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不会有大牛市,当前各种变数极多,还是得理性冷静应对



4月27日,A股一度跌到2863,当时市场一片恐慌。
现在两个月时间过去了。
6月27日,A股一度摸到了3393,市场又开始一片狂热,很多人又开始高喊牛市。
过去这两年,对于金融股市,我虽然是以提示风险为主,不过我一般不太喜欢在市场下跌途中去提示风险,因为我觉得那样容易放大恐慌,从而出现情绪化操作。
所以,4月底大盘跌破3000点的时候,我在提示风险的同时,也会更多的去跟大家做心理按摩,给大家加油打气,让大家别割肉,至少也应该等一波反弹再把仓位控制下来。
现在市场重新又进入到狂热期,我反而会更直接的去跟大家提示风险,因为我觉得一个狂热的市场,还是需要一些冷静的声音来泼泼冷水。
虽然这样跟市场主流声音唱反调的行为,是比较吃力不讨好的。
但我觉得这是需要有人去做的。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这句话是写在所有股市开户页面上,但有多少人能真正把股市的风险放在心上?
基于自身利益需要,市场和舆论往往只会放大对利益的宣传,而刻意忽略了对风险的重视。
久而久之,虽然人人都知道股市有风险,但能真正重视风险的人,是少之又少。
更多是在人性贪婪的趋势下,只看到别人吃肉,而忘记挨打。只看到了收益,而忘记了风险。
所以,在市场狂热的时候,还是比较需要有人能泼泼冷水。
今天文章,我就比较明确点说,我认为2022年同样不会有牛市。
大家可以不赞同我的观点,或者不需要完全按照我的观点去操作,但至少应该还是得把我的这种风险提示,作为一根保险丝,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要学会敬畏市场,敬畏风险。
(1)行为金融学
A股从去年12月13日,最高3708点,连续跌了5个月,一直跌到4月27日最低的2863。
相对应之前的极端下跌,这波反弹走势也颇为极端,过去这两个月基本没有像样的回调,就一路这样强拉上来。

股市不会一直涨,也不会一直跌。
涨多了,自然就会跌。
跌多了,自然就会涨。
这个道理很简单。
在这个基础上,宏观经济、货币政策、地缘形势、企业基本面、业绩等等诸多因素共同叠加下,让股市的走势更加错综复杂。
这里最复杂的地方在于,不同人对于“涨多了”和“跌多了”,要多少才算“多”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我经常跟大家说,不要简单把市场资金来源单一化。
金融市场之所以具备混沌效应,是因为市场是由千千万万的投资者汇聚起来的,这么多人不可能对走势的判断预期完全一致。
有人看多,也会有人看空。
市场有买,就会有卖。
因为大家的预期不一致,操作也不一样,才会形成复杂的短线走势。
而结合宏观经济、货币政策这些中长期基本面的周期变化,会让市场的预期形成“分类效应”,也就是千千万万的人,所形成预期可以大致分为几类。
那么股市的中长线走势,主要就是看几大类不同预期所汇聚的资金,谁会更强,谁能占据市场主导。
所以,我是建议,要真正对金融市场有深入了解,一定得去了解一门“新兴学科”,就是“行为金融学”。
股市的构成主体是千千万万的人,所以人性的贪婪和恐惧,所催生的各种心理学效应,都会经过成千上万人汇聚,而被急剧放大。
所以,用行为金融学的观点去研究金融市场,一个最有意思的点,是把金融市场当做一个活物来研究,而不是一个客观主体来研究。是以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为出发点来研究、解释股市变化的现象
不过行为金融学,也经常被误用,就是我们所引用的心理数据样本,一点不要只用“身边人怎么怎样”来考虑问题,而是需要用大数据思维来考虑问题。
不然很容易因为样本偏差,形成错误结论。
关于行为金融学一个最简单案例,就是我们经常听到“连菜市场大妈都开始谈论股票了,股市就很危险了”。
这句话背后的逻辑,其实就是行为金融学的一个研究范畴。
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股市狂热到全民炒股的时候,是会出现“连菜市场大妈都谈论股票”的现象。
但不一定就说,你看到“菜市场大妈都在谈论股票”,就一定可以推导出全民炒股的结论。
因为可能恰好你在逛的那个菜市场大妈,属于极少数喜欢炒股的。
如果你能把这个样本数据进一步扩大,比如从全国范围内看这种“连菜市场大妈都在谈论股票”的现象多不多,如果这不是个例,才能说明股市进入到一个全民炒股的阶段。
当然,如果我们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是不需要怎么去认真。
但如果要深入研究,或者要以此作为自己操作的依据,那么还是需要注意这种样本偏差带来的影响。
当前市场给我的舆论氛围,是类似于2020年7月,还有2021年1月。
而这两个时间,都是股市正在出一个重要高点的时间。
往往股市出重要高点的时候,舆论就会出现这种十分刻意的宣传牛市氛围。
背后原因,大家应该也很清楚。
就是有一些大资金想要出货了,所以需要通过舆论宣传,来形成牛市氛围,放大成交量,忽悠更多的人进场接盘。
所以,首先我是从心理层面,来跟大家分析,需要比较理性看待年初那波极端下跌,以及现在这波比较极端的反弹。
不管涨跌,保持平常心看待即可。
年初那波下跌因为太过于迅速,很多人来不及减仓就被深套,这种时候,也不要觉得自己套牢就会怎么样。
现在这波反弹同样也一路直拉上来,并没有给人太多可以加仓上车的机会,这种时候也不要觉得自己就踏空了,不用着急。
股市永远不缺机会,缺的只有耐心。
我刚翻了下,现在A股今年仍然下跌的股票数量,高达3504支,实现上涨的股票数量只有1182支。
也就是,你如果元旦后闭着眼睛随便买一只股票,持有到现在,下跌的概率是75%,上涨的概率只有25%。
大多数股票,今年仍然还是下跌的,不少跌幅还仍然很深。
这波反弹主要涨的还是一些热门板块、赛道股、指数权重股。
虽然指数反弹了不少,但很多人持股相比年初还是亏了不少。
所以,在场外观望的人,是一点都不需要着急。
如果牛市的定义就是少数赛道股的狂欢,那么其实年年都是牛市,但这种市场强行培养人抱团追高的习惯,其实是很危险的。
今年4月之前,赛道股、热门板块普遍腰斩,已经是市场在进行一场风险教育课。
但是,现在两个月过去,不少赛道股又反弹了50%,狂热的投资者马上忘记前几个月的教训,一个个又开始狂热追高,这是很危险的。
人性的弱点,大都就是这样,记吃不记打。
所以,人人都知道有风险,但真正能重视风险的人是少之又少。
包括最近这两天,又开始陆陆续续有人冒出来批评我太谨慎,就知道提示风险。
这样的现象,在2020年7月,2021年1月都出现过。
这其实也可以作为一个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案例,不过样本数量还是比较少,可能存在样本偏差,不能作为单一的操作依据。
我还是那句话,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学会敬畏市场,如果你不敬畏市场,那么市场自然就会教育你。
初生牛犊不怕虎,但一般在市场摸爬滚打超过10年的老韭菜,多多少少会形成“本能”的重视风险习惯,这种本能是被市场教育出来的,是被割出来的。
所以,在重视风险这件事情上,是不需要去跟人争论,因为市场自然会教育不重视风险的人。
(2)几个原因
我再来具体说说,为什么说今年不会有牛市,我所认为的几个原因:
1、当前处于美联储激进的加息周期,外部环境不支持牛市的出现。
虽然我们当前货币周期跟美联储是错峰的,不过我昨天文章也专门分析过,在美联储激进加息,并且我们和美国利率已经倒挂的情况下,我们下半年大幅降息放水的空间也不大,除非美国爆发金融危机,我们才有可能大幅度降息放水来应对,但那个时候降息放水,就跟2008年一样,并不会催生出一波牛市,而只是减缓市场下跌力度而已。
历史上,A股也从来没有在美联储加息周期出现过大牛市。
2007年的大牛市,是在美联储加息之后。
2004年6月到2006年6月,当时美联储是一口气从1%利率加息到5.3%,两年加息4.3%,也是力度比较大的加息。
当时美国也是想着要收割我们,但当时我们经济还处于腾飞期,外资不傻都不会从我们这撤出,结果导致美国那次收割失败,这也是美国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的其中一个原因。
当时A股是在美联储2006年6月加息结束后,才开始波澜壮阔的大牛市。
而在美联储激进加息的时候,A股也是在2005年6月,创出998点这个历史大底。
所以,客观来说,美联储2004年开始的加息,某种程度加速了A股历史大底的出现。
至于2015年的疯牛,完全就是一些抱有恶意的外资,通过里应外合,借助那波疯牛,来试图对我们的收割。
我们外汇储备在2014年最高点是接近4万亿的峰值,结果到了2016年一度跌破3万亿大关,整整少了1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其中减少最多的就是2015年股灾期间。
那一次,我们确实是差点就被美国给金融收割了,好在后面通过外汇管制,重新稳住了下来,但也带来了不少后遗症,这个话题我以前也分析过。
而2015年的疯牛,是赶在美联储加息之前启动的。
所以发动2015年疯牛的资金,我认为是不怀好意的,特意赶在美联储加息之前发动疯牛,这相当于把自己抬到美联储收割镰刀的案板上。
美联储是2015年12月开始加息,真正主要的加息和缩表段是在2018年,所以A股在2018年也是跌得格外的惨,这个也跟当时叠加我们和美国贸易战的地缘重大变化有关。
A股历史上两次真正意义上的大牛市,一个是在美联储加息之后发动,一个是赶在美联储加息之前发动,从来没有过在美联储激进加息周期里发动大牛市的先例。
2、当前世界经济环境不允许大牛市出现。
大家经常听一句话,就是“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这句话在A股有比较大的争议,很多人不认可。
确实,A股跟我们经济没有太大必然关联,我们2015年之前,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股市长期在3000点徘徊。
这个是有很多因素导致的,我以前文章也写过很多,主要就是我们股市定位是融资,发行新股是最主要功能,我们股市从2008年1000多支,到现在已经4700支,股市已经大扩容好多轮。
虽然上证指数还在3000多点徘徊,但股市总市值早就从2008年的十几万亿,增长到现在85万亿,已经涨了六七倍。
所以,不要觉得上证指数3000多点,股市就一直没涨过,但A股的体量已经十分庞大。
当前股市总市值超过85万亿,占GDP比例也已经达到75%,对我们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所以,按照当前A股体量,要想再发动一波大牛市,是非常困难的,没有那么容易发动,需要海量资金支持,日均成交金额起码得超过3万亿,达到现在3倍以上,才能维持住一波大牛市。
而现在我们不管经济面、还是资金面,都不足以支撑这样的大牛市发动。
相比“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我也更认同“股市是货币的晴雨表”,但不能忽略经济下行周期对股市的压力。
经济好,股市不一定走好。但经济差,股市大概率是好不了。
我最近是看到不少说,正因为经济不好,所以才要拉大牛市的说法。
但这种说法,并不靠谱。
历史上的大牛市,也从来没有在一个经济下行周期里出现。
2007年大牛市发动的时候,是我们经济增速最快的时候,一直到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而结束。
2015年大牛市发动的时候,我们经济增速是过去十年来最快的,还没有进入到经济下行周期。
2015年股灾之后,大量资金蜂拥进入房地产市场,推升了我们全国房价在2016年和2017年出现翻倍式涨幅的结果。
并且在2018年随着我们开始去杠杆,控制货币增长,经济也开始进入下行周期。
过去这几年,虽然A股一直存在结构性行情,如果你只看赛道股、白马股,在2021年之前,似乎感觉已经是牛市,但超过一半的个股,在2021年1月是跌破了2018年低点,呈现冰火两重天的状态,这显然跟牛市没啥关系。
再加上过去这一年,白马股跌得惨不忍睹,就更难说这是牛市了。
3、地缘形势不允许。
当前国际局势错综复杂,我们地缘形势面临很大变数,不是太乐观,这个想必大家都很清楚。
更何况还有一件重大的事情,还悬而未决。
这样我们都很清楚的事情,大资金能不清楚吗?
要是大资金耗费巨大成本,好不容易把一轮大牛市拉到一半,结果出现重大外部环境变化,指不准就要全部被埋进去。
对于这样重大不确定性,是大资金最害怕的。
所以在这样不确定性解除之前,我觉得出现大牛市的可能性并不是太高。
所以总体而言,一场大牛市的发动,是要天时地利人和,需要各方面因素都恰到好处的汇聚在一块,才能形成海量资金合力。
如果缺乏这些足够的“共识”,资金就会产生分歧,那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会翻,今年初抱团股的瓦解,就是最直观的教训结果。
(3)缺乏条件
我在2020年10月的时候,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是说2022年才有大牛市,当时那篇文章开头就给了一个大前提,是2022年之前,A股能刺出一个历史大底。
这是我两年前的观点,当时我是认为2021年美联储可能就会开始加息,美国要是在2021年就爆发金融危机,那么2022年开始一波大牛市的概率就会很大。
结果美联储在2021年睁眼说瞎话,扯着“通胀暂时论”就是不加息。
今年不少经济学家都批评过美联储本来应该去年就开始加息,那么现在通胀就不会那么严重。
美联储要睁眼说瞎话,这个我也没办法。
所以,美联储2021年没有加息,美国金融危机也还没有在去年爆发,A股也没有出现历史大底,那么A股在2022年就启动大牛市的概率,我认为就很低。这是我去年1月就跟大家更新过的观点。
我从来都没有觉得A股就配不上牛市,我只是觉得在美国这轮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我们出现大牛市的概率很低。
客观说,历史上金融危机爆发前,强拉一波大牛市的先例是有的,比如2007年大牛市,是赶在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前拉起来。
但大家应该能明显感觉到,过去这两年,有一支无形之手把A股按住,不让A股疯涨。
这也是我过去这两年的一个观点,我们不允许A股在美国这轮金融危机爆发前,整体出现疯涨,这样很容易放大我们的风险,增加我们被收割的概率。
所以,这轮比较异常的反弹行情,外资在其中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北向资金过去两个月,是一改3月份持续流出的态势,反过来又开始持续大幅度流入。

北向资金的历史净买入额,最近又再创新高。

这些外资这样买买买,有利有弊,我们也不要觉得这完全就是好事。
从3月份外资大力度砸盘,再到现在外资大力度买入。
外资的流向,我认为是有种刻意放大A股波动的意图。
我们还是不要把外资想得太好了,真到了关键时刻,外资只会砸盘,不会救市。
(3)总结
当前不但是美联储激进的加息周期,而且世界经济正面临较大的衰退风险,并且国际局势错综复杂,地缘形势并不乐观。
在如此之多重大变数面前,大资金不会冒着巨大风险去强拉一波牛市,来帮散户解套。
对此,我认为大家还是应该有清醒的认知。
我也不是不看好A股长期未来,有经常看我文章的朋友应该很清楚,我一直是坚定看好我们经济,也看好股市的长期走势。
我只是认为,在本轮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我们还是要更加重视风险。
市场的资金是需要合力,才会催生出大牛市。
现在各方面条件都不允许,市场的资金就会产生分歧,行情就会分化。
只有等本轮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全球金融市场的风险都充分释放,都跌出一个历史大底了,我认为才会出现一个比较有确定性的抄底机会。
所以,下一轮大牛市出现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本轮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充分释放风险。
这是我过去两年一直以来的观点。
等世界金融危机过后,必然会进入到下一轮大牛市的起始周期。
相比去年,现在美国爆发金融危机的概率是大大增加了,甚至已经可以说是灰犀牛,而且这头灰犀牛已经开始在跑过来了,已经算不上黑天鹅了。
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我们更加不要有幻想。
当然,这仅仅只是我的个人建议和提醒,仅供参考,大家还是要多多独立思考,自主决策。

本文作者“星话大白”公众号。
我不接广告、不加人、不荐股。
要注意骗子假冒、提高防骗意识。
原创不易,多谢赞赏和关注支持!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