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文章,来跟大家聊一些我的心里话。
这波疫情对我们经济的影响很大,这个也直观反应在4月份的经济数据。
我之前也说过好几次,如果疫情不能尽快控制住,即使我们央行放水刺激经济,效果也不会太好。
如果疫情不控制住,有货币,也没有需求。
只有尽快控制住疫情,我们才能尽早回归正常生活。
另外,最近舆论上,有一些挺奇怪的现象。
就是我一些分析美国通胀问题的视频里,总有人会我们自己经济怎么怎不行了,还好意思说美国怎么样。
亦或者,我在分析美股今年大跌的时候,也总会有人说“也不先看看A股”。
这个我就挺无语的。
毕竟,经常看我文章的人应该也知道,我去年是很经常分析A股存在的一些风险,包括去年1月份连着写了好几篇文章提醒白酒股、白马股的一些泡沫化风险。
过去一年,我不看好全球股市,是很明确说了,是“全球股市”,这其中即包括美股,也包括A股。
而且,我正常是在股市大涨后的顶部阶段,我才会比较频繁的去顶着压力提示风险。
股市大跌之后,我反而会不那么频繁去分析国内股市,也会在提示风险的同时,做一些心理按摩,帮助大家保持好心态。
这是因为,股市大涨后,往往是市场比较狂热,人们比较盲目的时候,所以更需要有理性的声音,可以泼泼冷水,帮大家冷静一下。
而在股市大跌之后,往往市场会比较恐慌,这时候也是需要一些理性声音,不能助长恐慌,在重视风险的同时,也能保持好心态,这也是在帮大家冷静。
其实道理是相同的。
我最近不怎么敢分析国内经济,也是基于这个原因。
国内经济当前情况好不好,大家自己都有切身感受。
写再多的唱衰经济的文章,除了博人眼球,但这也解决不了问题。
并且,这只会加大悲观一致性预期,形成恐慌效应,这只会让情况更加糟糕。
所以,我在去年倒是经常提醒我们经济的一些风险和问题。
因为当时写,能帮助一些朋友重视风险,规避掉一些弯路。
比如,我在20年底,就提醒过外贸的火热可能只是暂时的,不要基于这种产能临时转移,去盲目的扩大产能。
比如,在我们开始决定跟美联储进行反向的货币周期调节的时候,我在今年1月份就明确提醒过,在美联储加息的时候,去降息对冲,人民币汇率可能面临较大的贬值压力。
我很多分析,是有前瞻性。
我是比较喜欢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去提醒风险,因为这样才有意义。
而一旦事情发生了,你再去提醒风险,意义就不那么大了。
现在经济已经这样了,你再去跟风那么多人,去写我们经济怎么怎么不好,遇到什么什么困难,这除了助长恐慌和唱衰氛围之外,其实意义并不大。
因为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导致问题更难解决。
所以,我去年会在我们经济还比较好的时候,去经常跟大家提醒我们经济面临的一些隐忧和挑战。
但我现在反而不会去写,这是一种责任
这都是一个道理。
在市场恐慌的时候,最不缺的就是唱衰的声音,更缺少理性的声音。
我们需要理性、冷静的去思考和判断,而不是盲目跟风,陷入到一种一致性的恐慌情绪中,这只会让我们容易在恐慌情绪中,做出一些错误判断。
我们需要的是解决问题,走出困境。
而不是助长恐慌和踩踏。
现阶段,对于国内经济的一些困境和难题,我相信有比我厉害得多的人,他们正在竭尽全力,想一切办法来掌好舵。
所以,现阶段过于担心国内的经济,我觉得也没有必要。
因为我们改变不了大势。
还不如放宽心,保持好心态。
现阶段,更多就是在这样一个多事之秋里,提高风险意识,保护好自己。
另外,现在确实是一个比烂的时代。
对手烂,有时候也很重要。
所以,我们经济现在虽然面临比较大的压力,但美国也没好到哪里去。
大家还是要搞清楚,美国好不好,跟我们好不好,是完全两码事。
我们讨论问题的时候,还是得就事论事。
我发现现在有一些人是“赢麻了”魔怔化。
一说美国有什么问题,马上就有一群人说你是在说“我们赢麻了”。
但美国有什么问题,跟我们经济好不好,完全就是两码事。
并不是说美国经济和金融有什么问题,就等于在说我们经济有多好。
这是“赢麻党”一种已经扭曲化的既定思维。
他们一看到有人说美国不行,就浑身不舒服。
不看点我们不行的文章,就浑身不舒服。
这正常吗?
我们还是得就事论事的去讨论问题。
所以,我为什么会经常去写一些揭露美国问题的文章。
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想要打败美国,不单单是需要我们自己做得好,很大程度还得看美国自己做得有多不好。
再坚固的堡垒,往往也是从内部被攻破。
在美国如此对我们咄咄逼人的情况下,在我们当前经济面临比较大难题的情况下,我们想要打败美国,更多还得指望美国自己经济和金融体系出现严重问题。
在这个比烂的时代,我们不但要让自己做得更好一些,对手烂,也很重要。
所以,我很多文章分析美国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并不是说我只会唱衰美国,就怎么认为我们“赢麻了”。
这更多只是我在当前这种内忧外患的困局里,试图从美国内部不断出现的这些裂缝,去寻找一些敌人先倒下的可能性。
这同样也可以成为我们的信心来源。
这就好比,两个在雪地里鏖战的老兵,双方都弹尽粮绝,单纯靠肉搏,这个时候,对手先不行,很重要,而且察觉到对手可能先不行,往往会很大程度提振自己的信心,能帮助自己支撑更久。
大家可以想想,这个时候如果对手完好无损,体力充沛,那么得多让人绝望,本来可能可以撑更久,说不定一下子就撑不下去。
所以,大家不要忽视这种从对方身上找到一些死穴的重要性。
这对双方的士气,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面对这种分析美国存在问题的文章,大家还是得理性看待。
再比如,有些人只要你分析美股的时候,不说A股,就感觉浑身都难受。
虽然我可以理解一些人今年被A股伤太深,总需要找人骂A股来形成共情。
但这有意义吗?
这也不能改变A股今年萎靡的事实。
反倒是,为什么不能想想,自己为什么不能在去年底,美联储有如此明确激进加息缩表预期的情况下,提前重视这样的风险?
寻求心理安慰也不是这样一味靠骂,就能心情舒畅,因为这改变不了已经亏钱的事实。
我们更多,是需要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只知道去骂,单靠骂并解决不了问题。
国内的经济当前存在的一些难题和问题,不是我写写几篇文章,就能解决的。
那些比较夸张的唱衰文章,除了助长恐慌情绪,其实也没有太大意义。
这也只能靠引起大家基于当前经济压力的“共鸣”,来从中博取流量。
因为当前很多人面临的生活压力、经济压力都比较大,所以很容易从这些唱衰的文章里,找到“共鸣”。
但大家仔细想想,除此之外,这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吗?
并不能。
反而更容易放大恐慌情绪,更加强化整体的这种一致性看衰预期。
这反而对我们经济更加不利。
现代经济和金融体系,本质上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而信用的核心来源于信心。
事已至此,我们既然没能力改变大环境,只能接受现实,好好保护好自己。
大家也知道,我并不是那种,只会表扬,而不会批评的人。
过去两年,我对我们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风险,其实也说了很多了。
但在当前这个内忧外患的时刻,我确实也不好多说什么。
这个还有一些原因,大家也都知道。
如果大家想要我写得更长久,还是希望大家理解。
我写文章一直是如履薄冰的心态,在这样的多事之秋,还是要谨言慎行。
但至少我肯定是会坚持只说我自己想说的话,不说违心的话。
我过去两年,一直跟大家说,我们需要对现实中短时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和困难,有充分预计的情况下,仍然对未来保持信心,保持这种积极乐观的态度。
因为只有积极乐观,才能解决问题。
消极悲观,只会助长逃避情绪。
这其实是我两年前,一直很担心有爆发世界经济危机风险的情况下,一直在提前跟大家打预防针,让大家早做准备。
如果我们预期不要放那么高的情况下,并且有一些提前准备的情况下,骤然间面对一些困难和风险时,我们可以更有底气去应对,不至于因为预期落差太大,而太过于患得患失。
我们很多人太容易极端化,动辄从一个盲目乐观,就因为一些困难,变成过度悲观。
这就是因为平时太缺乏风险意识,预期过高,所以容易在巨大心理落差下,从一个极端,滑向另外一个极端。
这也是我为什么过去这两年,会不断跟大家提示风险,并更强调这种重视短时风险的同时,对未来长期保持积极乐观的理念。
我认为,这才比较有帮助于,我们一旦在面临一些危机和困境的时候,能熬过危机,更好的走出困境。
这场寒冬,我也不知道会持续多久。
但我们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熬过寒冬,春天总归会来的。
在这样的寒冬里,我们更需要的是抱团取暖,更需要的是团结。
当前所面临的困难,都只是暂时的,对此我们还是要有信心。
我对我们经济的韧性,也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虽然最近一些事情,也让我倍感担忧。
但我骨子里还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也得益于我一直以来对风险的高度重视,所以即使当前出现这些困难,大体上也没有太过于超出我的预期。
现阶段,我们除了安心做好自己的事情之外。
更多,也是要开始考虑从美国身上去寻找可以攻击的死穴。
不然一味的防守,确实比较被动。
美国当前的金融体系,在美联储激进加息缩表下,肯定是要出大问题的。
这也是我们为数不多的机会。
现在,就是看谁能熬到最后,剩者为王。
本文作者“星话大白”公众号。
我不接广告、不加人、不建群、不荐股。
要注意骗子假冒、提高防骗意识。
原创不易,多谢赞赏和关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