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在8月20日公布7月的PPI数据同比增长37.2%。
这个数据是相当恐怖的。
历史上,哪怕二战后的重建时期,德国都没有面临过这么高的PPI增速。
上世纪70年代的大通胀,德国的PPI增速也就是15%左右。
而现在德国的PPI居然增长到了37.2%,环比上涨了5.3%,而市场预期环比上涨0.6%,是大幅超出市场预期。
PPI生产者价格指数,也就是工业品出厂价格,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生产端的一篮子物品和劳务的总费用。
PPI和CPI指数是相对应的。
PPI代表生产端价格。
CPI代表消费者价格。
通常PPI对CPI会有传导效应,但会有迟滞,而且PPI虽然会带动CPI,但带动幅度并不会跟PPI上涨幅度相匹配。
也就是并不是PPI涨到了37.2%,CPI就一定也会涨到37.2%,这中间还存在企业承担空间。
因为CPI还得看供需关系。
一个企业如果因为PPI高,意味着生产成本大幅提高,那么通常是会传导终端产品的价格,但假如卖给消费者的产品提价过高,除非是必需品,否则消费者也可以选择不买,那么就意味着企业销量下降。
当前德国的PPI达到惊人的37.2%,而CPI则为7.5%,PPI和CPI之间还存在约30%的巨大剪刀差。
这个才是当前德国经济最让人惊惧的地方。
意味着当前德国不但面临高通胀,而且德国大量企业还要承担巨大的中间成本。
大家可以这么理解,当前德国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37.2%,但卖给消费者的产品价格只提价了7.5%,中间这30%的巨大剪刀差,就是德国企业需要承担的巨大成本。
这预示德国经济面临的两个严重问题:
1、欧洲通胀短期还很难缓解,PPI巨大的涨幅会慢慢传导到CPI。
2、欧洲企业正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存在严重亏损的风险。
而且德国企业生产成本提高这么多,意味着德国的制造业在国际竞争中就会处于劣势,这会进一步加剧欧元贬值。
具体来看,德国PPI这么高,主要还是能源价格飙涨所致。
首先德国电价在过去这两年里是飙涨了十倍。
现代经济基本是运行在电力基础,电价飙涨意味着全社会运行成本大幅上升。
根据德国公布的数据,德国天然气发电厂为天然气支付的价格在一年时间里飙涨234.7%,工业企业的用气成本也走高194.7%。
能源价格飙涨,带动了欧洲企业生产成本全面上升,7月德国中间商品价格同比上涨19.1%,耐用和非耐用消费品价格分别上涨10.9%和16.2%。
这些数据都表明,欧洲通胀远未到缓解的时候。
以至于德国财政部在8月19日的月报中说:“目前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前景肉眼可见得黯淡。”
一般国家为了强化市场信心,在公布这些经济数据的时候,都会说一些好话,提振市场士气。
能让德国财政部公开说出这样垂头丧气的话,可见现在欧洲经济有多糟糕。
较早之前,英国公布的CPI也升至10.1%,成为G7国家里首个买入通胀两位数的国家。
而且英国的通胀数据细分看,12个大类里,有9个大类通胀率在7月均上涨,其中食品涨幅最大,英国7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2.7%。
所以,英国处于通胀全面上涨的阶段。
此前英国央行预计今年第四季度,英国通胀率将超过13%,现在看,这个可能还只是保守估计。
英国和欧洲的通胀数据如此严重,也预示着英国和欧洲央行下个月至少还会加息50个基点。
现在对欧洲来说,比较糟糕的是,现在欧洲企业的境地是比较差的,在这个情况下,欧洲央行面临通胀不得不大幅加息,这将导致欧洲企业破产潮的出现。
因为一方面是欧洲这个PPI和CPI的巨大剪刀差是需要欧洲企业承担的高昂成本。
另外一方面,外部环境大幅加息,又会大幅提高企业融资成本。
二者叠加,很容易让欧洲企业出现大面积严重亏损,再加上欧洲过去这十几年债务问题一直在积累,出现破产潮已经不是太有悬念的事情。
很显然,在俄乌冲突被美国成功拱火后,又叠加美联储激进加息缩表。
现在欧洲已经成为美国板上钉钉,准备收割的肉。
欧洲最近才有点意识到这个问题。
比如,法国和德国等六个国家,7月没有给乌克兰提供任何新的军事援助。
这个也是因为地主家没有余粮,欧洲经济现在也是自身难保。
但现在欧洲显然也有些骑虎难下,虽然欧洲希望俄乌冲突赶紧结束,但美国却一直在不断拱火,来持续给俄乌冲突添加燃料,而俄罗斯显然也没有尽快结束冲突的想法。
而且冬天才是欧洲用气高峰期,现在俄罗斯摆明就是要把俄乌冲突拖到冬天,到时候就可以逼迫欧洲让步。
现在俄罗斯通过天然气来拿捏欧洲是越发娴熟。
比如8月19日,俄罗斯又宣布北溪1号将再次进行为期3天的“例行”维护,将暂停供气3天。
之前北溪1号一个涡轮机送到加拿大维修后,一直到现在都还因为各种原因还没有交还给俄罗斯。
所以,北溪1号现在只剩下一个涡轮机在工作,俄罗斯这次暂停供气的理由也是,剩下的这个涡轮机需要维护,所以断气3天。
而且即使维护完成,北溪1号也只会恢复到每天供应3300万立方米,而之前北溪1号满负荷供应是每天1.67亿立方米,现在这个供应量只有之前的20%。
再加上今年欧洲也面临极端高温,天然气消耗量也是高于往年,所以当前欧洲天然气库存是远低于预期,按照这个趋势,今年欧洲的天然气是肯定不够用的。
到时候俄罗斯再开价,肯定是会狮子大开口的。
欧洲不但要被美国收割,可能还得被俄罗斯宰一刀。
也难怪德国财政部都只能说“前景黯淡”。
欧洲现在即使想踩刹车,显然美国方面还是想不停踩油门。
今天就又一个消息,俄罗斯一个著名社会学家杜金的女儿所坐的SUV发生爆炸身亡。
这个杜金是被认为对莫斯科影响比较大的一个非官方智囊,他和他的女儿都属于右翼,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也都发表过比较强硬的言论。
此外,杜金的新亚欧主义对普京的地缘战略格局影响很大,或者说是普京需要杜金这样的新亚欧主义。
所以,本次汽车爆炸也被外界认为是原本针对杜金的一场袭击。
根据俄罗斯媒体还未经证实的报道称,杜金本来是要跟女儿一起乘车离开的,但后来杜金坐了另外一辆车,才幸免于难。
由于西方媒体对杜金是高度关注,所以这件事情现在也闹得沸沸扬扬。
俄罗斯方面已经开始把矛头指向乌克兰,这个说法是来自顿涅茨克地区领导人。
不过我觉得,乌克兰即使有参与其中,也不是主要推动力量,背后更多还是少不了美国的踪影。
如果是针对杜金的袭击,其实对俄乌局势不会有太大改变,毕竟杜金很多理论已经定型。
但是这样针对杜金的袭击,毫无疑问会给俄乌冲突添加燃料,会起到进一步拱火俄乌局势的效果。
目前俄罗斯方面对这起爆炸的调查结果还没有公布,具体还得等俄罗斯公布调查结果才行。
不过,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现在有很多势力,并不希望俄乌冲突赶紧结束,不择手段的来给俄乌冲突这场熊熊燃烧的大火,继续增添燃料。
一些势力想让俄乌冲突成为欧洲经济的大号放血器,等着冬天来对欧洲进行收割。
我是星话大白,欢迎大家关注和转发!
我不接广告、不加人、不荐股。
要注意骗子假冒、提高防骗意识。
原创不易,多谢赞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