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全球股市再次集体大跌,欧洲股市普遍跌幅在3%左右。
而美股的盘前期货跌幅也在2%左右。
全球股市在上周有过一波短暂的小反弹后,很快就继续延续下跌。
原因主要在两方面:
1、欧洲疫情出现第二波高峰,法国连续多日每天新增病例上万例,这使得欧洲面临有可能再一次封城的危险。
2、全球地缘形势持续紧张,这个主要是有三部分:东欧、中东、还有台海。
先来说说疫情,本来在6月份一度把新增病例数控制在3位数左右的欧洲,最近也是出现了第二波疫情高峰。
相比美国是一直都处于第一波疫情高峰里来说,欧洲的第二波疫情比较名副其实。
以当前欧洲最严重的法国来看。
可以看到,有一个很明显的第二波高峰。
法国在4月初最严重的的时候,虽然有过一次单日超过2万例的新增,但那是在最大程度检测下,在封城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去防控。
所以法国在4月初平均正常也就是每天7000~8000左右的新增病例数。
而现在法国基本是日均超过1万例,时不时就会超过2万例,而且已经持续好多天这样了。
这说明,随着各国迫于经济压力,再加上美国完全没有控制住疫情,而欧洲和美国之间不可能完全断绝人员来往。
这使得,美国疫情的失控,才是当前欧洲疫情第二波高峰的罪魁祸首,说白了,就是美国把欧洲给拉下水了。
在当前欧洲各国不敢轻易重新封城的情况下,而且即将进入秋天,这意味着当前欧洲各国的疫情形势,其实并不是太乐观。
现在欧洲的疫情,实际上已经是比4月初还要更严重了。
在欧美等国现在基本只对有症状感染者进行检测的情况下,欧美国家的实际感染人数应该是远大于实际公布的数字。
之前就有人分析猜测,美国的实际感染人数,应该已经超过2000万人
而法国当前公布的疫情数字如此稳定,已经说明法国潜在的感染人数应该也是远超过这个数字。
这都说明了,新冠疫情已经在欧洲出现第二波大规模扩散。
而这也使得不管是法国,还是英国,虽然仍然在极力避免第二次封城。
但面对当前严峻的疫情形势,再度封城已经成为欧洲不得不考虑的一个很现实问题。
之所以说当前爆发的第二波疫情,会比年初杀伤力大,原因主要在于跟流感流行季节叠加。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每年全球流感都会平均死亡30万~60万人。
如果单单流感本身并不可怕,但如果新冠疫情和流感流行叠加,很容易出现医疗资源挤兑的问题。
而对当前各国来说,其实并不怕新冠病毒,怕就怕出现医疗资源挤兑后的新冠病毒。
所以其实欧洲现在也很不想封城,而且现在疫苗也快出来了,各国现在几乎都把所有希望都押在疫苗身上。
不过其实仔细想想,也并不是太乐观。
先不说疫苗是不是能预期那么有效,或者还有这个保护期的一些问题。
单单说疫苗的产能,就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我们算是世界上疫苗产能最大的国家了,不过从现在情况看,我们新冠疫苗产能在3亿支/年左右,正在努力扩产到6亿支/年。
即使以最理想情况考虑,假设各国研发的疫苗均成功有效,那么恐怕明年全球的新冠疫苗产能也很难超过20亿支/年。
而要知道,想要通过接种疫苗达到群体免疫,需要人群里至少60%的人拥有免疫力才行。
现在世界人口有70多亿,那么至少需要超过40亿的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才行。
而这意味着,要给这么多人接种,也至少要花上两年多的时间。
而且这还是建立在大家都很配合的前提下。
根据美国最新一个调查显示,只有一半的美国人愿意接种新冠疫苗。
而另外有一半的人并不愿意接种新冠疫苗。
所以,对于各国现在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疫苗上,其实我是没那么乐观的。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预测,新冠疫情的影响至少会持续到明年底。我整体比较赞同世界卫生组织的这个预测。
另外,世界上目前一共有9种新冠病毒疫苗进入到三期临床试验,其中有3种是我们研发的。
可以说我们应该是世界上最有希望研发出安全、有效的新冠疫苗,并且研发进度应该是领先世界的。
所以疫苗的研发,某种程度上,应该也会成为未来一个很重要的博弈筹码。
从这个角度看,虽然我们并不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于疫苗身上。
但疫苗的研发,也是必不可少的,至少是可以切切实实的去遏制新冠病毒。
而不是只能寄希望于通过美式消极防疫去达到所谓的群体免疫。
新冠病毒从病毒演化和生存来说,是一个相当成功的病毒。
新冠病毒得以大流行,是基于两个基础:
1、对年轻人威胁不大,对老年人威胁大。
2、不出现医疗资源挤兑死亡率相对不那么高,但一出现医疗资源挤兑死亡率就会飙升。
这两个基础,都某种程度起到了“分化人类内部”的效果。
因为披着这样两层迷惑的外衣,让一开始不少人都觉得新冠病毒威胁不大,特别是在欧美国家很多人都这么认为,甚至直到现在不少人还认为新冠病毒只是一个大号流感,年轻人得了新冠病毒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但这其实就是新冠病毒最厉害的地方,它通过“年轻区分”还有“医疗资源”区分,让新冠病毒的危害性小的时候很小,大的时候又非常大。
而这样两极分化的情况,就让人类内部对于如何防控新冠病毒产生不小的分歧。
一部分人认为,可以用消极防疫,拉长整个感染曲线周期,最终达到群体免疫的效果,来扛过新冠病毒。
一部分认为,不能有侥幸心理,万一病毒变异呢?或者出现ADE效应呢?所以需要严防严控,绝不能心存侥幸。
但这样的分歧,毫无疑问会分裂整个人类社会团结抗疫。
所以才会有我们这样严防严控,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疫情扼杀在摇篮之内。
但也有美国这样嘴巴上说得很厉害,但实际一直在消极防疫,已经在实质性推动群体免疫的国家。
而这样的人类分化,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对新冠病毒心存侥幸,是导致新冠病毒没能够一开始就扼杀在摇篮之内的原因。
如果说新冠病毒像2003年SARS那样,不区分年轻人和老年人,而是一视同仁,对年轻人也造成极大死亡率。
亦或者还是像2003年SARS那样,即使没有医疗资源挤兑,死亡率也是非常高的烈性。
那么新冠病毒恐怕也会跟2003年SARS那样,很快就被人给控制住了。
所以说,虽然新冠病毒单从个体危害性上,确实远不如SRAS来得那么烈那么毒。
但反而新冠病毒这种极具“针对性”的两极分化效果,却能够最大程度起到迷惑人类,从而分化人类的效果。
新冠病毒感觉就像是就是把2003年SARS病毒的一些不适合大范围传播的缺点,全都进化掉。
所以我早在1月底就跟大家分析过,新冠病毒更像是综合了SARS和流感的各自优点,“精确”进化出来的一个平衡版。
感染力介于SARS和流感之间。
致死率也介于SARS和流感之间。
这使得新冠病毒可以在一开始危害显得不那么大的情况下,一旦大范围传播并扩散之后,可以在出现医疗挤兑之后,爆发初极大的杀伤力。
可以说,新冠病毒应该是人类历史上遇到过最狡猾的病毒。
我也一直说,新冠病毒实际上已经远比1918年大流感要恐怖得多。
因为1918年大流感是在当年那个极差的卫生条件,那个时候抗生素甚至都还没有被发现,那个时候人类也一直不知道病毒是什么东西,在1918年大流感爆发的时候,人类是长期处于一个茫然无知的状态。
相比之下,我们这一次是在发现病毒之后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像全世界公布了新冠病毒的基因组序列。
并且,当前人类的卫生水平和防疫体系,都不是100年前可以比的。
在这种情况下,新冠病毒现在已经在全球范围内造成3120万人感染,其中有96万人死亡的数据。
而就是在这样一个血淋淋的事实面前,在欧美等国家,仍然还有大量的人相信,新冠病毒实际并没有多大威胁,这些数据都是骗局。
这不得不说,真的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今年围绕着疫情的全世界范围内的众生相,包括这种各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心理和群体意识不断碰撞,产生的激烈的火花,都是值得全世界研究社会心理学的人,好好研究的。
关于这样一个现象,所涉及到的极其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我在前天跟大家分享的那本书《乌合之众》里有过一些涉及和分析。
如果大家看了那本书,相信会对为什么我们人类社会总会出现这样奇葩现象,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不过这里也还是需要说一下,那本书毕竟是100多年前的书了,肯定会有一些观点已经过时,而且那本书的作者对于群体意识的论断有点太过于武断和悲观。
心理学有一个研究方向的问题就是,基本上在研究心理学里都是没办法证伪的,也就是我们在解释一些心理现象,或者社会心理现象的时候,即使找到一些例证,但也经常都会出现一些反例。
所以大家看这类心理学的书籍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一点,书里的说明和解释,只能符合一部分实际现象,但没办法解释全部,必然会存在反例。
所以大家如果看《乌合之众》,可能会对当前很多现象,特别是美国这种反智主义的流行,还有我们当前周围经常存在的饭圈文化、偶像崇拜、乃至这种群体性癔症、还有舆论宣泄的诸多问题,都能看到一些例证,但不要因此就觉得这就能代表所有的全部,而陷入到某种片面的思维里。
“尽信书不如无书”,所以首先我们要先阅读大量书,拥有较多的知识储备之后,才能做到看完书之后,能以自己的想法去独立思考,才能把书里的有用知识真正化为自己的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这是我们唯一能够避免陷入信息茧房,或者被反智主义洗脑、亦或者在一个比较狂热,或者极度恐慌的氛围里,仍然可以比较冷静理智的去独立思考。
今天文章本来还要分析一下地缘形势的。
因为现阶段在东欧、中东、还有台海,围绕着这3个区域,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地缘形势博弈激化的状况。
不过因为今天有点其他事情要忙,写文章的时间比较晚,限于时间关系,关于当前全球地缘形势的分析,还是留到明天再来跟大家做更详细的分析。
本文来源于“大白话时事”公众号,我每天都会写深度分析文章,欢迎大家关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