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对中医的看法



之前我分析辉瑞新药的那篇文章,因为提了一句我是“中医的谨慎支持者”,就出现比较魔怔的中医黑,一上来就说“看到支持中医,果断取关”。

当然,我是不太在乎这类很容易极端化的读者。
不过看到有人这样魔怔的黑中医,我反而感觉还是有必要单独来写一篇文章,谈谈我对中医的看法。
我在之前文章里提到过,我自己虽然是一个中医的谨慎支持者,但过去这3年,我还是尽量不去碰中医这个话题。
这个主要也是因为中医这个话题争议很多,再加上我自己也不是这个专业的,本着负责任的态度,我就不敢随便去评价中医,主要还是抱着一种敬畏自然和科学的态度。
我觉得,会有人不相信中医,对中医保持质疑的态度,这都很正常,毕竟中医传承日渐凋零,多多少少会出现一些问题,被黑也正常。
但是连别人“谨慎支持”中医,都会有如此过激反应,就有点魔怔了。
这已经是彻底排斥自己认知体系之外的事物。
所以,今天文章,我就说说我自己对中医的一个看法。
哪怕这篇文章可能会引起有些人反感,我也还是会写写。
我不像有些充满投机主义的大V,写文章只是为了迎合读者,只为了涨粉。所以读者想听什么,他们就写什么。
我更多只是想写我自己想写的内容,我写文章不是为了迎合读者,而是希望能通过文章吸引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来共勉。
这是有很本质区别。
我也希望大家不管对中医有什么看法,肯定也好,质疑也好,至少可以保持一个理性的态度,来看完这篇文章。
我不想去说服谁,只是想表达一下我的个人观点。
(1)为何谨慎支持
首先说一下,我为什么会对中医是一个“谨慎支持”的态度。
谨慎是因为,当前确实有太多江湖骗子打着中医的幌子,去各种当神棍,骗人钱财,耽误别人治疗。
其次,中医传承因为很多原因,也是断了七七八八,这是让人挺心痛的事情。
一些真正有高超医术的老中医,随着时间流逝,已经越来越少了。
而且愿意静下心来潜心研究中医的年轻人是越来越少。
并且,大学里教中医,很多是完全西医的思维,对中医本身并没有多大造诣,这样的教学模式,很容易导致四不像的结果。
所以,中医行业是鱼龙混杂,不好一概而论。
这是我保持谨慎的一个态度。
但我总体来说还是支持中医的。
我反对中医黑那种,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中医所有一切都一棍子打死,要彻底抹黑,完全打入反科学的状况,这种完全抹黑的态度,反而是很不科学的。
我的老读者应该知道,我是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
但科学的精神,本就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过程。
当前科学水平也是有限的,对人体、对生命、对大脑、对意识的认知和研究,都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仍然有很多未知、未解之谜。
这种情况下,我们对于生命要抱有一种敬畏之心。
我个人认为,中医和中药并不存在科不科学的问题,最关键是“有没有用”。
中医能传承数千年,肯定是存在一些“有用”的地方,才能不断延续下来。
一种没有疗效的医疗体系,是不能被人们持续传承。
这是很显而易见的。
而且中医有没有用,这个是有大量事例说明。
有人说中医完全治不好病,这肯定是很不科学的说法。
只不过中医中药因为主要是“归纳”,在无法搞清楚原理的情况下,就必然没办法做到100%有效,容易出现因人而异的效果。
我们既可以听到有的人说,西医治疗好几年都没好的病,看了下中医治好了。
但也能听到有人说,看了中医完全没有效果。
所以,你要说中医中药完全没有用,肯定是不对的。
但要说中医中药能包治百病,更加不可能。
中医水平高不高,太过于依赖于医生本身的能力水平,十分强调要对症对人。
这也是中医不好大规模推广的原因之一,没办法普适化,很难标准化。
所以,中医很重要一个问题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是所有经验学科的通病。
也就是,我只知道这样“会有用”,但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样会有用”。
因为不知道为什么会有用,不知道原理,就没办法做到普适化大规模推广,也没办法证伪,虽然会有用,但也会有反例。
回到这次引发争议的连花清瘟。
主要有两方观点,一方说连花清瘟背后的资本,借助夸张宣传,在股市上操控股价进行炒作。
一方说辉瑞新药盯上了中国这块大市场,有很多资本和势力在宣传辉瑞2300元的新药,并因此攻击连花清瘟,乃至趁机抹黑中医中药。
然后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些人总觉得这两方观点,只能二者选其一。
说连花清瘟背后资本有问题,就被默认说成是支持辉瑞新药。
说辉瑞新药背后资本有问题,就被默认站队连花清瘟。
但我个人认为,为什么不能是这二者的背后资本都有问题?
为啥非要站队这,站队那。
比如我之前那篇文章,明明通篇都在分析辉瑞背后的资本问题,而且在文章开头都强调了,我不站队连花清瘟,我也觉得连花清瘟背后的资本也不怎么干净。
但仍然还是有一些人,因为我抨击辉瑞背后的资本,就说我在站队连花清瘟。
对此,我也挺无奈的。
现在的舆论,已经有点魔怔了,动辄就喜欢把人打入对立面,大肆攻击。
能保持比较理性辩证的态度去看待事物的人是越来越少,大家越来越情绪化,越来越上头。
有经常看我文章的读者应该知道,我是很反感这种资本大肆炒作消息,借机在股市疯狂炒作股价的现象。
但一码事归一码事,总不能因为我反感连花清瘟背后的资本炒作乱象,就跑去支持辉瑞2300元的新药吧。
抨击辉瑞背后的资本,并不等于就支持资本炒作连花清瘟。
同时,支持中医,也不代表就支持资本炒作。
我们还是得有就事论事的讨论问题态度。
其实对于连花清瘟的效果,我也是保持一个比较谨慎的态度,因为我有一个朋友对中医比较了解,他早在2020年4月,就跟我介绍过双黄连、连花清瘟、清肺排毒汤,这三种对新冠病毒的治疗效果。


总结一下,按照他的意思,双黄连对新冠是不对症,连花清瘟对新冠是对症的,但效果可能没有清肺排毒汤好。
关于我朋友说得对不对,我也不是专业人士,说实话也看不太懂,就不予置评。
我今天特意再次咨询我这位朋友,看他过了两年,有没有什么需要补充。
我这里也贴一下,仅供大家参考。

从我了解的一些情况看,中药是没办法抗病毒,主要都是针对人体的调节,再由人体去对抗病毒。
所以基本上都只能对新冠的轻症起作用,对重症基本就没啥用。
主要也是起到一个降低轻症转化为重症的效果。
我也查了下资料,目前连花清瘟和清肺排毒汤是都被列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九版的轻型及普通型的防治的推荐药物。
其中清肺排毒汤是2020年2月19日的第六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里就被纳入。

我觉得国家层面既然会把清肺排毒汤、连花清瘟等重要纳入新冠肺炎的诊疗方案,自然是会有一些用,才会纳入。
我虽然不是专业中医人士,但我可以查资料,查数据。
去年就有一篇报道,有专家团队研究了湖北省15家定点医院全部的新冠肺炎住院电子病历,结果显示8939例住院新冠肺炎患者,其中29%接受“清肺排毒汤”治疗。未接受“清肺排毒汤”治疗的患者院内死亡率为4.8%,而与之相比,接受“清肺排毒汤”治疗的患者死亡率仅为1.2%。

当然,这个也并不是严格的双盲实验,但也算是事后根据已有的数据统计归纳的结果,有对照组,还是可以参考参考。
对于清肺排毒汤、连花清瘟,到底有没有用,这是一个长期争论的话题,我也不想跟人争。
但不管怎么样,至少清肺排毒汤、连花清瘟都在国家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治疗轻型及普通型的推荐药物名单里。
这也是事实。
其实我更希望能有专业人士,能够好好研究,清肺排毒汤、连花清瘟是基于什么原理,来降低新冠轻症患者转化为重症的概率,是其中什么成分,如何综合影响下起到这样的效果。
而不是满足于现况,觉得这两个方子有用,直接用就行了,就不去探寻背后的原理和机制。
古代中医传承至今,肯定已经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更何况现在中医传承断掉七七八八,有缺陷的地方肯定更多了。
所以,我们得有不断研究的态度,才能帮助中医中药与时俱进的发展。
科学的精神,本质上就是一个求证“为什么”的过程,是要“知其然,并知所以然”的过程。
所以,虽然很多人都喜欢把中医和西医对立起来。
但我觉得,二者是可以统一的。
我们需要有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用发展的眼光,去发展现代中医。
举个例子,2015年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因为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过程,跟中药有关,这也让很多人对于青蒿素算中医的功劳,还是西医的功劳,有很多争论。
但我们如果了解这件事情会发现,这是非常好的一个中医和西医对立统一的辩证事例。
(2)屠呦呦发现青蒿素
1969年,当时我们要研制治疗疟疾的药物,而39岁的屠呦呦就成为“抗疟中草药研究组”的组长。
这个小组研究的出发点就是从上千个中药方里,通过对疟疾有效果的中药里,去研究这些中药为什么会对疟疾有效,并提取具体成分。
当时屠呦呦小组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才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方集》,并最终确定了“青蒿”可以抗疟。
但在如何提取青蒿素,却陷入困难。因为青蒿在高温下会丧失治疗疟疾的成分,所以没办法通过高温提取青蒿素。
这时候屠呦呦还是从中医中找到灵感,她翻阅到了《肘后备急方》,其中写着“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翻译过来就是,把青蒿先用水浸泡,裹上一层布,用力挤出汁来服用。

基于此,屠呦呦想到了乙醚低温提取青蒿素的可能性,并设计了提取流程,亲自实验。
最终青蒿素被成功提取出来,对鼠疟原虫达到了100%的抑制率。
我们从青蒿素的发现不难明白,这是一个在中医中药宝库里,通过现代医学的方法发现宝藏的过程。
我们过去几千年,用漫长的时间“试错”,无数人“尝百草”,才积累总结下来的经验。
这等于是从大自然里筛选出对疟疾有治疗效果的一份清单,在这份清单上基础上去提炼治疗疟疾的药物,自然可以事半功倍。
这也是为什么,不是西方国家发现青蒿素。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药这种“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会容易满足于现况,固步自封。
比如,明明知道青蒿对疟疾有治疗效果,却没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探寻,青蒿素中为什么会对治疗疟疾有效果。
而探寻这种“为什么”,是科学的最基本精神,就是要去探知事物运行的原理。
所以,我觉得本身中医中药,和现代科学体系是完全不冲突的。
中医中药这样的经验学科,是用时间沉淀下大量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里有糟粕,但也有很多精华,是客观存在会有效果的。
那么就应该与时俱进,去不断研究和解析,探知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比如说针灸,现在西方国家,包括美国都有科学家在研究探知针灸背后的原理。

针灸确实存在一些客观存在的“有用”,要不然美国也不会有专家专门跑去研究针灸写论文。
但针灸为什么会有这些神奇的效果?为什么仪器都检测不到经脉,是基于什么原理?
既然存在这样的现象,我们就应该正视并研究。
美国有人科学的研究针灸,而我们却有一群莫名其妙对中医恨之入骨的人,把中医往死里黑,动辄就要一棍子打死。
这些人黑中医的时候,动辄打着科学幌子。
但恰恰他们这种不分青红皂白的态度,是最不科学的。
(3)科学的包容性
我从小就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喜欢看各种天文物理科普丛书。
我是一直认为只要是客观存在的事物规律,都是科学可以研究的对象,去探知其远离,这就是科学要做的事情。
科学是一种研究精神。
而不是说,明明存在某种客观现象,但因为当前的科学水平还不足以解析,就妄自尊大的把这种未知现象,打入不科学的行列,大肆攻击,把自己耳朵和眼睛遮起来,似乎这些未知现象就不会存在。
这种缺乏实证和怀疑的精神,恰巧就是最不科学的。
科学的态度是包容和怀疑的,科学目前的发展水平也是有限的,有很多当前科学水平还不足以解释的现象,有很多事物原理,我们还完全不清楚。
我举个例子,大家可能也知道暗能量。
当前比较主流的宇宙模型,我们肉眼可见的所有物质,只占宇宙总质能的5%左右。
剩下26.8%是暗物质,另外68.3%是暗能量。
暗物质具备强大引力,虽然没办法直接观测到,但也可以通过引力透镜等方式间接侦测到其存在。
但暗能量则更加神秘,当前任何仪器都无法直接或间接侦测到暗能量的存在。
那么科学家又是怎么推论出暗能量存在呢?
因为当前宇宙在以惊人的速度加速膨胀。
按照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在大爆炸之后,因为自身内部强大的引力作用,如果没有其他力让宇宙向外膨胀,那么理论上宇宙应该会进入减速膨胀,最后收缩。
但现代天文学的观测结果是,宇宙在加速膨胀,而且膨胀速度非常快。
这说明有一个远比宇宙所有物质所产生的引力,还要大得多的力,在推动宇宙膨胀。
这个力的属性,可能是跟引力相反,是作用于空间本身向外排斥,所以也有科学家把暗能量对应的力,称为“真空力”。
然后,科学家就通过当前宇宙膨胀的速度,推算出宇宙的暗能量占宇宙总质能的68.3%。
所以,暗能量是一种基于客观自然现象,通过理论推论出来的能量,它理论上存在于我们周围每一处,但偏偏我们所有仪器都无法监测到其存在。
假如暗能量真的存在,大家可以想想,连占宇宙68.3%的庞大能量,我们都一无所知,我们又怎么敢说,我们已经对这个世界足够了解呢?
现代科学发展得非常快,但充其量也只有短短数百年的时间,虽然这给我们人类文明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当前科学水平还很不足够。
这个世界仍然充满很多我们所不了解的领域。
特别是生命科学、人的大脑、意识等等,太多科学还无法完全了解原理的未知现象。
对我们来说仍然有很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我很多年前写小说的时候,曾经开一个脑洞,就是怀疑我们仪器检测不到的经脉,是不是跟暗能量有关?针灸之所以有效,但现有仪器检测不到是如何产生作用,是否跟暗能量有关?
因为现有仪器都检测不到,所以针灸只能“归纳”总结经验,而办法通过解析原理来“演绎”。
所以很容易就变成玄而又玄的状态。
当然,这纯粹只是我个人脑洞。
再举个例子,随着我们在微观领域的发展,人类对原子内部结构的复杂性有更深入了解,原子内部不是简单只有质子、中子、电子,而是有五花八门各种各样的基本粒子,目前已知的基本粒子就有几十种。

而且各种基于理论存在的基本粒子很多。
我们探知粒子内部极微观结构,目前主要就是靠大型强子对撞机。
将两束质子以接近光速撞击,撕开质子的内部结构,制造"迷你版"宇宙大爆炸,从而可以探知极微观结构,寻找到新的基本粒子。
但现在因为大型强子对撞机所耗费的资金过大,消耗的能源也极其巨大,欧洲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工作时的耗电功率就能赶上一个城市,若是建造更大的对撞机就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
在人类实现可控核聚变之前,大型强子对撞机仍然还是比较十分奢侈的实验。
而且想要真正解开微观之谜,所需要的大型强子对撞机的规模,远超人类目前科技水平所能承受的极限。
可谓是“道阻且长”。
而由于人类在微观领域的认知发展进入到一个瓶颈,所以很多前沿科学理论,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去空想。
比如很有名的“弦理论”认为物质的最基本单位不是点状粒子,而是一个极其微小的“弦”,弦的不同振动和运动就产生出各种不同的基本粒子。
但因为科技水平还无法通过实验去验证弦理论,而且无法通过实证去完善弦理论,这使得弦理论的发展,一直停留在纯理论层面,以至于一些人经常调侃弦理论是玄学。
其实这不单单是弦理论的问题。
当前很多最前沿的理论科学,因为实证水平跟不上,只能陷入空想状态,不过好在纯理论科学,还有数学逻辑可以支撑,不至于完全玄学化。
比如当前对多维空间的研究,就完全只能依赖于数学。
数学也成为人类摆脱感知依赖,最可靠的宇宙底层语言。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你的耳朵可能欺骗你、你的眼睛可能欺骗你、仪器也可能欺骗你,但唯独数学不会欺骗你。
但数学的发展也进入到太过于深奥的状态,不是超级天才,基本很难在数学领域能有什么建树。
说不好听点,普通人可能学一辈子,都很难把数学某一分支学透,就更别说发展出新理论了。
所以,当前前沿科学理论的发展,也陷入一些瓶颈和困境。
总体来说,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了解,还是不够的,这个世界仍然充满无数未知,需要我们抱着敬畏之心去探索。
对于一些客观存在的现象,即使我们还无法去用科学解释,这不代表这些未知现象就是不科学的,也不代表科学就要跟这种未知现象对立起来。
我们更多还是抱有科学研究态度,对其深入了解,并加以研究。
即使我们没能力去研究,也应该保持一个开放的态度去面对这个世界,保持一颗敬畏之心。
归根结底,我们还是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认知这个世界。
所以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是跟科学十分契合的哲学思想,也跟我们传统文化对立统一的辩证哲学也十分契合。
相比之前因为戴口罩问题,就能妖魔化一年的西方国家来说,我觉得我们反而要科学得多。
本文作者“星话大白”公众号。
我不接广告、不加人、不建群、不荐股。
要注意骗子假冒、提高防骗意识。
原创不易,多谢赞赏和关注支持!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