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文章分析,欧美制裁俄罗斯的石油,结果俄罗斯的石油就跑到印度去,印度摇身一变成了石油中间商,俄罗斯石油在印度中转一下,就继续出口到欧美。
但类似的魔幻事情,并不是今年才有,也不是只出现在俄罗斯的石油。
实际上过去这几年,美国一直对我们各种制裁,结果被制裁的商品就大量转道先出口到东南亚,贴个牌后,就转而继续出口美国,以此绕开美国的关税制裁。
美国放着一手的中国制造不买,宁愿去买东南亚的二手中国制造,这中间转道多出来的费用,最终自然是美国消费者买单。
结果现在美国通胀失控,美国自己反倒先受不了。
这不是美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是什么?
另外,过去这几年,因为我们和美国关系恶化,出现大量这样转道东南亚贴牌的现象,也促进了东南亚贸易的繁荣。
但因为现阶段东南亚还只是承接末端“组装”,甚至只是贴牌,所以像越南虽然过去两年进出口贸易额激增,但整体贸易顺差却一直不高,甚至有时候还是贸易逆差。
结果,这种中国制造“转道”东南亚,再出口到美国的现象,被一群别有用心的人,鼓吹称产业链大规模转移,一副这些大规模产业链很快就会转移的样子。
但中国制造并没有这么脆弱。
虽然我们现在外部有强敌环伺,面临的环境也比较险恶,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认知,不能妄自尊大。
但同样的,我们也不能妄自菲薄。
我们也不是别人一碰就倒,对此我们也是要有信心。
比如,6月6日美国宣布,将豁免东南亚四国光伏组件24个月的进口关税。
这实际上说明,美国从2018年开始,对我们进行长达4年的光伏切割,最终以失败告终,美国至少在光伏产业认怂了,还是得乖乖用我们的太阳能组件。
可能有的人会说,美国只是豁免东南亚四国的光伏组件进口关税,又不是豁免我们的。
但实际上,东南亚的光伏组件基本都是从我们这进口过去贴牌的,美国豁免东南亚四国的光伏组件进口关税,实际上就是豁免我们的。
那么美国为何会认怂呢?
因为现阶段,美国确实没办法摆脱对我们的光伏依赖。
这种依赖就好比欧洲依赖俄罗斯天然气,短时间确实找不到足够的替代。
除非美国不搞新能源,不搞太阳能了,不然美国在光伏领域,就是绕不开中国制造。
因为我们过去这些年,经过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了世界光伏产业中心。
我们生产全世界80%的光伏多晶硅料,还有超过90%的光伏硅片,以及超过80%的光伏组件。
可以这么说,世界上现在生产出来的太阳能电池板,10块有9块是通过我们的产业链生产出来的。
这使得无论美国如何制裁,短时间内都很难摆脱对我们的光伏依赖,只要美国还想要搞新能源,就离不开中国。
因为只有我们的制造业,可以制造出足够便宜的太阳能电池板。
我是2016年开始看好太阳能产业,开始做一些系统的产业研究,我在2018年开始写公众号之前,也写了很多太阳能的产业研究。
只不过因为光伏产业这两年涨太多了,估值明显过高,有些泡沫化风险,所以这两年我就很少提及光伏产业。
所以我这里还是强调一下,虽然我看好太阳能产业,但这跟看好光伏板块股票是两码事,大家现阶段还是要多注意一下风险。
我是一直不建议基于热点,就去盲目追涨。
我这里主要通过这件事情,来跟大家分析一下,中国制造一些无法被取代的地方。
(1)光伏产业
我们通常说的太阳能电池板,就是光伏。
因为这些太阳能电池板,是通过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
所以,就把这个“光生伏特效应”,简称为光伏。
光伏产业的原材料,跟半导体一样,都是沙子,也就是硅。
在地壳含量里,硅的含量占比仅次于氧元素,对现阶段人类来说,可以说是“取之不尽”。
这是光伏产业可以大规模扩大化的一个很重要基础。
比如说,这两年很热火的新能源汽车,核心是锂电池,由于需要大量用到锂,所以这两年锂价是火箭式上涨,这也给新能源汽车的制造成本,带来很大压力。
但光伏产业就不一样了,不管光伏规模扩大多少,对沙子的需求有多大,这个沙子的价格整体还是比较稳定的,不至于涨得太离谱。
当然了,要从沙子变成半导体,是要经过很多道复杂的工序。
我这里大致列一下整个光伏产业链的构成。
首先要把沙子先冶炼成工业硅,然后再把工业硅提纯成多晶硅料。
需要注意,到这里,光伏和半导体就出现一个技术分叉。
工业硅提纯成多晶硅料的时候,纯度达到6个9,也就是99.9999%就可以达到光伏硅片的太阳能多晶硅要求。
而半导体产业,要做成芯片,在工业硅提纯成多晶硅料的时候,纯度需要达到11个9才行,技术要求非常高。
目前在工业硅提纯成多晶硅料这个环节,我国占了全世界80%的产能。
由于沙子的成本比较低廉,在提纯多晶硅料时,最大的成本是电力。
所以,提纯多晶硅料是非常有规模效应的一个环节。
也就是规模越大,制造成本越低。
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前,欧洲推动新能源,催生了第一轮太阳能热潮,当时多晶硅料的价格堪比黄金。
当时生产出来的太阳能电池板价格也非常高,如果不靠补贴,根本无法与火力发电竞争。
但随着中国企业大规模扩产,并不断技术革新,多晶硅料的价格就大幅度下降。
过去十年,多晶硅料的价格降幅是超过了90%,从一公斤400美元,大幅下降到现在一公斤35美元。
只是提纯太阳能多晶硅本身并不难,但要提炼出足够便宜、又达到标准的多晶硅料,就很困难了。
所以,国外企业很难跟我们竞争。
我国多晶硅料的产能集中度也很高,主要集中在新疆、江苏、 内蒙和四川,分别占国内总产能的 47%、14%、12%和 11%,四省产能合计占比 84%。
生产出来的多晶硅料,最终需要用不同的工艺加工成单晶硅片或者多晶硅片。
而硅片这个环节,我们也实现了大幅度集中,目前我们生产着全世界超过90%的硅片。
硅片最终才通过制绒变成一片片太阳能电池板,然后再封装成太阳能电池组件。
然后一个个太阳能电站,通过大规模使用太阳能组件,实现光伏发电。
这是光伏产业链的一个现况。
我国在光伏产业链所有环节,都实现高度集中,可以说是世界光伏制造中心。
(2)美国制造的困境
美国最早是2018年1月,就通过201法案对我国的光伏产品单独加征30%的高额关税。
当时我们和美国的贸易战都还没有正式开打。
可见,美国在遏制我们太阳能产业发展的态度是很坚决的。
但4年过去了,我们在全世界的光伏产业占比,却仍然不降反升。
这就让美国很尴尬。
过去4年,美国一直在努力让企业回流美国去生产光伏组件,但效果却很差。
因为美国制造的成本太高了,而光伏行业是一个对价格高度敏感的产业。
因为光伏发电,最终的竞争对手是火力发电。
光伏在2008年的发电成本还是4元/度,不靠补贴压根没有竞争力。
但随着我们的光伏企业大规模扩张,不断推动技术革新,来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
按照现在光伏组件的价格,光伏发电的成本,已经降低到0.4元/度。
在印度、沙特这类光照条件好的地方,光伏发电的成本甚至已经降低到0.2元/度左右了,已经实现跟火力发电直接竞争的能力。
当然了,光伏发电最大的缺陷是作为不稳定能源的通病,白天能发电,晚上不能发电,夏天发电多,冬天发电少。
这使得光伏发电在电网的占比,不能超过15%,否则就会对电网稳定造成冲击。
但全世界除了发达国家的光伏发电占比能超过15%,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光伏发电占比通常都很低。
我们的光伏发电占比也只有4%,所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总的来说,光伏产业是一个对价格高度敏感的产业,所以光伏产业过去十几年一直在各种价格战,竞争异常激烈而残酷。
我们国内的企业都卷得要死,美国企业想要在没有形成规模优势的情况下,贸然插足跟我们竞争,压根就竞争不过,被打得落花流水。
所以过去这4年,美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主要停留在终端的光伏电站环节,也就是大量进口太阳组件,装配到光伏电站,而光伏制造领域仍然没啥进展。
而由于我们生产全世界80%的太阳能组件,美国光伏电站想要进口太阳能组件,肯定就绕不开我们。
但因为美国对我们的制裁,所以我们大量的光伏组件,就绕道东南亚,贴个牌,再出口到美国。
所以过去这4年,我们光伏组件对美国的直接出口是大幅度下降,但对东南亚的出口暴增,然后东南亚出口到美国的光伏组件也同样激增。
东南亚国家自身生产太阳能硅料、硅片、组件的产能很低,其实谁都明白东南亚大量出口的光伏组件基本都是贴着东南亚牌子的“中国制造”。
今年3月,有美国本土一些光伏制造企业,因为竞争不过我们企业,就跑去跟美国投诉,要求调查这种绕道东南亚出口的行为。
于是,美国商务部就开始说要溯源调查。
结果导致美国进口太阳能电池板数量暴跌,进而导致美国大量准备上马的光伏电站一下子陷入停滞状态。
从今年3月到现在,美国一共有308个光伏电站停工。
这就让拜登很头疼了,毕竟新能源是他主打牌。
一方面,因为我们太阳能产品有接近一半是在新疆生产的,美国一直信誓旦旦声称要制裁这制裁那。
但另外一方面,美国真要制裁到底,连绕道东南亚贴牌也禁止,那么美国的新能源就别想搞了。
之前美国也是因此对绕道东南亚贴牌的事情,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架不住美国本土制造业也有一些利益相关群体,跑去把这件事情捅破,等于扯下了美国的遮羞布。
才让美国有了这次难堪。
结果,在象征性的调查了3个月后,美国最终这次宣布豁免东南亚四国的太阳能关税,等于是要默许我们绕道东南亚出口的这件事情。
(3)提高警惕
拜登这次还援引了《国防生产法》,在贷款和拨款支持下,推动未来美国太阳能电池板的生产。
这一点是值得我们警惕和重视的。
美国动用《国防生产法》并不是一个常见的事情。
2020年疫情期间,美国呼吸机告急,当时美国也动用了《国防生产法》去紧急生产呼吸机。
而今年美国出现“奶粉荒”后,拜登在上周也动用《国防生产法》来紧急生产婴幼儿奶粉。
这个二战时期的法律,最近这两年在美国被频繁动用。
这也是美国当前供应链紊乱的一个真实写照。
同时,美国动用《国防生产法》来加快其本土太阳能电池板的生产,这也可以看到美国迫切想要摆脱对我们太阳能依赖的决心。
但最终实际能不能做到就是另外一回事。
我个人认为,至少十年内,美国应该是很难真正摆脱对我们的光伏依赖。
如果美国能够投入巨资,不遗余力推动本土光伏制造,十年后才可能形成跟我们有竞争能力的美国本土光伏巨头。
我们不能妄自菲薄,但也不能妄自尊大,就完全无视了美国的这种决心带来的一些威胁。
包括这次美国豁免东南亚四国的太阳能电池关税,也是给了个两年期豁免期,显然,美国所做的一切,都是利用现在“不脱钩”,在为未来“脱钩”做准备。
我之前说过很多次,如果美国现在跟我们脱钩,不会对其经济造成毁灭性打击的话,美国估计早就跟我们脱钩了。
但问题就是,美国现在并没有能力跟我们脱钩。
美国对我们的光伏依赖,只是美国对我们的制造业依赖的一个缩影。
这次俄乌冲突爆发后,大家都看到了天然气卢布的威力,也有很多人觉得天然气是建立在欧洲短期内找不到替代,才能实现的一个效果。
很多人就担忧,我们又不是资源大国,上哪去找这样一个可以反制西方国家的利器。
但实际上,过去这4年,我们和美国的贸易战,已经说明,中国制造在某种程度是可以达到俄罗斯天然气的效果。
美国对中国制造的依赖,也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找到替代的。
所以,假设未来基于某些事情,让欧美也对我们进行这样的极端制裁,我们实际上也可以搞“商品人民币”,到时候是可以要求这些不友好国家进口我们的商品时,都必须使用人民币支付。
我们现在不这么做,只是因为如果这样做,等于跟美国撕破脸皮,是对美元霸权直接开火。
美国过去4年,一直在各种尝试着产业链转移,对我们各种制裁,但对我们的制造业依赖,并没有降低。
这已经充分说明,我们的制造业,不是别人说替代就替代的。
但美国也很清楚这一点。
所以,美国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努力摆脱对我们的制造业依赖。
美国现阶段短时间内很难摆脱对我们制造业依赖,至少5年之内肯定是不行。
但如果美国真下定决心要跟我们脱钩,给美国十年时间,不说完全摆脱对我们依赖,至少可以大幅度摆脱对我们依赖。
到那个时候,我们等于就少了一个可以反制美国的利器。
美国也会更加肆无忌惮的来对付我们,而不像现在还会打着“竞争”作为幌子。
所以,趁美国现阶段还不敢跟我们脱钩,把一些该做的事情做了,也是值得考虑的选择。
凡事皆是取舍,得审时度势,寻找到一个最有利的时机出手。
本文作者“星话大白”公众号。
我不接广告、不加人、不荐股。
要注意骗子假冒、提高防骗意识。
原创不易,多谢赞赏和关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