
这里就要提一下去年的太阳黑子空白期。
在去年3月份,太阳上的黑子突然都消失了,这是比较少见的,通常来说太阳上即使碰到太阳黑子数量少的时候,也会有那么一两个。
历史上,观测到的太阳黑子数量消失的最长一段时间是1913年记录的311天。
而2008年未出现太阳黑子的天数达到了266天,也是历史比较高的水平。
但2019年就更多,2019年是去年3月份太阳黑子消失,一直到去年12月25日才重新出现太阳黑子,一共历时288天太阳黑子消失,这是最近这100年来,最长的一段太阳黑子空白期,仅次于1913年。
以至于去年不少人担心小冰河时期是不是要重启了。
这里要解释一下什么叫做小冰河时期。
历史上最有名的小冰河时期就是明朝的时候。
小冰河时期就是指太阳活动骤降,导致地球气温陡然降低。
地球生命史上有过几次大冰河时期,最近一次是2亿年前,直接导致当时生物大面积灭绝。
大冰河时期,发生的周期要以亿来计算,通常要好几亿年才会发生一次。
相比之下,小冰河时期的发生就要频繁一些。
明朝的时候就发生过一次小冰河时期,当时导致明朝末期连年灾害,粮食绝收,引发大面积灾荒。
每次发生小冰河时期,地球都会因为气温的骤降,导致整个地球整体活动也随之下降,粮食产量也会降低。
所以通常来说,我们都不太愿意小冰河时期的出现。
不过幸好,去年12月25日太阳黑子在经历漫长的空白期后,还是冒了出来。
这意味着新一轮的太阳黑子周期运动也随之开始。

最近NASA又发现了新一批太阳黑子,这意味着当前太阳黑子可能要从极小值年份里结束,进入到太阳黑子活跃的周期。
而太阳黑子一旦进入活跃周期,就意味着地球气温将继续升高。
这在当前也并不是一个太好的信号。
因为随着人类碳排放的与日俱增,整个地球温室效应也越来越强。
最近这几年,哪怕碰上了太阳黑子极小值年份,在去年整个地球平均气温也是较往年是升高的。
这使得,如果接下来进入到太阳黑子的活跃周期,将进一步加剧地球气温的升高。
而这同样也会引发地球的极端气候的紊乱出现。
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
那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呢?
看下图就知道了。

一般来说,拉尼娜现象跟厄尔尼诺现象是交替发生,所以正常来说会把拉尼娜现象视为厄尔尼诺现象整体的一部分,不过拉尼娜现象的发生的频率会比厄尔尼诺现象低。
在2017年~2018年曾经出现过拉尼娜现象,随后在2018~2019年出现过厄尔尼诺现象。

在这之后,气候整体还算平稳。
不过,热带中东太平洋的表层水温从4月底5月初开始直线下滑,到5月下旬已经直线滑落至偏低水平。

上面也跟大家分析过,当海水表层温度降低,低于-0.5这个阈值的时候就会引发拉尼娜气候。
而当拉尼娜气候形成的时候,就会在西太平洋出现降雨增加,乃至出现大面积暴雨的现象。

我认为这应该就是最近一段时间,我国还有日本出现这样极端暴雨天气的原因。
不过当前对于是否已经出现拉尼娜气候,并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论,都还只是大家的一个猜测而已。
但当前我国和日本的暴雨气候,的确已经应该让人们警惕。
不过其实,近年来,极端异常的气候现象也是频繁发生。
单以最近这一年为例,去年全球夏天创下了一个创纪录的高温气候,北极圈甚至出现超过30度的极端气温。

而正常来说挪威的7月份平均最高温度为15度,去年是30.4度,可见有多异常。
去年夏天还经常听到英国热死人的新闻,这是因为英国以往气温并不高,所以民众并没有太强的装空调意识。
而法国去年以45.9度的高温,刷新了法国历史最高气温记录。
全球变暖已经是一个既成事实。
而这在叠加太阳黑子的活跃周期开始情况下,恐怕未来这11年时间里,地球气温的持续升高,仍然还是一个必然的事情。
地球气温如此异常的升高,首先会给整个地球气候系统带来巨大的影响。
当前地球已经出现冷热不均的现象,这才导致了诸如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频繁发生,以及其他异常气候频繁发生的情况出现。
甚至可能出现极寒和极热同时存在的极端气候情况。
与此同时,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最重要一个影响就是全球冰川的融化,导致全球海平面的升高。
根据NASA对全球部分地区的冰川监测情况来看,在阿拉斯加东南部地区,冰川的变化正在持续加剧之中,并没有丝毫的停顿或放缓。
当前每年差不多有750亿吨冰川融化,助推海平面上升。
并且冰川融化还会对整个海洋温度系统造成巨大影响,进而也是导致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的原因之一,这也是为什么全球变暖会导致这两种气候现象出现的一个连锁反应过程。
下图是19世纪以来的海平面变化图。

可以看到,在1970年之后,海平面一直是呈现一个持续上升到态势。
根据美国海洋大气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平均海平面比1993年的平均值高出了81毫米。
虽然81毫米看起来不多,但长期积累之下,对整个气候系统的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
而且一旦当前气候温度升高到一定的阈值,很容易量变引发质变,导致冰川加速融化,那么未来全球海平面的升高速度恐怕还会进一步增加。

根据英国科学家的一些研究,如果碳排放继续失控,加速冰川融化,那么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将上升2米。
届时,大约17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可能会被海水淹没,多达1.87亿人将流离失所。
而我们知道,全地球60%的人口都集中在沿海城市。
所以实际上,全球海平面升高的历史大趋势,也是任何具备长远战略目光的治国者,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
我认为这某种程度也是我们需要审时度势的朝内陆地区发展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鸡蛋不能全放在沿海城市上。
所以,我们从今年的异常暴雨气候可以看出其背后导致这一现象的诸多影响因素。
归根结底,还是人类在工业革命之后,对大自然的影响力和破坏力也越来越大。
虽然说,人类再如何影响地球,地球都还在那里,不存在地球需要人类保护的事情。
但问题是,人类影响地球,会可能导致地球不那么再适合人类宜居。
所以人类保护地球,实际上是人类需要保护适合自己居住的生态环境。
这是在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的种族和文明的延续。
如果我们继续无节制的过度开发自然环境,必然会遭到自然的反噬。
所以,地球上的有志之士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推动巴黎气候协定的签署。
于是,巴黎气候协定在历经漫长的扯皮和谈判之后,好不容易在2015年签署生效。
巴黎气候协定的目标是:把全球气温增长控制在2度之内。
然而我们都知道,特朗普带领着美国在去年正式退出了巴黎气候协定。
这是一种极其短视、极其自私、极其不负责任的体现。
我在去年写文章分析这件事情的时候曾经说过,特朗普选择退出巴黎气候协定的事情,必然是要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的。
虽然当前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在科学界也是有一些争论。
但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是,不管是什么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幅度增加,是必然会对全球气候变暖进行推波助澜。
说白了,假设全球气候变暖是因为太阳活动周期,和地球轨道变动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但我们如果继续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把原本只会提高2度的全球气温,陡然提高到5度。
也就是说,即使我们进行碳排放减排,也仍然会继续气候变暖,但至少会比没有减排之前这个变暖速度大大降低。
这是一个很显而易见的结果和常识。
但特朗普面对这样的一个科学常识,却大肆鼓吹反智主义的阴谋论,认为全球气候变暖是个科学骗局,是要让美国付出更多利益去做无用的事情。
但实际上特朗普之所以选择退出巴黎气候协定,本质上也是为了自身的利益。
据国际能源署估计,签署《巴黎协定》的187国需投入16.5万亿美元才可能把本世纪末全球气温比工业革命前全球气温升高的幅度控制在二摄氏度以内。
也就是说,各国要齐心协力,各自承担其应该承担的一部分,才能完成巴黎气候协定的目标。
但美国为了自身经济利益,最终选择了逃避其所应该承担的责任。
美国这种逃避,实际上对全人类的道德绑架。
因为大家都共同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我们不可能因为美国的不负责任,大家也跟着美国一起不减排了。
那样的话,我们生活的生态环境恐怕真得玩完了。
但美国作为世界上碳排放最大的国家,只要他不减排,其他国家不管做出多少努力,最后都很难完成巴黎气候协定的既定减排目标。
这实际上是美国为了自身经济利益,让其他国家被迫承担原本美国应该承担的责任。
这是极其自私的行为。
而特朗普之所以这样做,根本原因还在于特朗普背后的金主。
我们都知道特朗普背后是站着一堆的金主,其中占比很大的一部分就是美国的石油利益集团。
过去十年美国的页岩油革命,让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石油生产国。
所以,石油就成为了美国的国家战略。
因为生产石油,等于是在印钞。
这代表的是庞大的利益。
而人为了利益,不但会铤而走险,更加会不要脸。
特不靠谱背后的金主之一,就是美国的石油利益集团。
所以特不靠谱在上台后,首先就是让美国回归石油战略。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特不靠谱上台后,不但大力扶持石油产业,还不停的打压清洁能源、电动车产业。
而我们可以看到,在巴黎协定减排里,各国用来减排的主要方法,就是发展电动车。
因为汽车是石油消费的最主要领域。
但要是大家汽车都不用石油了,那美国的石油要卖给谁?
所以,美国才会选择退出巴黎协定,目的就是为了振兴自身工业,石油化工产业,顺带打击各国发展清洁能源和电动车的动力,本质是为了让自己的石油能卖个好价钱,多赚点钱。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2017年特朗普宣布要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后,国际油价就涨了一波,一口气从45美元涨到了86美元。
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实际上就意味着增加石油的需求,从而推升油价上升,进而使得美国石油资本集团从中受益。
而这一切就是特朗普选择如此短视退出巴黎气候协定的原因。
不过可能是遭到报应,在今年3月份俄罗斯和沙特联手唱双簧式的石油价格战发动之后,让国际油价一路暴跌,即使在经历过去3个月的反弹之后,美国WTI油价仍然还是被死死卡在40美元附近,这个美国页岩油企业的生死线边缘。
说白了,这摆明就是要美国页岩油企业的老命。
所以最近这3个月,美国页岩油企业龙头都接二连三的倒闭,就连切萨皮克能源公司这样的页岩油巨头都申请破产保护。

而这只是美国过去这些年的短视、自私、不负责任的报应罢了。
这也是为啥我在3月份,看到俄罗斯和沙特这样骑脸扇美国耳光,大打石油价格战的时候,会感觉到如此大快人心的缘故。
其实近来共和党内部出现内乱,很明显是有些利益分摊不均,这背后部分原因也跟当前美国的石油利益集团遭受巨大损失所致,因为其内部有部分派系利益受损,才必然导致其要朝其他地方伸手,而这才引发共和党内部的一些利益冲突,进而出现前一段时间共和党内部一些大佬都开始怼特朗普的缘故。
正因为特朗普无法挽救油价,也过于软弱,虽然看似强硬,但实际外强中干,不敢真正对外发动战争来挽救油价,这才引起共和党内部诸多鹰派的不满,也进而才有了美国某人关于特朗普的新书出现,也才有特朗普跟美国军方闹翻,甚至把伊拉克战争洗衣粉的事情给捅漏了。
这其实都是事情诸多表象,背后不为人所知的一些痕迹。
所以,其实今天文章以暴雨作为切入点,其实可以引申出很多信息来解读。
另外,我们可以看到,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才导致当前地球极端气候现象层出不穷,进而引发我们国内的这场大范围持续暴雨。
而美国特朗普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实际上进一步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
因此,按照美国惯有的逻辑,我觉得我们应该也可以去跟美国进行索赔。
本文来源于“大白话时事”公众号,我每天都会写深度分析文章,欢迎大家关注阅读!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