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息75基点,美联储缩表力度又如何?美国拱火与缩表的内在关联



今天凌晨2点,美联储不出意外的继续加息75个基点。
这个我昨晚也跟大家分析过了,美联储这次加息75个基点概率最大,结果也在市场预期范围之内。
所以,昨晚美股同样还是老套路,出现短线“买预期卖事实”的走法,在加息落地之后,纳斯达克反而大涨4%。
这个其实是在今年已经是见怪不怪了。
今年4次加息,每次都是加完息,美股至少当天会反向拉涨一波。

但如上图所示,只有3月加息后是有一波持续时间较长的反弹。
其他5月加息和6月加息,都是加完息第二天就跌回去了。
这次不知道是否还会重复这个套路。
所以我昨晚也跟大家强调,美联储的预期管理,只能影响短线情绪,但并不能把一个长期的实质性利空,真的就炮制成利好。
美联储激进加息,对全球货币紧缩的影响是实打实的,对全球资产价格的负面影响,是长期持续的,并不会因为美联储的预期管理,就把这种负面影响抹除。
预期管理最大的作用,只是避免短线出现恐慌情绪,仅此而已。
虽然7月13日通胀数据公布后,让市场一度预期美联储本月要加息100个基点。
但是因为7月22日的美国PMI数据公布,服务业因为疫情遭受重创,出现最近十几年来,第二大跌幅,仅次于2020年3月。
导致美联储本月加息预期回落到75个基点。
美国舆论似乎想把加息75个基点,都渲染成“降息”25个基点了。
但我还是得强调一下,这是美联储过去40年来,首次出现连续加息75个基点的情况。
美联储今年加息4次,已经从0利率,大幅提升到2.25%利率,这是1980年以来,从未有过的最激进加息。
当然,美联储这波激进加息,跟1980年一口气加息20%是完全没得比。
但此一时彼一时。
(1)戳破资产价格泡沫
1980年是美国经历长达10年通胀,确实拿通胀没办法,美联储只能采取如此极端的加息方式。
而当前美国才刚开始通胀失控一年多,就要美联储也跟1980年一样一口气加息到20%,显然也不现实。
而且,2008年次贷危机后,全世界已经经历长达14年的超级宽松周期,让很多人都已经把低利率视为天经地义。
你要是在去年跟人说,美联储今年会一口气加息到2%以上利率,估计都没人会信。
最关键是,全球资产价格,在美联储2020年的无限印钞中,已经按照0利率充分泡沫化。
所以,一旦利率大幅度提高,是肯定会戳破资产价格泡沫。
纳斯达克今年的跌幅仍然高达23%,已经是美联储激进加息预期,所提前走出来的一个结果。
当前美联储利率已经加回到2.25%,这已经是2018年加息的高点。
而且在可预期的今年剩下时间,美联储大概率还要加息到3%以上。
所以,全球资产价格的定价,首先是需要在3%利率基础上,去重新构建定价体系。
纳斯达克起码要跌回2018年的高点,才算回归对应3%利率的合理估值。
这个我是考虑到美国企业2018年至今的整体发展,所带来的估值正常增长,所以,没直接用2018年的低点来算。
金融市场的估值体系,在0利率的时候,以及3%的利率,是完全不同的估值体系。
0利率的时候,可以给科技股50倍,甚至100倍的PE。
但3%利率,就得回归到正常的23倍PE。
因为3%利率,存银行复利23年都能翻倍,要是我买股票得50年才翻倍,那我还不如存银行。
所以,这会让其他金融资产的投资回报率,有一个锚定的参照对象。
而且市盈率这东西,只能代表过去,不能描述未来。
经济衰退预期叠加美联储激进加息,一旦美债危机爆发,美国企业业绩可能会普遍下滑,现在一些企业的PE看起来并不高,但一旦业绩下滑,这个PE就会变高,那么回归合理估值区间,就会带动股价下跌。
所以,我认为,从月线的长期走势看,纳斯达克相比去年的1.6万点高点,跌个一半左右,跌到8000点到9000点这个区间,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
也就是跌到下图里的黄色框选区域。

历史上,每次爆发金融危机,美股差不多也是跌一半。
这也是我去年对美股一旦开始崩盘式下跌的一个长期预期目标位置。
当然,这不是说美股要马上一口气跌到这里,中间也有可能出现一波持续两三个月的反弹,做个大级别的下跌中继后,再跌到这里。
过程走势是可以千变万化,是不太好预估的,我也只是说一下我的长期判断。
我也不是说一定会跌到这里,只是说有这个可能性,只能代表我的个人看法。
大家自己要多多独立思考,自主决策。
美股从去年1.6万点,跌到6月最低的1.05万点,最大跌幅达到35%,距离跌一半也只差15%的幅度。
今年上半年,美股跌35%,已经把这轮美股崩盘最有确定性的一波鱼肉段给兑现了。
剩下15%的下跌幅度,就属于不确定性比较强,充满鱼刺的鱼尾阶段,风险会比较大。
未来是未知的,没有人能100%预判对未来。
当前也还是有很多变数。
比如,我昨天文章也提到过,疫情就是当前最大的变数。
2020年3月,因为疫情首次爆发,美国经济完全停顿,所以美联储只能无限印钞,供美国政府举债发钱。
7月美国服务业PMI因为疫情冲击,出现大幅度下降,这导致美联储本月不敢加息100基点。
那么假如新冠病毒变异得更严重,严重到完全像一个新病毒,或者引发ADE效应,让美国政府不得不采取类似2020年3月那样疫情爆发初期的应对策略,从躺平,变成“惊坐起”。
那么美联储也可能结束激进加息,重新大放水。
当然,跟2020年不一样,当前美国通胀失控,如果美国到时候那样做,会导致通胀直接起爆,直飙20%,美元也会出现崩盘式下跌。
这种情况出现,美股也是可能会先出现一个回光返照,开始又一轮疯涨,再出现更夸张的下跌。
因为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意味着整个美国金融市场彻底乱套了。
当然,病毒变异到都成了一个新病毒,甚至引发ADE效应,这个在目前看,仍然还只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如果只是维持在BA.5这种程度的变异,只要在打了疫苗的情况下,死亡率不重回到1%上方,那么即使出现一波又一波的疫情冲击,美联储大概率就不会很快结束这轮激进加息周期。
在疫情没有完全失控的情况下,美联储的加息步伐,是完全被通胀数据所绑架。
美联储在凌晨2点公布议息结果后,鲍威尔会在2点半有一个发布会,说一些话,做一些预期管理,进行所谓的“前瞻指引”。
比如,美联储鲍威尔5月加息后,通过“前瞻指引”,暗示不会加息75个基点。
结果6月10日通胀数据超预期后,美联储在6月15日也只能加息75个基点。
然后鲍威尔也通过前瞻指引暗示不会连续加息75个基点。
但7月13日通胀数据再次超预期后,美联储这次还是继续加息75个基点。
所以,对于鲍威尔每次加息后说的一堆所谓的“前瞻指引”,基本就是说一大堆废话,只是供大资本操控短线市场,提供一些接口而已。
鲍威尔说再多,也比不上通胀数据的效果。
比如,鲍威尔在这次加息后,也还是嘴硬表示,他不认为美国陷入了衰退,美联储将根据即将出炉的经济数据来决定未来加息的幅度。
鲍威尔还说,随着利率变得更加收紧,放缓加息步伐可能是合适的。
因为这个表态,让市场又解读为,9月继续大幅加息的概率会比较小。
但实际上,9月加息多少,鲍威尔现在心里估计也没有底,这个完全要取决于8月和9月的通胀数据情况,鲍威尔说的完全不算。
由于,8月没有美联储议息会议,距离下次议息会议有接近两个月的时间,中间得经历8月和9月的通胀数据。变数还比较多,所以现在美联储鲍威尔其实说再多,也没有太大意义。
所以,总的来说,纳斯达克要达到跌一半的这个目标,需要有两大前提条件。
一个是今年加息到3%以上。
一个是美联储得兑现承诺,在9月1日开始达到950亿美元的缩表力度。
目前看,第一个前提条件,今年加息到3%以上,应该没有太大难度。
至于第二个前提条件,当前美联储虽然有在缩表,但缩表力度并没有达到它之前所说的目标。
(2)美联储缩表力度
在美联储官网,就可以查到这个资产负债表的走势图。

从图中可以看到,美联储是在4月12日达到8.965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峰值。
然后过去这3个月,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还是整体有下降趋势,只是这个幅度并不大。
美联储最新资产负债表是8.899万亿美元,相比峰值下降了660亿美元。
而美联储在5月公布的缩表计划,是说6月1日开始,每个月缩减450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并在9月1日提高到每个月缩减900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
现在两个月过去了,美联储也只缩减660亿美元,并没有达到它之前所说的目标。
不过,我看到有些人说美联储没有缩表,反而悄悄扩表,这个应该是把美联储缩表的一些短线波动,当做扩表。
美联储是每周公布一次资产负债表,美联储缩表并不是说,每周都得缩表,经常是扩两次,缩两次,但只要缩表的力度大于扩表的,那么一个月下来,整体就会是缩表的。
所以,这个缩表是指长期下来,资产负债表整体是下降趋势。

其实可以对比2018年美联储缩表过程,也是这样一波三折的下降过程。

所以,我看到有的人看到美联储这个资产负债表有一两周是上升的,就惊呼美联储没有在缩表,是在扩表,这个就有点大惊小怪了。
美联储之前扩表的时候,也是每个月会有一两次缩表的过程,不要看这个短线的波动,主要看长期一个趋势。
美联储当前还是有在缩表,只不过这个缩表力度,并没有达到它设立的目标。
当然,按照美联储的说法,他只要在9月1日达到每个月缩表950亿的速度,就不算违背承诺。
但这也意味着,从8月开始,美联储有可能加大缩表力度。
参考2017年刚开始缩表时,美联储也是扭扭捏捏的,一步三回头的缩表态势,但2018年开始缩表力度就很大了。
美联储也很清楚缩表会给美国金融市场带来更加实质性的冲击,所以美联储在缩表初期力度都不会太大,但随着时间推移,美联储缩表速度还是会加快的。
所以,我们还要持续观察美联储未来两个月美联储缩表力度的变化,特别是9月1日开始,美联储能否兑现承诺,按照每个月950亿美元的力度去缩表,也会对美股的走势有很大影响。
我认为,如果美联储9月1日开始真的按照每个月950亿美元力度去缩表,那么美股仍然有可能出现较大一波跌幅。
美联储当前虽然利率已经加回2018年的2.25%利率,但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还维持8.89万亿美元的高位,是2020年扩表前4.25万亿的两倍多。

指望美联储能缩表回2020年无限印钞前的4.25万亿美元,我觉得也不太现实。
但美联储本轮缩表,至少得把资产负债表降低到7万亿左右,起码得缩表2万亿美元。
即使美联储按照每个月950亿美元的缩表力度,也需要21个月才能完成。
这才是对美联储,以及美债、美股等美国金融市场的最大考验。
能看出来,美联储试图在不引发美债市场崩盘的情况,去进行缩表。
但这光靠美联储,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
所以,美国才要满世界拱火。
(3)拱火与缩表
我们可以看到,在7月19日,媒体开始热炒佩洛西窜访的事情后,美债收益率也出现一波大幅回落,这意味着又又一波国际避险资金回流美国,给美债接盘。

今天传出的一系列消息也显示,佩洛西窜访的可能性在逐渐加大。
包括日媒报道,佩洛西计划8月初访问日本,窜访的事情可能就会在访日前后进行。
此外,佩洛西窜访的一些细节也开始被披露,包括佩洛西还邀请了一些人共同前往,有的婉拒了,有的同意。
最关键的是,美国国防部多名官员表示,五角大楼正在拟对策,必要时动用军舰来保护佩洛西的安全。
同时,美国国防部长还表示,他已经和佩洛西谈过,并给予她安全评估,但具体结果如何需要佩洛西办公室公布。
而就在美国方面一边渲染佩洛西窜访的拱火氛围,拜登还一边说即将跟我们通话,但我们直到目前还没有正式宣布,不过外媒已经言之凿凿说今晚会通话,具体我们可以观察一下。
仍然不排除佩洛西窜访,只是给拜登通话多争取一些筹码,进行无中生有造牌的老套路,只是美国各方在唱双簧而已。
具体也得看是否有通话,以及通话结果怎么样。
当前局势确实有些诡异莫测。
我认为,未来三个月是我们和美国第二阶段博弈的摊牌期,各种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美联储迟迟不敢大力度缩表,是害怕美债市场崩盘,所以美国需要拱火,让更多避险资金给美债接盘,这样美联储8月才有可能以更大力度去缩表。
理清这个逻辑,我们就不难明白,美国当前为何会做出这些让人匪夷所思的拱火行为。
但美国这样做,毫无疑问是在玩火,是很危险的行为,美国现在是很容易玩火自焚的。
我是星话大白,欢迎大家关注和转发!
我不接广告、不加人、不荐股。
要注意骗子假冒、提高防骗意识。
原创不易,多谢赞赏支持!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