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锁定胜局,如何通过思考来刷新信息茧房?(大白话11.5)


昨天晚上,拜登如我文章里预期那样,在威斯康星州和密歇根州接连反超,目前拜登已经以264张选举人票,大幅度领先于特朗普的213张选举人票。
这意味着,拜登只要拿下内华达州,就可以达到270张选举人票,从而赢得本次大选。

美国的选举人票一共有538张,也就是极端情况下,可能出现双方都是269张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是由美国众议院投票选出总统,这在美国历史上只出现过一次。
当前拜登只要拿下内华达州拥有的6张选举人票,就可以达到270张选举人票。
这意味着即使特朗普把剩下的4个州都拿下,也只能达到268张选举人票。
由于内华达州是民主党的优势地盘,过去几届内华达州都是民主党获胜。
目前内华达州,双方的差距比较小,如下图。

拜登是49.33%的投票比例,特朗普是48.69%的投票比例,双方差距只有0.64%。
目前内华达州的开票率是75%,正常情况下在还有这么多没有计票的选票情况下,这个差距可以忽略不计,双方都有机会。
但考虑到剩下的25%未计投票都是邮寄选票,那么拜登的赢面就更大一些。
本次选举最大的变数就在于邮寄选票。
我上个月的文章就分析过很多次,邮寄选票绝大部分都是投给拜登。
这个主要是特朗普一直呼吁自己的支持者抵制邮寄选票,而拜登则鼓励人们保持社交隔离去进行邮寄投票。
再加上会进行邮寄投票的都是害怕疫情不想出门的,很明显特朗普的支持者是不会害怕疫情的。
所以这就出现邮寄选票里大部分都投给拜登的情况。
我昨天的文章用详细的数据跟大家罗列了拜登是如何在密歇根州从12%的巨大落后幅度,一路追赶并反超。
包括在大选之前,我就跟大家预判分析过,因为今年有大量邮寄选票,所以在11月3日的现场投票里,肯定是特朗普占优的。
这使得,特朗普会在11月3日自己占优的情况下,提前宣布自己获胜,而无视后面的邮寄选票,因为特朗普也很清楚邮寄选票是对自己不利的。
选票就那么多,一旦民主党的支持者有很多都通过邮寄选票投票,此消彼长就会导致现场投票的民主党支持者减少。
所以,11月3日大选当日投票的结果,特朗普会领先12%这么大的优势,是非常正常的。
昨天中午,在我们网络舆论上一片给特朗普庆祝的氛围里,我是少数比较坚定认为拜登仍然有很大概率反超的人。
包括我昨天下午3点的时候,还在某乎上发了个分析拜登有可能在密歇根州反超特朗普的回答。

当时舆论氛围基本就是一边倒认为特朗普已经锁定胜局,所以我这个分析毫无意外的被一群人冷嘲热讽。
不过事实证明,我这个分析是对的。
邮寄选票确实就是民主党的一个杀手锏,也是本次大选如此戏剧化的主要原因。
我昨天下午跟不少人说过密歇根州可以靠着邮寄选票把12%巨大落后幅度给追回来,但没多少人相信。

像上面这个我给读者的回复,是说64%开票率的时候拜登差特朗普10%,而到77%开票率就已经缩小到6%。
我昨天下午5点,根据密歇根州这个投票比例的变化情况,就已经基本可以断定拜登会大概率反超特朗普。
因为这个邮寄选票里投给拜登的比例实在是太高了。
我粗略计算了下,密歇根州的邮寄选票里有大概70%是投给拜登的,投给特朗普的只有30%不到。
这就是为什么拜登能够反超特朗普的主要原因。
实际上,我们只要稍微深入了解一下,理性的分析一下,就知道这背后还是比较有悬念的。
目前看,美国的民调虽然的确不是太靠谱,特朗普的支持者比人们预期要多且要强,但如果最后把所有邮寄选票计算进去后,投票给拜登的人,明显还是要比特朗普多得多。
整体还是在民调的可容许误差范围之内,只是因为邮寄选票导致11月3日的选票计算出现较大偏差,这是很正常的。
目前在美国全国范围内,拜登获得总票数是7211万票,特朗普是6864万票,这使得拜登已经成为美国历史上获得选票最多的人。
但正如我之前一直跟大家说的那样,这么多人投票给拜登,并不是因为拜登有多好,而是因为有太多人讨厌特朗普,就为了把特朗普投下去,才投给拜登。
目前因为拜登的胜率已经很大了,有一些国际博彩公司,甚至已经提前兑奖了。
所以,不管大家是希望特朗普连任也好,还是希望拜登上台也好,恐怕都需要接受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特朗普的时代已经落幕了。
这个当了4年的总统,给我们带来太多的冲击、伤害、刷新了我们的三观和认知,也把美国的遮羞布给彻底扯了下来。
所以,我从我个人角度,来对特朗普做一个评价和总结。
毕竟最近关于特朗普连任对我们更好,还是下台对我们更好,各方意见也是争论不休,包括我的读者里也是分成两大派意见。
一方是认为,特朗普连任有助于加速美国衰落,激化美国矛盾,同时特朗普可以让我们抛弃幻想,在特朗普的这4年里,国内的公知被锤烂了,我们民众也是头一次如此清晰直观的看到美国遮羞布下面掩盖的诸多丑陋。
我们也是第一次这样真正意识到,美国并没有过去这么多年人们描绘的那么美好,并非一个文明的灯塔。
在美国美好的外衣下面,同样掩盖着诸多问题、矛盾、丑陋。
本来因为2018年开始的红蓝之争,让我们第一次意识到美国的这些问题。
所以,在让我们看清美国这方面特朗普确实功不可没。
但我们必须理性认识到一个事情,那就是特朗普并非是为了帮我们,才去这么做的。
我们看清美国的同时,是付出巨大的代价的。
这个代价就是红蓝之争。
包括很多人都遗忘的,现在我们还被美国加着高额的关shui。
还有就是我们的高科技产业,也仍然还被美国加了诸多限制。
从科技战、到毛衣站、到金融战,过去这两年,我们跟美国在各个领域都发生了诸多碰撞。
虽然我们依靠自身的韧性、潜力、依靠我们百折不挠的精神,最终我们扛住了美国一波又一波的冲击。
但不得不承认,特朗普这三板斧的杀伤力还是很大的。
所以,我们认清美国真面目的背后,是我们同样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正因为特朗普把我们打痛了,才能把我们打醒了。
我们不能只着眼于“醒”,却忘记了“痛”。
没有痛,就不会醒。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逻辑。
但很多人希望特朗普连任,是希望特朗普继续把我们“打醒”,但他们只看到了醒,去忘记这个背后是需要付出“痛”的代价。
而这个痛的代价,是否有必要再去承受,这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从性价比的角度来说。
过去这两年多的时间,特朗普已经把我们打痛,并打醒了。
我相信,我们再如何天真,都不会对美国抱有任何幻想。
从经济学的边际效应来说,其实心理学里也是存在边际效应的。
这就好比,你在睡梦中,正做着美梦,突然被人打了一下,因为太痛给打醒了。
但在你醒后,那个人还想继续打你,甚至打得更狠更痛,这个时候你已经醒了,就完全只是承受没必要的伤害。
这就是我对于一些认为特朗普继续连任可以有助于我们“清醒”观点的一些回应。
我不指望我这样说,就能改变一些人的观点。
但我觉得这样的讨论,有助于大家自己独立思考,去好好想想,究竟特朗普连任是好是坏。
包括最近我一直抨击过度娱乐化特朗普的事情,也有一些人认为我管太多了,连别人玩梗也要管,其中不少也是我的老读者,也是过去一直支持我的人。
其实最早去专门抨击过度娱乐化特朗普这件事情的时候,我就很清楚,这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但我觉得,我还是有必要去做。
因为我确实觉得当前这种过度娱乐化的现象,已经产生一些危害性。
这是我写文章,跟别人最大的不同。
你们应该庆幸,我不是一个只会给你们“投其所好”的作者。
其实现在绝大多数自媒体写文章,都是在“投其所好”。
给自己公众号先确定一下风格,然后吸引喜欢这样风格的读者进来后,形成一定的受众群。
这种时候,因为这个受众群普遍已经有一个行为学上的“一致性”,这就使得公众号的作者在写文章的时候,会习惯的去考虑自己受众群喜欢听什么,他就写什么。
因为只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更好的阅读量,才不会让读者流失。
这实际上也是读者对于作者的一种“裹挟”。
一般来说不是头铁的作者,是不敢去写一些自己读者不喜欢听的话。
因为这很容易让一些心理比较敏感脆弱的读者,直接“愤而取关”。
比如,这两天就有不少这种特朗普的铁杆支持者,对我愤而取关。
这是我在上周写《过度娱乐化川建国,其实挺危险的》的时候,就非常清楚的一件事情。
但我仍然还是写了,这其实对我来说也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情。
然而我为什么还是要去做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
因为从我思考的结果来看,这样过度娱乐化的事情,确实是有危害性的。
我写文章的原则,就是写我自己想写的内容。
我不会被资本裹挟,同样,我也不会被读者裹挟。
我不会因为你们喜欢听什么,我就写什么来给你们“投其所好”。
这不但会让你们自己陷入信息茧房,同样也会让我自己陷入信息茧房。
所以,我只写我自己的思考结果,然后分享给大家。
我只是希望大家能从中去独立思考,而不是让大家要完全接受我的观点,这一点是我经常在文章里强调的。
所以包括我分析过度娱乐化特朗普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也不是说要让大家就完全不要去玩梗,不去娱乐化。
我不至于要管这么宽,我文章里也没有这么说。
我只是分析“过度娱乐化川建国”这件事情为什么会有危害性。
我把我的思考和逻辑跟大家讲清楚,至于大家自己怎么想、怎么做,是大家自己的自由。
有些人可以认同我的观点,有些人也可以不认同我的观点,有些人也可以在认同我部分观点的同时,认为特朗普连任也是有利的。
包括我上面分析特朗普继续连任,这个“醒”和“痛”的性价比取舍问题,这也只是我的个人观点。
你可以认同,当然也可以不认同。
我从来不强求所有人要去认同我的观点。
要不然,我也就不用一直跟大家强调要去独立思考。
如果有一天,我的读者里都是认同我观点的人,那对我自己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信息茧房的束缚压力。
让我还得不断去外面看各种观点,来给自己降降温,不至于在一个都是赞美你的氛围里,来自我陶醉,这实际上也是对我自己个人成长很不利的。
我是比较习惯于这种自我思想上去辩证的人,包括我自己脑海里是经常有两种观点在互相辩论,我的思考结果,大都是基于这样自我辩论的基础上得出来的。
所以我是一个不太容易陷入自我思维定势的人。
这一点大家也是可以参考一下。
所以我也是希望这两天因为过度娱乐化特朗普这个事情,觉得我管太宽的人,可以更加理性的看待我的文章,能有一个更好的这种阅读视角。
其实我也明白,为什么在我的读者里,会有这么大比例,我粗略估算下大概有1/3,是倾向于特朗普连任对我们更有利。
因为,这其实也是我在今年3月份之前的观点。
大家可以去翻一下我的文章,在3月份之前的文章里,我大都是倾向于特朗普连任会对我们更有利。
包括我也分析过很多次,特朗普如果连任,甚至都有可能成为把美国真正拉下霸权宝座的总统。
所以,其实这两天不少人反驳我的观点,其实恰好就是我3月份以前文章里提到过的一些观点。
因为我之前写的文章包括了这也一些观点,其实也因此吸引了一批同样持有这样观点的读者进来关注我。
这是为什么,我的读者里倾向于特朗普连任的比例会这么高的原因。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所以,你们这样才能够明白,为什么我写抨击过度娱乐化特朗普的文章,是很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因为这会必然让我去得罪一部分我的读者,并且这里面可能有一些人还是经常看我文章的老读者。
但即使如此,我还是写了。
为什么?
因为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万事万物的变化运行是动态的。
我们绝不能僵化的固定思维,去应对千变万化的世界,那样跟刻舟求剑无益。
还是用特朗普来举例。
我在3月份之前,之所以倾向于特朗普连任,是因为当时疫情还没有这样大规模爆发,特朗普还没有把我们仇视到骨子里,还不像现在这么极端。
所以,在今年3月份之前的特朗普,还是一个跟我们打交道的时候,以利益至上的商人角色为主。
包括我过去这两年分析红蓝之争的时候,也深入剖析过特朗普这种眼里只有利益,一切都可以拿来交易的性格,对我们来说,只要摸透了这一点,即使特朗普反复无常,也未必不能跟他虚与委蛇。
同时,特朗普这样一个不靠谱的人,确实能够起到加速美国衰落的效果。
并且特朗普这种向右的极端性,有助于激化美国矛盾,并且也能让我们更加看清美国,包括让国内的公知都不好意思吹美国,一吹就露馅了。
这些是大家昨天留言里,不少人的观点,但其实也是我去年文章里就经常提到过的。
然而,这是针对去年的特朗普。
特朗普是一个人,而人就是善变的。
那么我们怎么能用一个固定思维去判断特朗普呢?
更何况特朗普在今年面对这样一个百年未有的大变局,让特朗普从1月份时候的巅峰,处于最繁荣状态的美国,到现在面对一个千疮百孔的美国、衰落、混乱、让特朗普从100%连任,到连任岌岌可危,到现在连任无望。
你们说,这种大起大落,特朗普这种极端性格的人,对我们的态度是一定会产生极其严重的极端变化。
这种变化,是很多支持特朗普连任的人,所没有察觉到,没能及时刷新自己的认知和观点。
我们人和人相处,肯定是一个动态的。
比如,你跟你一个好朋友,本来关系很好,但有一天因为一件事情、一次冲突,你们反目成仇了。
但后来你们在打了一架后握手言和了,你以为你已经跟他重归于好,还对他很好,但他却已经把你恨之入骨。
你们可以很容易预期到一个结果,这种情况,就是最后你被他卖了,估计还得帮他数钱。
所以,人和人相处都要及时刷新跟对方的判断,更何况国与国之间的博弈呢?
我说过很多次,现在的特朗普已经不是去年的特朗普。
去年的特朗普我们还能用利益跟他交易,把他当做一个纯粹的商人。
但现在的特朗普就绝对没办法再用这一套模式去跟他打交道了。
在几个月前特朗普这样歇斯底里的在网络上写出“CHINA!”的时候,其实是非常明显的。
特朗普已经恨我们入骨。
他甩锅给我们,整天对我们造谣攻击辱骂,并非演戏,而是他现在的确就是这么想的。
他就是认为是我们害他从一个100%连任的状况,搞到现在灰头土脸的。
所以他最近这几个月,搞出这种新冷战的态势,让蓬某人整天满世界飞去拉拢盟友,来建立一个所谓的反我们的这种新秩序。
都是基于特朗普这种前后巨大变化的一个结果。
而很多人,都没能明白这样一个巨大变化可能带来的巨大危险。
特朗普是一个性格非常极端的人,很容易两极分化。
对于这样的人,一旦他恨你之入骨,实际上是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的,这种时候,你如果还把再把他只当做一个商人去进行交易,来满足其交易的艺术,实际上就是刻舟求剑了。
如果你们能理解这一点,实际上就能很清晰的看明白今年整个国际格局的变化。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苗头。
包括很多人持有的一个观点,认为特朗普连任,有助于分化美国跟其盟友的关系,让美国进一步孤立,从而让我们在国际上不会被孤立。
这种观点,实际上也是很典型的按照去年的情况,去套在今年的新变化。
去年的特朗普的确是这么搞的,由于美国优先的战略,让美国得罪了不少盟友。
所以去年我们在国际外交上还比较风生水起,不管是RCEP,还是跟欧盟的经贸谈判,进展很不错。
然而,现在的情况,跟去年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现在因为疫情爆发,而且还发生了某些事情,让美国的盟友们对我们产生了某种警惕。
所以你们可以看到,今年美国虽然跟其盟友还有经贸摩擦,比如跟加拿大一度还发生贸易摩擦。
然而,只要涉及到我们的问题上,美国和其盟友开始渐渐的又走到了一起了。
特朗普基于对我们这种仇视态度的变化,已经通过造谣栽赃把我们树立成美国及其盟友的一个共同对付的目标。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当前国际格局里,不管是美日印澳的军事同盟正处于历史最紧密状态,还是美国跟欧洲关系虽然若即若离,但欧盟内部跟随美国一起对付我们的人也是越来越多。
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还要认为特朗普连任,有助于分化美国及其盟友的关系,让我们在国际上不那么孤立,这真的是一种已经过时落后的观点了。
现在特朗普对付我们的手法,反而就是通过极力去拉拢自己盟友,来联合孤立我们。
所以,这样巨大的变化,我们是不能忽视的。
也是因为特朗普这种前后巨大的变化,让我没办法像去年一样,去倾向于特朗普连任,觉得特朗普连任对我们更有利。
现在的特朗普确实对我们来说太危险了。
所以,我之所以希望拜登上台,并不是因为幻想拜登上来会对我们改善关系,我说过很多次,我从来不觉得拜登上来会在大方向改善跟我们的关系。
但就跟当前美国投票给拜登的人里,不少只是因为讨厌特朗普一样。
我也只是因为觉得现在的特朗普对我们来说实在太危险了,以特朗普当前对我们的仇视态度,一旦特朗普最后侥幸连任,天知道他会做出什么疯狂的事情。
所以我认为随便一个人上来,都比特朗普要好,对我们更有利。
更何况是拜登这个77岁的老头,说不好听点,他能不能做满4年都是一个问题。
而且拜登上来,首先要面临美国这个烂摊子,要把特朗普过去4年做的事情都清理一遍,这起码得耗费拜登1-2年时间。
这1-2年就意味着美国将无暇顾及到我们,会给我们一个极好的战略缓冲期,其实这个期间我们跟美国关系同样不好,甚至更糟糕,美国也没有太多精力来对付我们。
而对我们来说,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时间,只要给我们时间,我们才能做更充足的准备,去应对未来必然会到来的跟美国之间的更大冲击。
这也是我为什么不希望特朗普连任的其中一个原因。
另外,大家只要去外面好好看看特朗普过去这半年说过的诸多言论,就知道特朗普产生了何种极其危险的变化。
只是我们确实还是把民众都保护得太好了。
让我们很难去接触到这些信息,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以为外面还是风平浪静,以为外面的那个特朗普还是那么人畜无害,只是一个滑稽可笑的小丑,丝毫没察觉到他已经是一个时刻想扑上来撕咬我们喉咙的豺狼虎豹。
所以,我最近每每和一些比较理性,但又倾向于特朗普连任的人在讨论这些问题的时候,总会感觉比较无奈。
因为他们总是用去年对特朗普的印象,用跟我去年一样的观点,来反驳我。
但实际上,大家好好思考一下,在今年已经出现这么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我们还这样坚定持有去年的一些定势思维,这实际上就已经是严重陷入到一个信息茧房里了。
信息茧房的特点,就是会不断加深你对某种观点的看法,让你没办法及时刷新对外界的新认知。
所以,大家如果想要突破信息茧房,就一定要学会如何及时刷新自己的认知,不要让自己一直沉浸在某种一成不变的观点里无法自拔。
这个世界是千变万化的,是时刻都在动态变化的。
我们要学会与时俱进,及时刷新自己对外的认知。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多看、多想,一定要勤于思考、独立思考。
当然,我说了这么多,要是有些人还是很坚定的就是认为特朗普连任对我们更有利,这也是大家的自由。
我说过,我写文章不是要说服大家一定要认同我的观点,大家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但我希望大家不管持有什么观点,都是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后的结果,这样的话,不管大家持有什么观点,都是大家自己的权利,别人无从干涉。
所以,这篇文章后面写这么多,只是对这两天大家认为比较有争议的事情,来跟大家做一个讨论。
我支持大家可以保持自己观点,这样我们做这些理性讨论,才能有观点的碰撞,才能擦出思想的火花,这样理性的讨论才能让我们彼此都能共同提高,一起成长。
至于那种完全不经过思考,一上来就喷这喷那,动辄取关的人,我也只能说一句走好不送。
我是一个只写我自己想写的人。
所以我不会去投其所好。
我认为只有这样,我写出来的东西,才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而不是让大家陷入到一个信息茧房里,让一群人在投其所好效应里,互相吹捧而不可自拔。
不少人问过我,每天看我文章,是不是也会陷入信息茧房里。
我的答案是“会,也不会”。
会:是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大家喜欢看我的文章,肯定是因为认同我文章里某些观点才会长期这样坚持看下来,这就好比两个人本来有各自的信息茧房,但因为这两个信息茧房有一些相似性,在互相吸引并接触后,结果融合在一起了。
不会:长期看我文章,又不会陷入到信息茧房里。
因为我不会只为了投其所好去写文章。
而同时,我是一个喜欢思考,会时刻去接触外面各种不同信息,欢迎各种不同观点的人。
所以我是会及时去刷新自己对外界的这种认知,这实际上就是在刷新我自己的信息茧房。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陷入到各种各样的信息茧房里。
所以我们突破信息茧房,并非让自己不处于信息茧房里,这是不可能的。
但只要我们能够接触各种不同的信息,更有这种包容力,这样我们就能通过刷新自我认知,来不断刷新自己的信息茧房。
这种情况下,只要我不断刷新自己的信息茧房,那么这种变化就会体现在我的文章里,来同样刷新大家的认知,从而避免大家陷入到某种固定的信息茧房里。
就像这次关于特朗普连任是否对我们更有利的事情上一样,如果我跟大家一样陷入到跟去年一样的信息茧房里不可自拔,或者是我在知道我有很多读者是认为特朗普连任会对我们更有利的情况下,就为了投其所好,只写这样内容的文章,那么毫无疑问,这只会导致我和大家一起陷入到这样的信息茧房里不可自拔。
但我并没有,我通过我对外界最新的变化,去及时刷新我自己的认知,并通过思考写成文章跟大家分享,虽然有些吃力不讨好,但我觉得这是有必要的,是对大家有帮助的。
所以我上面说了,大家要庆幸我不是“投其所好”的作者。
因此,对于我经常出现的这种“吃力不讨好”的行为时,还是希望大家能够有包容的去理性看待。
我写文章只是分享,而不是说服。
我的观点也不可能全部都是对的,肯定也有错的时候。
所以大家一定要自己独立思考,包括我自己也不希望我的读者都是跟我一样的观点。
其实我每天后台看大家的留言和消息,对我来说也是一个自我认知不断刷新的过程,因为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
虽然里面有不少是包含恶意的,但只要不是无脑谩骂的,我都会看一下,然后想一下。
而对于一些跟我观点不同的理性回复,我即使不赞同,通常也不会去反驳,我会好好想一下这样观点背后的合理性和依据,然后通过自我辩论,来让自己的观点更加鲜明和清晰。
这是我自己思考的一种模式。
今天说这么多,可能有的人会觉得很啰嗦,也可能有的人会觉得很有帮助。
人就是这么复杂,各种各样的人都有。
所以我们要习惯去包容不同的观点,包容不代表赞同,而是允许不同观点在你认知范围里出现,这是理性讨论和分析的前提,同时也是大家能否刷新信息茧房的重要基础。
当然,那种无脑的谩骂攻击,我通常都是直接拉黑无视,是不值得我们去浪费时间的。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是有意义的,都应该能是能帮助自己成长和提高的。
哪怕是娱乐,也是为了让我们劳逸结合去放松的。
而不是沉浸在过度娱乐化里,整天玩梗都忘记怎么思考了。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满屏都是抖机灵玩梗,你一旦认真了,别人还会说你一句“认真你就输”。
但有时候,我们还是需要认真去思考一下。
思考,才是我们成长的最好武器。
无论如何,都不能失去思考。
这就是我想说的。
虽然很啰嗦,但说完后我自己感觉很爽,也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本文来源于“大白话时事”公众号,我每天都会写深度分析文章,欢迎大家关注阅读!
此外,左下角的“阅读原文”,可以查阅我推荐的一些书籍。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