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月16日,在这个美国指定的开打日期,俄罗斯并没有攻打乌克兰,反而是把部分军队从俄乌边境撤离。
这个就比较打脸美国了。
但即使这样,一些西方媒体仍然不依不饶的继续“造谣”称俄罗斯将从16日凌晨3点“入侵”乌克兰。
你看看,都精确到小时了。
也不知道这个凌晨3点,是用哪个时区的。
但即使按照美国时间来算,现在显然也过了美国16日的凌晨3点,但也没啥事发生。
而且还出现神奇的一幕,英国首相约翰逊和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居然跑到我们社交媒体来隔空喊话。
这个挺让人莫名其妙的,因为英国首相的这个微博账号已经3个月没发东西了,突然就冒出来发这么一条消息,关键你在我们这发这个消息,又不在海外社交媒体上发,有啥意义。
普京又不玩微博。
不过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倒是很给英国首相面子,还做了个回应。
俄罗斯驻华大使馆,把近期西方媒体渲染俄罗斯攻打乌克兰的氛围,称为“歇斯底里的声明十分荒谬”,并将其称为“信息恐怖主义”。
关键这样的隔空喊话,居然跑到我们这里进行,着实让人感觉到有点魔幻。
另外,我看到网络上还有一些人,在那边嚷嚷说普京怂了。
这话说得就有点莫名其妙了,本来普京就没有说一定要在2月16日打。
是拜登莫名其妙给俄罗斯指定了2月16日打。
那么普京凭啥要按照拜登说的去做?
当然,即使现在2月16日没打,美国被打脸,其实也是早就准备好说辞了。
我上个月也分析过,美国渲染俄乌危机,打起来了,美国就会说自己料事如神。
要是没打起来,拜登肯定会邀功说,是他对普京的警告起了作用,普京正是被他警告震慑住了,才没敢开打。
反正左右,都是拜登要给输定的中期选举捞捞票。
只是美国这次渲染俄乌危机,搞出指定2月16日这个精准日期,实在有点急过头,演技实在太差,也不知道美国的选民们是否会买单,我个人觉得够呛。
当然,美国这些老政客,仍然自我感觉良好。
比如佩洛西就第一时间出来帮拜登邀功称“如果俄罗斯不入侵,不是普京不想,而是制裁的功劳。”
看看,能脸不红心不跳的说出这样的话,这脸皮之厚,令人惊叹。
不过可惜,很多人都预料到美国会这样说。
围绕着2月16日的这场闹剧,眼瞅着要结束了,我再给大家梳理一下时间轴。
最早是2月12日,美国媒体炒作起拜登称俄罗斯将于2月16日攻打乌克兰。
随后,俄罗斯和乌克兰方面,都出来辟谣,声称美国媒体的这些报道是假新闻。
但离谱的是,在2月14日下午4点,美国为首的七国集团,却宣布准备集体制裁俄罗斯,一副俄罗斯马上要攻打乌克兰的模样,导致地区局势再次紧张,全球金融市场出现一致性的危机波动。
关于危机波动和反危机波动,我前天做的视频,有做过一次总结。
很多网友调侃,七国集团是因为俄罗斯不打乌克兰,而制裁俄罗斯。
这都被俄罗斯媒体拿来做成新闻报道,用来讽刺美国帮俄罗斯指定开战日期。
但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在14日晚上8点30分,有媒体报道俄罗斯宣布部分演习结束,这让全球金融市场出现一致性的反危机波动。
这个我在14日晚上9点多的文章里,就有第一时间分析,应该也是全网最早分析俄罗斯军演结束,开始撤离军队的事情。
然后到了15日白天,俄罗斯撤军的事情,才在网络上有比较多人讨论。
同时,15日下午4点,关于俄罗斯部分参演部队,从俄乌边境撤离的事情,得到了俄罗斯国防部长的实锤回应证实。
一时间,全球金融市场出现更大幅度的反危机波动。
美股盘前期货指数,在15日下午4点,直接跳涨1.5%。
欧洲股市开盘也基本大涨。
而黄金和石油在反危机波动里会跌。
果不其然,石油15日下午4点也是应声闪崩。
黄金走势也是大同小异。
而最让美国忧愁的是,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自然是应声大涨,重新涨回2%,一度涨到2.05%。
美债收益率大涨,意味着美债市场出现大跌。
债券价格和收益率是反向关系。
我过去几篇文章也跟大家分析过。
美国之所以搞出给俄罗斯指定2月16日开战的闹剧,是为了嘴炮制造虚拟危机,驱赶国际避险资金回流美国,来购买美债,给美债续命。
但这种嘴炮虚拟危机,总归会有被戳破的时候。
美国如果想真正给美债续命,只有制造真正的局部冲突才行。
所以下一阶段,我们主要就是观察,美国这种嘴炮制造虚拟危机,是否会往实际制造局部冲突方向发展。
另外,我还看到有些人说,普京怂了,让美股大涨。
这个我还是那句话,现在美国的心头大患并不是美股跌不跌的问题,而是美债市场不能崩盘。
只看到美股,却看不到美债,这无异于缘木求鱼。
而且我前几天也分析过,如果俄罗斯和乌克兰没有在2月16日打起来,全球金融市场出现反危机波动,美股会因此出现反弹,毕竟美股从元旦后也跌了两个月了,技术面本身就有反弹需要。
但是,毕竟美债收益率大涨,是不利于全球金融资产整体估值。
所以,如果美债市场继续崩盘,收益率继续大涨,对全球股市都是比较不利的。
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是全球资产价格之锚。
为什么有23倍市盈率是比较合理估值的说法,其实也跟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有关。
以前,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正常时候会保持在3%收益率,这相当于全球范围内通用的“活期”存票,是无风险资产收益率的锚定。
所以,资产估值要向这个看齐。
3%年收益率,是要23年才能资金翻倍。
所以23倍就成为以前国内IPO企业上市锚定的一个固定估值。
这个内在逻辑是,我买10年期国债,都可以23年翻倍。
那么理论上,我买股票,至少也应该23年翻倍,要是低于这个标准,我还不如买国债。
当然,我们作为普通散户,大都不会这么想。
这是一些大机构、大资金的长线投资思路。
所以他们会更看重企业的业绩,包括市盈率。
所谓市盈率就是企业的市值/年度股东应占溢利,简称PE。
那么我们很容易知道,一家企业如果PE是23,意思就是按照企业这个业绩,23年赚的钱,刚好等于企业的市值。
如果这些钱全拿来分红,意味着股东可以有23年翻倍的收益。
假如这个企业估值更高,比如50倍PE,就要50年才能翻倍,那我还不如买3%收益率的国债,23年就可以翻倍。
当然,这都是这些概念简化后的效果。
实际并不会有企业23年赚到的钱都拿去分红,而不是用于企业经营和再投资。
但总体来说,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3%的时候,全球高风险资产的合理估值大致就是23倍PE。
一些大型科技股的估值,跟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关系,其实也可以量化。
在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1%的时候,大型科技股的估值甚至可以达到50倍PE。
但当收益率2%的时候,大型科技股的估值可能就会降低到41倍PE。
而如果收益率到3%,大型科技股的估值就会降低到23倍PE。
也就是企业的业绩不变情况下,3%收益率时候的估值只有1%收益率的一半。
这个意思是,如果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1%涨到3%的过程里,美国大型科技股基本都要出现股价跌一半的情况,估值腰斩,这就是所谓的估值陷阱。
元旦后,全球股市这波大跌,不但美国大型科技股普遍跌了30%,我们国内A股很多高估值的赛道股、泡沫股也都跌得惨不忍睹。
虽然这背后原因,综合因素有很多,但美联储不断提高加息预期,导致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飙涨,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我在去年一直预警关于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飙涨,可能导致很多高估值泡沫股出现股价腰斩的情况。
这都是基于这些逻辑。
元旦后的这波大跌,市场基本是消化了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涨到2%的一个下跌幅度。
所以,目前主要观察就是,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美联储今年多次加息后,是否会涨回3%。
如果涨回3%,还会对全球金融市场,带来更大的冲击。
而这跟美联储的加息力度和通胀,有很大关系。
首先,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有一个简单的计算公式=通胀预期+实际利率。
所以,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取决于美国的通胀情况和美联储加息力度。
美联储如果加息力度小,通胀率控制不下来,那么市场就会用脚加息,让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
如果美联储加息力度大,通胀率控制下来,但因为实际利率上升,就会导致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继续上涨。
所以,在美联储加息周期,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继续上涨,是大概率的事情。
这意味着美国债券市场还将继续崩跌。
而美国为了挽救崩跌的债券市场,确保美国可以继续发债,有充足的资金来购买美债,维持借新还旧的模式,给美债接盘。
那么美国必然会使出浑身解数,来在全球范围内制造局部冲突,驱赶国际避险资金回流美国。
现阶段,美国还只是嘴炮渲染虚拟危机。
美国目的是想尽量让自己不需要亲自下场的情况下,通过这种嘴炮拱火的方式,让其他各方自己打起来,他好坐收渔翁之利。
但这年头,谁都不傻,谁也不愿意在美国不亲自下场的情况下,冲上去当炮灰,就连乌克兰都不愿意。
那么假如嘴炮失败,要注意美国可能走向实质性制造危机的可能性。
我们不能轻视美国这样的国家,一旦进入到垂死挣扎的阶段,其危险程度反而更大。
本文作者“星话大白”公众号。
我不接广告、不加人、不建群、不荐股。
要注意骗子假冒、提高防骗意识。
原创不易,多谢赞赏和关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