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面对自身防疫不力,极力洗白消极防疫,并抹黑动态清零



今天文章再来说国内外疫情的情况。
先来说说国外疫情。
(1)美国疫情
美国过去7天累计新增确诊病例突破550万,日均新增78万,7天日均死亡病例达1717例。
值得注意的是,在1月14日,美国新增确诊病例74.9万例,而新增死亡病例已经上升到2663例。
要注意观察美国新增死亡人数是否会随着时间推移也快速增加。
从之前几次规律经验来看,新冠病毒新增确诊病例的峰值,往往要经过2-3周后,才会出现死亡病例的峰值。

这张图下方红色部分是美国的每日新增死亡人数,蓝色部分是每日新增确诊部分。
可以看到,美国疫情严格来说有五波,但大致可以区分为3波。
第一波,是还没有打疫苗之前,没有任何防护情况下,在2020年4月份达到一个死亡人数的峰值。
随后在2021年1月份,达到死亡人数最大的一个峰值,日新增死亡人数最高超过了3000人。
大致来说,在没有打疫苗的情况下,原始毒株造成的死亡率是能达到2%左右。
然后,随着2021年上半年疫苗开始大规模接种,美国疫情也似乎开始快速消退。
假如这个时候病毒没有变异的话,美国疫情似乎就能在2021年7月份结束。
从上图可以看到,在2021年7月之前,美国疫情达到了一个低谷,日新增死亡人数一度只有200多人。
不过,德尔塔病毒的出现,让拜登的高光时刻彻底结束,疫情重新开始肆虐。
这个时候,美国新增死亡人数快速上升,很快就超过了日新增死亡人数2000人。
而这个时候,很多数据表明,在打了疫苗之后,德尔塔变异病毒的死亡率可以降低为1%。
这不代表德尔塔的毒性降低,因为德尔塔的毒性是远高于原始毒株。
原始毒株在打了疫苗之后,死亡率已经极低。
而德尔塔则是在打了疫苗之后,能保持1%的死亡率。
所以,最近这半年,美国的日新增死亡人数,基本就是在1000人~2000人之间徘徊,一直都没有消退。
这个时候奥密克戎又出现了,美国日新增确诊马上火箭式攀升,但这个时候日新增死亡人数却没有显著增加,还是维持在1500人~2000人之间。
因此很多西方媒体都开始把奥密克戎渲染成大号流感。
甚至《华尔街日报》最近还发了一篇相当离谱的报道,竟然在呼吁不要减缓奥密克戎的传播,加速奥密克戎传播更安全。

这个史诗级奇葩报道,是当前西方媒体魔怔的一个缩影。
他们的思维逻辑似乎是,既然无法打败奥密克戎,只能躺平,那么就要给躺平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比如,把奥密克戎渲染成一个大号流感,甚至将奥密克戎形容成“天然疫苗”。
这种错觉是非常危险的。
按照美国当前公开的数据看,奥密克戎引发的动态死亡率是约为0.3%,这个相比原始毒株的2%,和德尔塔在疫苗情况下的1%,似乎要低了不少。
但要知道,奥密克戎这个0.3%的动态死亡率,是建立在重复感染+疫苗的基础上。
也就是之前已经感染过原始毒株或德尔塔毒株,并且已经打了疫苗的情况下,在如此多重防护的情况下,仍然有0.3%的动态死亡率。
在重复感染+疫苗的同样基础上,不管是原始毒株还是德尔塔的重症率和死亡率应该都远低于奥密克戎。
因此,将奥密克戎视为大号流感,是一种很严重的错误。
之前伦敦帝国学院的研究报告认为,奥密克戎自身毒力,仅比德尔塔低10%~30%,只有在重复感染的情况下,重症率会降低70%。
而南非NICD、开普敦大学联合出品的一项研究认为,奥密克戎的毒力也只比德尔塔低25%。
也就是说,假如没有重复感染的情况下,奥密克戎的毒力,并不会比德尔塔低多少。
当前奥密克戎0.3%的动态死亡率,是建立在重复感染+疫苗的双重防护下,仍然达到了一个效果。
仅以奥密克戎自身毒力来说,仍然比原始毒株高出好几倍,也比阿尔法毒株高出50%。
因此要把奥密克戎视为新冠病毒进化出的弱毒性、高传染性的天然疫苗,是一种严重错误的误导行为。

德尔塔跟奥密克戎是两大分支。
德尔塔是在B.1基础上变异,别忘了德尔塔的病毒代码就是B.1.617。
而奥密克戎是在B.1.1基础上变异的,代码为B.1.1.529。
假如奥密克戎是在德尔塔基础上变异的,才可以说新冠病毒变异得毒性更弱,传染性更强。
但奥密克戎并不是在德尔塔基础上变异的,因此就下定论,新冠病毒很快会流感化,是不靠谱的。
奥密克戎是在B.1.1基础上变异的,其传染性和毒力,都远比B.1.1要更强。
也因为奥密克戎跟德尔塔是处于两大不同的变异株。
所以奥密克戎才可以在感染德尔塔后,仍然实现重复感染,并达到0.3%的动态死亡率,这个死亡率也仍然是流感的3倍。
我们假如按照这个死亡率计算,美国如果真的已经做好让每一个美国人都感染奥密克戎的准备,那么美国恐怕还要再死亡90万人。
这对现在已经魔怔的美国,似乎也不是什么不可承受的。
但问题在于,我们可以跟美国这样,对生命如此漠视,仅仅把这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死亡人数,视为可以接受的“代价”吗?
而且上面这个数字,还只是乐观估计,假如美国医疗资源告急的话,仍然不排除奥密克戎引发的死亡人数,在接下来一段时间仍然有可能激增。
美国昨天的日新增死亡人数已经上升到2663例,距离之前的峰值3000人,也并不是太远了。
而且目前美国的住院人数和ICU使用情况,都是开始出现激增。

其中住院人数是已经超过了2021年1月份的历史峰值,创造新纪录。
而ICU使用数,距离历史峰值也并不遥远。
可见,在奥密克戎可以实现重复感染+超过德尔塔的传染性+略低于德尔塔的毒性情况下,将奥密克戎视为大号流感,是一种严重错误。
就是这样,华尔街日报居然发表这样一篇呼吁不要减缓奥密克戎传播,反而应该加速的文章,这不得不说真的是太魔幻了。
更离谱的是,美国另外一家已经魔怔的媒体《纽约时报》在1月12日发表了一篇更加丧心病狂的文章,该文章把我们民众支持动态清零的民意,污蔑成为“平庸之恶”。

“平庸之恶”是德国哲学家汉娜用来形容纳粹德国时期德国人对屠杀犹太人支持的词语。
而这样一个充满恶意的词汇,居然被该文章的记者用来污蔑我们的动态清零,这已经是无耻到没有下限。
我们的动态清零防疫政策,是对生命最大重视前提下,不惜一切代价来科学的严防严控,才有了这样一个来之不易的防疫成果。
我们坚持科学的严防严控来动态清零,本就是最大程度尊重生命的体现,却被该记者用形容“屠杀”的词汇来污蔑,这是人干的事情吗?
更讽刺的是,写这篇无耻文章的记者袁莉居然还是一个华裔。
公开资料显示,袁莉出生在中国,曾在中国某家大媒体工作,后来才投奔了美国媒体。
在2018年加入《纽约时报》后,袁莉在各种反华议题上大做文章,撰写了大量攻击中国的报道。
这充分说明一件事情,部分华裔充当美国反华急先锋,要比美国人自己更加疯狂反华。
同时,这样一篇无耻到极致的文章,居然可以堂而皇之刊登在《纽约时报》这样的媒体上。
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出,当前美国媒体和舆论有多魔怔。
不管是《华尔街日报》不遗余力把奥密克戎渲染成大号流感和天然疫苗。
还是《纽约时报》如此无耻的污蔑我们的动态清零。
都是建立在,美国自疫情爆发以来,过去近两年时间里,昏招频出,抗疫彻底失败的基础上。
都是建立在,美国因新冠病毒死亡人数已经达到87万人恐怖数字的基础上。
而我们因新冠病毒死亡的人数,还不到美国的零头。
谁更重视生命,一目了然。
只不过当前奥密克戎已经完全击垮美国的防疫体系,让美国完全无能为力。
美国为了掩饰这种无能,只会在舆论上更加大力度去渲染奥密克戎温和论,同时极力去污蔑我们的动态清零。
这是我们接下来要面临的一场舆论场上的硬仗,大家要有心理准备。
(2)国内疫情
我们2021年贸易进出口规模达到了6.05万亿美元。
这意味着我们在2021年,是连跨5万亿、6万亿美元两大台阶。
而我们进出口贸易规模突破4万亿美元,还是在2013年。
所以2021年这个6万亿美元,是相当来之不易的成绩。
我们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建立在我们过去这两年,是世界上唯一能真正控制住疫情的主要经济体。
因此我们成为全世界制造业的稳定压舱石,在东南亚受疫情肆虐而供应链紊乱的情况下,全球海量订单回流中国,是我们在全球疫情肆虐的情况下,为其他国家供应大量商品,稳定他们的市场和物价。
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我们一直坚持科学的严防严控,能实现动态清零的基础上。
对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有清醒认知。
同时,我们当前也面临十分严峻的疫情形势。
除了天津、河南发生了奥密克戎的本土疫情,珠海、中山、上海最近这两天也报告了奥密克戎感染病例。
最关键的是,目前已经进入春运期,并且将在1月17日开始进入到春运高峰期。
在这种情况下,全国有多地发现奥密克戎感染病例,这给我们春运期间的疫情防控,带来了十分严峻的挑战。
这也是我之前最担忧的一种情况。
春运庞大的人员流动性,会极大增强我们严防严控来动态清零的难度。
同时,还有一些不知道是什么成分的人员,在对我们背刺。
在1月12日,许昌市警方通报,郑州金域临床检验中心区域负责人张某东,“实施引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行为”,已经对张某东以涉嫌刑事犯罪立案侦查。

由于目前警方通报的信息并不是太多,而且主要该案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虽然这两天也有不少人希望我对这件事情进行分析,但在更多信息出现之前,我也不好对这件事情做过多联想和猜测。
不过我可以跟大家梳理一些公开信息,并提出一些质疑。
在张某东被警方通报后,金域医学作为上市公司,也发了声明和公告。
不过架不住网络上各种传言和猜测满天飞。
坊间传闻大家私底下怎么去联想都可以,不过我作为面向几万人的公众号作者来说,还是不好在警方进一步通告结果之前,做过多的联想和猜测。
我这里只提几个质疑。
我质疑的引用信息来源,也是来自公开新闻报道,不造谣不传谣。

在这篇报道里提到,金域医学在张某东被警方通报后,先后发表了两篇声明。
其中第二篇声明直接说“对于网络上出现的‘主动传播病毒‘‘丢失样本‘‘伪造数据‘‘瞒报数据’等传言,经公司调查,不存在上述情况”

然而,我这里想问一下,在警方还在侦办此案的过程中,该公司就说“经公司调查,不存在上述情况。”
这应该违背了刑事案件的信息通报原则吧,在刑事案件还在侦办过程中,企业就可以直接“调查”,并给出结论吗?
我是只信警方的通报调查结果。
另外金域医学在这件事情发生后,也被各路网友扒皮了,包括金域医学和联想控股的一些关联。
我这里只是根据这个公开信息进行梳理,并没有做其他联想和猜测,大家自己要不要联想,是大家自己的事情,跟我无关。
2017年9月8日,金域医学上市,在上市那一天,柳某是亲自到上交所和金域董事长一起敲钟。
在金域医学上市的时候,联想控股的君联资本已通过君睿祺、君联茂林、LC Fund 等投资公司持股,跻身到金域医学的前十大股东之列。

金域医学上市前的发行价为 6.93 元每股,上市后股价一路走强,至 2021 年 1 月 25 日创出 178.55 元 / 股的历史高位纪录。
但在这之后,金域医学就开始长期回调,到现在只剩下83元。
同时,在金域医学之前一路暴涨的过程里,金域医学上市之初的大股东们,纷纷减持套现离场,其中就包括联想控股旗下君睿祺。
在2020年12月31日,君睿祺已经退出十大流通股东的行列。
这背后是否有更多猫腻,我不得而知,我这里也不做其他联想和猜测,只是梳理一下,有这么一件事情。
至于,张某东这种“实施引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行为”,究竟具体是什么行为,是个人行为,还是公司行为?具体真相还需要等警方进一步通报,我这里也不好去猜。
但我认为,在这件事情上,不管怎么说,企业很难跟个人完全撇清关系,即使只是个人行为,企业上是否有漏洞被钻?管理上有没有问题?
希望这些问题,能有更深入的调查,可以给出答案。
当前奥密克戎所带来的的新一波疫情,在叠加春运这个因素后,给我们动态清零带来很大的压力和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居然还有这样的人来对我们背刺,让我是十分的愤怒。
疫情防控本就有大不易,需要大量医护人员、志愿者、基层工作者的努力和艰辛,还有我们民众的积极配合,需要我们全方位动员,才能实现的。
这些对我们搞背刺的人,包括在海外舆论场上,吃里扒外,充当美国反华急先锋的那些人,真的是罪大恶极。
所以,面对当前各方面严峻的挑战和压力,对于舆论场上各种明枪暗箭,我们都要擦亮眼睛,明辨是非,不要被人带歪节奏。
美国的ICU病床数是世界上最多的,每10万人就有34.7张ICU病床。

而我们每10万人只有3.6张ICU病床。
美国的医疗条件和资源比我们丰富很多,这是我们需要客观面对的事实。
但以美国如此强大的医疗资源和能力,都数次被新冠病毒击穿,出现医疗资源挤兑。
《华尔街日报》除了报道了那篇呼吁不要减缓奥密克戎传播,甚至应该加速传播的离谱文章之外,在其首页同样挂着下面这个视频。

一边把奥密克戎渲染为天然疫苗,甚至呼吁要加速传播。
一边是奥密克戎导致美国住院人数激增,医护短缺,一些医院称“接近崩溃”。
如此自相矛盾,其实已经充分暴露了当前美国媒体,为了给美国政府洗白,已经完全魔怔了。
美国在有如此强大医疗资源的情况下,任由病毒肆虐扩散,都已经造成87万人死亡,并且还在持续增加。
这种情况下,假如我们被这些西方媒体鼓吹的奥密克戎温和论给迷惑,一旦我们没有坚持严防严控,即使在现有疫苗的情况下,我们可能付出的代价也是不可想象的。
因为我们人口比美国多得多,而且医疗资源整体也并不是那么的充裕。
所以无论如何,我们现阶段都还是只能坚持科学的严防严控来动态清零。
当然,我们也要吸取过去这两年大大小小的各种防疫经验和教训,及时反思总结和沉淀。
让我们科学的严防严控更加精准、有效。
本文作者“星话大白”公众号。
我每天都会写分析文章。
原创不易,多谢赞赏和关注支持!
外面有假冒我的骗子号,点上方关注正版!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