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确定阳了。
上周日有提到过,我老婆是老师,平时还要上课,接触的人太多。
虽然我老婆有听我的叮嘱,出门都有戴好N95口罩,在外面基本不把口罩摘下来。
但出门在外,被感染的风险肯定还是要大很多。
而且我老婆上周三还陪学生去了趟医院,所以,我们一度怀疑是不是会感染。
不过一直到上周日,我们还一直没有症状,本来还以为能躲过去。
结果周一晚上,我老婆就出现症状了。
我老婆症状并不严重,周二发烧一天,周三就退烧了,主要是头痛、全身酸痛。
而且周二发烧的时候测了抗原,还是阴的。
我当时还想说是不是流感。
结果我和小白昨天也出现症状。
流感的传染力并没有那么强,不至于一人感染,全家中招。
所以,昨天基本是可以确定应该是阳了。
今天早上,我老婆又做了一次抗原,果然还是阳了。
我的症状目前并不严重,还没有发烧,主要就是头痛、心脏疼、全身酸痛。
小白昨天则发了高烧,最高有38.7,也吃了退烧药。
这让我昨天很揪心。
不过好在小白今天也退烧了,人也精神了不少,今天一整天都没有再发烧了。
整体来说,我们一家子目前的症状还不太严重,当然感染后的症状周期一般是7天,后续如何还有待观察,不少人也是前两天不严重,后面开始严重。
不过我老婆已经是第四天了,虽然还是会头疼、全身酸痛,不过整体还在可以忍受范围,没有高烧,没有剧烈咳嗽,没有嗓子如同刀割。
包括我和小白,也没有剧烈咳嗽。
我觉得我们还算是比较幸运了。
虽然这次还是不幸阳了,不过我并没有气馁,也不会觉得自己最近这么辛苦努力的去做好个人防护是没有意义的。
因为就像我之前跟大家说的,做好个人防护,有助于减少病毒的载毒量,从而减轻症状。
我认为,目前我们全家症状并不严重,应该跟我们这段时间有严格做好个人防护有关。
包括在我老婆周一晚上出现症状后,我们在家基本也都会戴口罩,也会做好基本的消杀,此外保持室内通风,这样可以尽量减少环境载毒量。
我认为这个还是比较重要的,给大家参考一下。
减少环境载毒量,应该还是有概率减轻症状。
当然,这个只能是有概率减轻,不能保证一定不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症状。
但我觉得只要有概率减轻,哪怕只降低一些概率,也是好的。
最近我也看了几个小孩不幸去世的案例,所以我是一点都不敢大意。
包括我们平时喂小白,陪小白玩,哄小白睡觉的时候,都会戴着N95口罩,就是为了尽量减少小白接触到的病毒载毒量。
我也会用紫外线消毒灯,每天给被褥消个毒。
强调一下,紫外线灯对人长期照射有害,所以务必在房间里没人的时候使用,另外臭氧对人也有害,所以消完毒后,要等个半小时,等臭氧自然分解后,再进房间,打开窗户透气通风。
之所以辛苦的做这些防护,是为了不让代价和悲剧,落到我们自己头上。
最近在网络上,看到一个两岁的小孩,感染新冠后,引发脑炎,而离开了这个世界。
昨天小白发高烧的时候,我真的有点怕。如果小白出现什么万一,我真不知道自己会怎么样,我肯定会失去一切理性,跟那些带头撞门的人,不共戴天。
还好小白今天退烧了,希望能安然度过这个患病周期。
对于儿童高热惊厥,还有脑炎,大家一定不要轻视。
截止12月6日,台湾省12岁以下儿童累计死亡38人,12岁以下儿童重症共累计279例,其中有33例脑炎、30例肺炎、4例败血症、11例哮吼、185例孩童多发性系统发炎症候群(MIS-C)、2例心肌炎、5例共病与新生儿感染及9例到院前死亡。
虽然从概率来说,儿童重症出现的概率应该是万分之一都不到,但在庞大的基数叠加下,这些代价和悲剧,还是会落到不幸的人身上,毁掉的是一个个家庭。
所以,这次阳了之后,我会更加努力的做好个人防护。
我这次虽然症状并不严重,没有发烧,也没有咳嗽,但已经让我很难受了,这绝不是感冒可以比。
像我心脏本来就不太好,这次感染新冠后,心脏一直隐隐作痛。
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新冠病毒似乎会专门挑我们比较薄弱的地方攻击。
这个我在去年就写过一篇文章分析,美国有一个研究发现,感染新冠病毒后,2-3天内就会传染遍全身组织器官,然后新冠病毒在转阴之后,仍然会在我们的器官、大脑潜伏,保持活性。
这其实是各种奇奇怪怪的长新冠根源。
转阴只是病毒从我们呼吸道消失,没有传染性,但病毒已经在我们全身器官长期潜伏。
新冠病毒是对全身器官无差别攻击,所以,我们本来比较薄弱的地方,就有可能在新冠病毒攻击后,有更明显的症状。
那些专家居然好意思拿流感跟奥密克戎比?
像我今天味觉也开始失常,我倒不是味觉失灵,我能吃到食物本来的味道,但会多了一味苦涩。
嘴巴里没东西,吞口水的时候,都能感觉到这股苦涩。
这个还挺让人蛋疼的。
吃啥都多了个苦味。
不过大多数味觉失常的症状,一般会在一个月内恢复,希望我也能早点恢复正常吧。
所以,我也只能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尽量把第二次感染的时间延后。
在体内已经有高浓度抗体的情况下,只要做好个人防护,半年内重复感染的概率还是比较低的。
虽然BQ.1.1和XBB.1可以对BA.5.2和BF.7有效突破免疫,但BA.5.2和BF.7,还是有一些保护率,所以,只要你做好个人防护,那么你平时接触到的病毒载毒量不高的话,重复感染的概率还是比较低。
如果阳了之后,就觉得无所谓,就完全不做个人防护,那么平时接触到的病毒载毒量会比较高,就比较容易重复感染。
最近专家还提出一个共循环的概念。
目前国内流行毒株,仍然是BA.5.2和BF.7为主,但BQ.1和XBB.1也已经传入国内,而且已经有50个奥密克戎亚分支引起关联的本土病例或者爆发流行。
所以,如果你不想重复感染,不想再体验一次这样极其难受的感觉,那么最好还是要继续做好个人防护。
我之前说过很多次,我们做好个人防护,目标不是为了永远不感染,而是为了减少重复感染的次数和频率,尽量把两次感染的间隔时间拉长。
香港大学内科学系传染病科主任孔繁毅说过,新冠病毒感染可令T淋巴细胞减少,即降低患者免疫力。
如果短时间内重复感染次数过多,那么大概率会对我们免疫系统造成一些损伤,会导致其他一些常见病毒对我们的伤害被放大。
我一直跟大家强调,对于疫情,我们一定要基于实事求是的原则,去做好预期管理。
在放开之前,那么多专家、媒体,不负责任的宣传奥密克戎流感论、无害论。
现在大家自己感染后,才知道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90%感染者是无症状,已经成为一个大笑话,人们实际感染后才发现,应该是90%有症状才对。
根据嘉兴官方发布的报道,嘉兴市疾控中心对嘉兴11月1日至12月9日期间报告的病例开展了回顾性调查,结果显示:多数感染者会出现发热、咳嗽、鼻塞、咽痛等感冒样症状,其中出现发热、咳嗽症状的感染者占76.2%;
15.87%的感染者为无症状感染者,没有表现出任何症状。
我认为嘉兴疾控中心这个回顾性调查,才是真实的无症状比例,只有15.87%。
我在放开前,曾经质疑90%无症状比例,结果还被扣上谣言的标签。
之前动态清零的时候,之所以很多民众不愿意配合动态清零,是因为舆论、专家、媒体到处宣传奥密克戎流感论,让很多民众真的误以为感染奥密克戎只是跟感冒一样。
所以人们才不理解,我们为何要为了防流感,去付出这么大代价防控。
现在大家自己感染后,才知道,所谓奥密克戎流感论,完全就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流感跟奥密克戎,完全就没有可比性。
奥密克戎实际并不是90%无症状,而是84%有症状,而且出现症状后,哪怕只是“轻症”也会让人极其难受,是有可能发高烧40度,嗓子如同刀割。
更别说还有长新冠、重复感染等诸多问题,会导致疫情的影响是长期化。
而且虽然打了疫苗情况下,奥密克戎的病死率跟流感比较接近,但奥密克戎的传染性是十几倍于流感,短时间造成太多感染后,所形成的医疗资源挤兑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如果之前我们的舆论、媒体、专家,不要这样不顾事实的去误导民众,让民众误以为感染奥密克戎只是流感,让民众缺乏防护意识,让民众缺乏准备,让我们整体也缺乏准备。
我们本来是可以减少代价。
20条里本来就有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加快老年人接种疫苗、加快相关药物储备。
要是我们这个冬天能再坚持坚持,等明年春天再放开,我们要付出的代价应该就会小很多。
但因为那些带头撞门的人,让我们整个社会、医疗体系、民众在缺乏准备的情况,去贸然承受放开后代价的巨大冲击。
民众很多时候是被舆论误导的,但那些误导民众的人,难辞其咎。
特别是那些拿白纸撞门的人,他们的白纸上,正密密麻麻记录着当前一个个逝去的生命。
关于这件事情,大家可以看我们驻法国大使最近的一篇访谈,可以了解一些前因后果。
大家可以点击本文左下角的“阅读原文”,去看一下这篇访谈,信息量很大。
我是星话大白,欢迎关注、点赞和转发!
我不接广告、不加人、不荐股。
要注意骗子假冒、提高防骗意识。
原创不易,多谢赞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