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欧盟峰会结束后,德国总理朔尔茨宣布,他将于11月率领一个政府代表团访问中国。
这件事情,还是有很多值得分析的内容。
朔尔茨在去年12月成为德国总理后,存在感就不是太强,即使俄乌冲突爆发,朔尔茨的声音也并不大,给人感觉朔尔茨对德国新政府的掌控力并不强。
这个主要也是因为,当前的德国政府是一个三党联合组阁的政府,特别是绿党是很善于舆论发声的。
当前的德国政府,虽然朔尔茨是总理,但德国副总理哈贝克还兼任经济部长和气候保护部部长,这个哈贝克同时还是绿党的主席。
此外,德国外交部部长贝尔伯克,也是绿党的人。
这两人所处的职位,还都是比较实权的,在德国这届内阁里的声音比较大。
所以,当前反而是绿党的声音,要比还相对比较务实的朔尔茨声音更大。
而绿党是什么成分,大家也都很清楚,这基本就是美国渗透进德国的工具。
所以,朔尔茨虽然是默克尔时期的经济部长,还相对比较务实,但在朔尔茨上任后,他在这样一个内阁里,受到的钳制太多,导致朔尔茨的存在感并不是很强,做什么都有点束手束脚的感觉。
包括去年12月,贝尔伯克在成为德国外交部长后,就第一时间宣布暂停北溪2号的审批。这样重大的事情,都基本不经过朔尔茨的。
不过,在俄乌冲突发生后这大半年,随着越来越多的德国工业企业不断的停产,并且加大力度转移到美国和我们这里后,德国现在内部反对绿党这套价值观的声音也是越来越多。
所以,近期可以发现,朔尔茨说话的声音开始大声了,也开始刷存在感了。
比如,朔尔茨在宣布访华的同时,还声称,关于“对华政策”的讨论,欧洲理事会的意见非常一致,欧洲没有相关的声音主张“脱钩。”
朔尔茨这样说,显然跟美国所主导的那一套是背道而驰,虽然美国现阶段也不主张硬脱钩,但美国却仍然通过加大半导体制裁等方式,来不断跟我们进行局部脱钩,或者说是软脱钩。
美国之所以现在不脱钩,是因为美国很清楚,现阶段脱钩对美国自己的经济伤害也是毁灭性的。
美国现阶段说不脱钩,只是在通过一些软脱钩的方式,在进行长期潜移默化的位脱钩做准备。
而德国朔尔茨这样坚定的说不会与我们脱钩,显然跟美国就不是在走一条路。
从这个角度看朔尔茨即将开始的访华,也基本可以说,德国开始有一些新变化。
当然,这并不能说德国已经选择站到我们这边,就完全跟美国对着干。
德国朔尔茨目前对德国政府的掌控力还是比较弱,美国对德国的影响力依然很大。
但至少德国的商界、大企业,基本不站在美国那边。
所以,我们和德国至少在经贸关系上,还是有比较大的合作空间,特别是在俄乌冲突大背景下,德国工业遭受重创的现实面前,德国更有需要在经济上去跟我们合作。
我之前也跟大家分析过,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更加没有底气去跟我们脱钩。
不过,德国当前最大的问题是,掌管经济部的部长哈贝克是绿党,而且还是属于脱钩派。
之前德国经济部还试图谋求加强德国企业的国家担保审核规则,以限制德国企业在中国日益增长的投资。
但此举遭到德国商界和大企业的坚决反对。
据外媒在10月13日的报道称,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在上月酝酿的“脱钩”提案,因为德国企业界的坚决反对而被搁置。
所以,德国当前处于互相钳制的这么一种状态。
这种状态也意味着,德国比较容易处于无所作为的一种被动状态。
但不管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如何不顾德国商界和大企业的意见,德国企业还是纷纷用脚投票。
像宝马、大众,今年都纷纷加大对中国的投资。
2022年前8个月,中国与德国双边贸易额达至1550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2个百分点。并且,前8个月德国对华投资则增长30.3%。
总的来说,相比年初那种完全被德国绿党支配的状态,德国政府当前这种互相钳制的状态,也算是一种进步了。
这个可以从当前德国内部围绕着中远海运收购德国第一大港汉堡港一个集装箱码头35%股份一事,看出一些端倪。
去年9月,德国汉堡港务集团就宣布了我们中远海运要用6500万欧元,入股其中一个集装箱码头35%股份一事。
但这件事情遭到德国绿党的强烈反对,也一直没有太大进展。
德国经济部、内政部等6个参与投资审查的联邦部门都拒绝中远海运港口入股汉堡港Tollerort集装箱码头。
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坚决反对中远海运收购Tollerort集装箱码头35%股份。
早在9月份,哈贝克就大放厥词称,德国将降低对中国原材料、电池、半导体的依赖,且在与华贸易往来上“不再天真”。
所以,由哈贝克掌管的德国经济部,就对中远海运收购Tollerort集装箱码头展开投资审查程序,同时试图将该议题提上联邦内阁会议的议程,以便就收购案做出正式反对决定。
但是,朔尔茨不同意在联邦内阁会议讨论中远海运收购一事,并要求6个联邦部门“寻找妥协方案”,从而推动收购案在10月底完成。
朔尔茨这样做,主要就是为了把时间拖过10月底。
因为10月底是中远海运和汉堡港就收购案达成的最后期限。
按照德国的法律,如果政府未能在截止日期结束前通过禁止交易或延长期限的决议,该交易在法律上被视为自动完成。
也就是说,只要朔尔茨不在内阁讨论这件事情,没有通过禁止或延长协议,那么10月底一过,该交易就自动生效。
我们从这件事情可以管中窥豹看到,当前德国政府内部的矛盾和分歧是十分严重的。
一边是站在德国商界的朔尔茨,是比较务实的,可以看做德国本土资本派系。
而另外一边是德国绿党以经济部长哈贝克,整天高举环保大旗,基本就是走美国那一套,可以看做是美国资本派系。
双方目前的矛盾,因为俄乌冲突也显得十分的激化。
朔尔茨今天还辟谣称,普京未向德国威胁要升级俄乌冲突。
朔尔茨还表示,媒体对于柏林和莫斯科之间谈判的报道和解读“太过随意了”。
我觉得,媒体的报道不是太过于随意,而是美国影响下,媒体故意就是要渲染局势升级的紧张气氛。
显然朔尔茨也已经意识到,美国这种极力拱火行为,已经给欧洲经济带来毁灭性结果。
不过,欧洲现在给我感觉,就是一个行动极其迟钝的“渐冻症”患者。
即使脑子后知后觉意识到有问题,但身体因为有很多“绿党”这样的欧奸存在,所以脑子的想法想要反映到身体上,还要有漫长的时间。
而且当前欧洲内部都有很大分歧。
比如21日的欧盟峰会,欧洲对天然气价格设置上限,仍然有巨大分歧。
法国和意大利是属于支持对天然气限价。
但德国和荷兰则反对限价。
德国朔尔茨在20日再次拒绝了欧盟限制进口天然气价格的任何企图,称这"有可能导致生产商将天然气卖到其他地方"。
朔尔茨的这个态度,让马克龙很生气。
以至于原定于本月26日举行的法德部长会议都延迟到2023年1月举行。
法国方面表示,马克龙和朔尔茨的沟通中,“仍在诸多问题上存在争执”,其中能源和国防是目前最需要取得进展的领域。”
除了天然气限价的根本分歧之外,德国之前宣布一项2000亿欧元计划,来保护德国企业和消费者免受能源价格上涨影响。
这件事情,德国并未经过欧盟层面沟通,就所以让马克龙十分不满。马克龙警告称,该计划无助于改善欧洲通胀,有可能导致欧盟的“扭曲”。
总的来说,我们可以看到,当前不但德国内部存在这样剧烈的矛盾分歧,欧盟内部也同样存在巨大的分歧。
俄乌冲突本来对欧洲经济的影响就是毁灭性的。
在这种情况下,欧洲仍然还陷入到如此巨大的内耗中。
这让欧洲的前景是十分黯淡的。
另附我写的每日资讯短评:韩国将提供50万亿韩元的救市资金(10月23日)
我是星话大白,欢迎关注、点赞和转发!
我不接广告、不加人、不荐股。
要注意骗子假冒、提高防骗意识。
原创不易,多谢赞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