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美国拜登在访问日本的时候,不出意外的正式宣布启动所谓的“印太经济框架”,简称IPEF。
并且有13个国家成为IPEF的初始成员国。
除了美日印澳这四个国家之外,还有韩国和新西兰,再加上东盟7个国家。
之前在5月12日东盟峰会上,美国虽然没能在东盟峰会上宣布启动IPEF,但这一次在日本宣布启动IPEF的时候,东盟仍然有7个国家加入,这7个国家基本包括了东盟经济体量比较大的国家,剩下3个没加入的东盟国家是柬埔寨、老挝、缅甸,基本没有多大影响。
可以说,这次美国基本是把印太地区,美国能拉得进来的国家,全都一股脑给拉进IPEF了。
比较让人意外的是,印度这次也出现在IPEF的初始成员名单里。
并且,印度莫迪因为要参加明天开始的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峰会,所以今天是“正好”访问日本,于是莫迪也就顺理成章的现场出席了IPEF的启动仪式。
除了美国、日本、印度是亲自出席外,其他初始成员则是以视频的方式参加这次启动仪式。
另外,在今天会议开始前,外界比较关注的一个焦点是,美国是否会把对岸纳入到这个IPEF。
在今天这个IPEF启动仪式之后,有两名记者在场外反复提问拜登为何不纳入对岸,而拜登一直没有搭理。
然后,美国政府今天也官宣了IPEF的一些“具体”内容,跟之前美国媒体的爆料基本一直。
所谓印太经济框架IPEF,主要有四大模块内容:
公平和弹性贸易;
供应链弹性;
基础设施、清洁能源和脱碳;
税收和反腐败。
总体来说,这个IPEF名为“框架”,也确实就是搭了个架子,目前并没有太多实质性内容,美国公布的介绍,大都也只有一些“愿景”式的介绍,更像是在喊口号。
从各方信息看,IPETF并不像是传统的区域贸易协定,而是一个用来供成员国商讨相关经济议题的“商讨平台”。
有点像是一个带有一些执行层面的高端论坛。
也就是IPEF目前也确实只有一个架子,未来这个架子里有多少内容,则需要成员国未来不断谈判讨论才能加进去。
从这个角度看,这个IPEF更像是拜登为了中期选举,“取巧式”的鼓捣出来一个看上去比较声势浩大,但实际没有多少内容的花架子。
因为IPEF只是一个框架,并无太多的约束力,从好的角度来说,这也是IPEF比较灵活的一点。
IPEF之所以说更像是一个带有执行层面的高端论坛,是因为IPEF进行了“议题模块化”处理。
成员国并不需要加入所有议题模块的讨论,比如,要是有成员只对清洁能源感兴趣,就只要加入清洁能源模块,而不需要一定加入供应链模块。
要加入指定模块,才需要满足加入这个模块的条件。
这是IPEF目前看起来的一个商讨机制。
因为这种灵活的加入机制,让IPEF把门槛放在了议题模块上,而要加入IPEF的门槛并不高。
甚至,美国允许加入国家,先加进来再说,至于要加入什么议题模块,可以加进来再考虑。
比如,马来西亚贸易部长声称,马来西亚仍需要决定将加入IPEF中的哪些支柱议题。
所以,美国设置这个IPEF,可以说是大门完全敞开,门槛只为我们设置。
其他印太国家要加入,美国是几乎不设门槛,但针对我们的门槛肯定是会被拔得很高。
所以,这个IPEF纯粹就是拜登当前为了给中期选举造势,增加点政绩,而搭起来的一个花架子。
我们也不要因为一些国家加入IPEF,就认为他们在站队美国了。
美国显然是在这个议题模块上做足了功夫,故意制造这样的舆论陷阱。
我们可以把IPEF跟RCEP做一个对比,就可以很清楚发现二者的区别。
RCEP是比较典型的区域自贸协定,对加入国的关税、市场准入、金融合作体系等等都做出很明确的要求和规定。
而IPEF更多只是设置一些支柱议题,供加入国自行商讨。
所以,东盟这些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也不能不给拜登面子,就先加进来再说。
本来在这次会议之前,有媒体报道称,印尼、印度对加入IPEF持保留意见。
但最终,印尼和印度都选择了加入。
这也是因为IPEF加入门槛很低,没啥约束力,要不然,像印度一直对加入各种区域自贸协定都高度敏感。
而IPEF并没有提供美国市场准入的优惠条款,在关税方面也没有做出承诺。
这使得IPEF并不需要美国国会通过,只要拜登行政令就可以推行,避免像TPP贸易协定一样被卡住,绕开了美国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
而印度这种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国家,也才能够加入进来。
所以,假如IPEF不能削减关税,也不能因此获得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
对加入的国家,就是加进一个可以选择一些经济议题的商讨平台。
这种情况下,在拜登如此大力度去推的情况下,这些国家就选择先加入再说。
但我们需要警惕的是,这种“先加入再说”背后所潜藏的一些陷阱。
美国并不在乎这个IPEF是不是一个花架子,关键是美国试图通过这个花架子,去营造一种美国很善于拉帮结派来孤立我们的氛围。
即使,在IPEF具体内容出来后,有实际了解的人知道这就是一个花架子,只是之前被美国渲染得很吓人而已。
但世界大多数民众是不知道的,在美国舆论机器宣传开动后,大多数民众只会感觉美国又怎么怎么拉拢盟友来孤立我们。
这是美国舆论战的一部分。
其次,这种“先加入再说”,会潜移默化增加美国拉拢东盟这些国家的机会。
虽然IPEF没有强制要求加入国一定得加入某个模块,比如供应链弹性模块。
但只要加入国加入到某一模块,美国就可以增加跟这个国家一些对话沟通的机会,那么美国肯定不会放过这种不停跟人洗脑,让人进行产业链转移的私货。
也就是说,虽然IPEF目前只是一个花架子,没有实际内容,但未来谁能知道美国会不会往里面夹带各种私货呢?
这也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从美国在IPEF设置的四大支柱议题里,最重要的自然就是“供应链弹性”。
美国所谓“供应链弹性”,实际上就是进行所谓“供应链优化”,目的就是为了把产业链从我们这里剥离出去,进行所谓产业链转移。
这个我之前也已经分析过。
这只是美国单方面想法,美国真正要具体执行这种产业链转移,实际还是比较困难的。
毕竟我们产业链很多优势,也是无可替代。
但对于美国长期在这方面搞事情,我们还是得足够警惕。
其实相比这个现阶段只是为拜登中期选举造势的IPEF来说,我更担心的是一些突发的短时间巨变。
美国今天不但通过IPEF来打嘴炮,而且拜登也在对岸议题上,来对我们嘴炮。
虽然美国充分发挥拜登“老糊涂”的战略优势,以前也经常出现拜登一时“嘴瓢”说错话后,白宫发言人马上会出来给拜登擦屁股的现象。
这次,白宫同样也出来给拜登的“嘴瓢”擦屁股。
但我们可以明显看到,白宫这次擦屁股的力度,比之前要小很多。
甚至某种程度上,已经很难说是在给拜登擦屁股了,因为白宫这次还专门重申所谓“提供军事防卫手段的承诺”。
很显然,美国在“一中”的解读上,是存在扭曲。
在5月20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甚至在社交媒体公开表示,声称“美不认同中方的一个中国原则”,并致力于美方所奉行的“一个中国政策”。
这已经是相当露骨的表态,完全不加掩饰。
除了美国之外,日本现在也显得越发的癫狂。
在当前这种形势下,围绕对岸的局势,发生任何事情,我都不会感到意外。
明天美国还将和印度、澳大利亚、日本进行四方安全峰会。
大概率也仍然还是会针对我们。
美国当前紧锣密鼓的进行这种造势,只会不断激化地区矛盾,破坏地区局势安全。
本文作者“星话大白”公众号。
我不接广告、不加人、不建群、不荐股。
要注意骗子假冒、提高防骗意识。
原创不易,多谢赞赏和关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