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创11年来新低,紊乱的经济周期对明年贸易形势的影响(大白话12.13)


本文来源于“大白话时事”公众号。
作者:星话大白。

在上周四,我们公布了11月份CPI等经济数据,其中比较引人关注的是CPI数据创下2009年10月以来的最低值。

之所以这个事情比较引人关注,因为通常都会用CPI数据的增长或者下降来直观看当前经济是处于通胀还是通缩。
所以本来因为上半年全球央行大放水,几乎所有人都预期要大通胀,但现在CPI怎么就跌了呢?而且还是大跌。
虽然猪肉价格大幅度回落是CPI骤降的主要原因,但当前猪肉价格整体比过去11年均价还是要高不少,而CPI整体已经跌破了10~19年的一个区间低值,这还是比较反常的。
本文会一次作为切入点,结合我国11月份的出口数据爆表,来对明年拜登上任后,整个世界贸易形势的变化做一个详细分析。
(1)紊乱的经济周期
在以前有个美林时钟经济周期,如下图所示。

不过,现在可以把这个美林时钟扔了,因为它在当前时代已经不起作用了。
美林时钟在2008年之前,还整体比较有效。
因为当时世界经济还遵循着“繁荣→泡沫→加息→危机→衰退→降息→复苏→增长→繁荣”,这样一个经济周期循环。
在这样的循环里,美林时钟会按照顺时针顺序有一个经济周期的规律。
于是才有“衰退期”处于通缩,“繁荣期”处于通胀这样的状态。
我以前也跟大家介绍过,美林时钟对应的4个周期,可以简单按照CPI和PPI指数来区分。
复苏期:CPI下降,PPI上升。
过热期:CPI上升,PPI上升。
滞涨期:CPI上升,PPI下降。
衰退期:CPI下降,PPI下降。
这里使用CPI物价指数作为通胀或者通缩的一个衡量标准,而PPI也就是工业品出场价格指数作为经济好坏的衡量标准。
在美林时钟里,过热期是典型的通胀周期,而衰退期则是比较典型的通缩周期。
但是美林时钟这个经济周期要生效,有一个前提是世界各国的央行,能够比较顺畅的执行其加息和降息的经济周期调节功能。
比如说,在经济过热期,通货膨胀比较厉害的时候,央行能够加息抑制经济过热。
而在经济衰退周期,通货紧缩比较严重的时候,央行能够降息来刺激经济。
然而在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在美联储带领下,全球央行都进入到量化宽松的大放水里不可自拔。
随着全球债务在2008年之后滚雪球式增长,这直接导致美联储等全球央行不敢加息了,也没办法加息。
因为一加息,资本市场就会立马死给你看。
2018年,美联储曾经试着连续加息3次,并信誓旦旦说要加息到2021年,但结果2018年美股数次崩盘,不得已美联储只能在2019年紧急暂停加息周期,连续降息3次,还一边降息一边拿着遮羞布说,这只是“一个长加息周期里的临时降息”。
但即使如此,2019年9月,美国金融市场还是爆发了钱荒危机,银行间隔夜拆解利率一度飙涨到10%。
为了解决钱荒危机,美联储不但降息,而且还重启扩表计划。
本来美联储从2015年开始缩表,好不容易把资产负债表从4.5万亿的峰值,降到了2018年底的3.8万亿。
结果,在2019年9月份,美联储在短短3个月时间里,就大放水1万亿美元,其中直接扩表5000亿美元,这样才勉强解决了美国金融市场的钱荒危机。
但是,戛然而止的加息周期,所带来的结果就是美联储过早丧失了应对危机的子弹,而不得不在无限量化宽松的不归路上狂奔。
并且,在今年疫情爆发后,美联储和世界各国央行,为了应对疫情危机,不得不在本来已经十分严重的低利率和量化宽松水平里,去进一步降低利率,然后继续疯狂大放水。
这一下,就把本来已经紊乱的美林时间,是彻底给搞混乱了。
所以,当前这个美林时钟是完全不起作用了。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经济周期紊乱的迹象。
比如说,上半年,我们整体是处于滞涨状态,CPI一直在上升,但PPI一直在下降。
但下半年就进入到衰退周期,CPI一直在下降,PPI也在下降。
然而实际上我们下半年经济还是挺不错的。
11月份的出口数据甚至还创下历史新高,同比大涨21.1%,创下2018年2月以来的单月最高增速。
另外,最近这半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集体暴涨。
比如说铁矿石价格,也创下8年来的新高。

在铁矿石暴涨带动下,其他大宗商品的价格也是在一路走高。
这很明显并非在经济衰退周期里能看到的一幕,因为按照美林时钟里的衰退周期,大宗商品价格应该暴跌才对。
大宗商品的价格,除了短期炒作因素之外,长期主要看生产需求,而生产需求则直接反应经济的热冷。
正常来说,如果经济衰退周期里,生产需求下降,那么大宗商品价格肯定是要持续走低的。
然而,当前虽然大宗商品价格一路暴涨,但是作为大宗商品的下游生产的“工业品出厂价格”也就是PPI指数,却依然低迷。
如下图所示,在2018年开始去杠杆之后,整体的PPI指数一直在一个下降通道里。

一边是大宗商品价格暴涨,一边是PPI指数低迷不振。
一边是CPI持续下降,但资产价格泡沫却一直水涨船高。
这都说明了,当前美林时钟已经不是紊乱的问题,而是已经彻底混乱无效了。
(2)疫情带来的特殊需求繁荣
美林时钟的紊乱原因主要有两个:
1、美联储长期处于量化宽松状态,没有真正进行加息周期,也就是基于加息降息所带来的经济周期变化规律已经紊乱。
2、今年疫情爆发,制造了“局部需求”旺盛的假象。
这两个原因,第一点我已经分析过了,那么我们再来详细说说第二点原因。
本来,今年疫情爆发,极大扰乱了世界各国的制造业,并且大大降低了世界各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
然而,现在我国出口数据爆表,产销两旺。
但在这样的繁荣背后,却有一些让人十分担忧的地方。
因为当前的出口数据爆表,很大程度是因为由于当前国外疫情十分严重,这使得世界各国对医疗用品、医疗设备的需求十分旺盛,并且由于疫情导致的宅经济兴起,让世界当前对电子消费品的需求也再次上扬。
而恰好,我们把疫情控制住了,所以我们的制造业整体不受疫情影响,可以开足马力给全世界生产海量的医疗用品和医疗设备,还有各类电子消费品。
而这就带来了类似战争所带来的“特殊需求”,这也是疫情危机所带来的“特殊需求”。
然而,这样的需求,并非一个长期可持续的需求。
并且,疫情危机相比战争危机来说,在疫情之后有一个很大问题是,疫情并不会对基础设施建设造成破坏。
战争之后往往会出现很繁荣的经济复苏周期,这是因为战争的破坏力太强。
战争摧毁了人们的家园、基建,所以战后重建会带来巨大的需求产能,但疫情则没有。
疫情会扼杀作为消费的生命个体,但对基础设施建设不会有任何影响。
换而言之,在疫情危机之后,当前繁荣的庞大特殊需求,将直接消失,那么世界经济将重新回到一个比较长的衰退周期里。
本来世界经济从2018年开始就开始有衰退迹象,只是靠美联储的大放水死撑着。
并且在今年疫情爆发后,世界经济本来已经确定进入衰退周期,只不过因为疫情爆发带来的特殊需求,让世界经济进入到一个类似“回光返照”的状态。
而一旦疫情结束,这样的特殊需求结束,那么这个潮水在临时打上来之后,估计也会很快退去。
并且由于当前疫情所带来的特殊需求,叠加美联储的超级大放水,这让资金在无处可去的情况下,只能开始疯狂炒作大宗商品。
因为当前全球资产泡沫里,美股是已经到了一个极限泡沫的状态,而各国房地产也基本处于历史高位,黄金之前也暴涨过创下历史新高,石油虽然价格整体不算太高,但因为疫情带来的出行需求骤降,还是有太大影响。
所以这使得大宗商品在叠加疫情特殊需求之后,就变成全球大资金炒作的一个重点。
这一系列事情联系下来,最终导致当前美林时钟彻底混乱。
(3)11月出口繁荣的原因
先来说说,为什么当前是疫情特殊需求,支撑我们出口数据繁荣爆表。
11月出口数据大涨,有以下3个原因:
1、医疗用品和设备需求飙涨。
福布斯9月曾经报道过一组数据,美国进口的N95口罩、一次性和非一次性口罩、手术单和手术巾等医疗用品,85%是从我们这边进口的。
今年前7个月,美国从中国的整体进口总额减少了14.71%,但上述产品进口增幅高达395.47%,达到108亿美元,是去年同期水平的3倍。
11月我国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出口同比增长22.2%,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同比增长38.4%。
2、海外制造业产能临时转移
由于当前国外疫情肆虐,所以扰乱了不少国外的制造业,这使得一些一时难以找到替代的产能只能转移到制造业最发达的我们身上。
11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速由上月的12.3%上升至25.5%
汽车出口增速由上月的9.8%上升至30.5%;
家用电器出口增速由上月的39.7%上升至61.9%。
这实际上,是全世界在疫情冲击下,他们自己国内的制造业出现混乱,而不得不增大对我们的订单需求。
3、圣诞节假期即将到临,到来了一波需求反弹。
但我们会发现,除了第三点之外,前面两点,都只是因为疫情所带来的“特殊需求”。
一旦疫情结束后,这样的特殊需求就会消失。
但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本来我们就存在整体制造业产能过剩的问题。
如果一些厂商被这样临时的繁荣所迷惑,为了满足当前国外一些临时的大额订单而增大投资扩大生产线,这会导致我们未来产能过剩的问题会更严重。
并且,在疫情结束,这样特殊需求没了之后,可能会存在国内这些骤增的需求订单,又出现骤降的情况。
这种类似过山车式的经济运行状况,其实对经济平稳,并不是太有利。
并且,我最担心的一个问题是,在疫情结束之后,世界各国有可能为了重振本国制造业,而增加对我们制造业打压。
我在今年4月份,就跟大家提醒过一个问题。
那就是,如果国外疫情十分严重,经济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但我们却风景独好,经济一片繁荣。
这会很容易引发一个人性问题,就是心理失衡。
当周围人都过得很糟糕的时候,只有一个人过得很好,这个人很容易会成为众矢之的。
事实上,在11月份我国出口数据爆表之后,国外很多主流媒体都开始有一些酸溜溜的味道。
包括一些西方民众,对我们经济如此好,不是羡慕,而是嫉妒的心态。
这种舆论氛围,再加上世界各国也有着避免被我们制造业一家独大,过于依赖我们的问题,这是的在疫情结束之后,世界各国都会试着去降低对我们的制造业依赖,甚至有可能在拜登上台后,会出现拜登联合其盟友来跟我们打贸易站的极端情况出现。
因为这些西方国家不可能容忍我们制造业能维持这样的“特殊需求”模式。
(4)拜登明年可能继续贸易站
实际上,11月份的出口数据爆表,并不意味着当前全世界的需求上升,而只是海外订单产能临时转移到我们国内。
这个可以来看一下美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

当前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仍然处于一个低位,这是消费需求的最直观反应,这是当前海外整体消费数据比较寒冬的一个缩影。
所以我们可以打个比方。
在疫情爆发之前,全球消费品需求是100,产能是100。
其中我国的产能占到40,海外产能占到了60。
而疫情爆发后,导致全球消费品需求下降到,比如说90,但同时海外产能因为疫情紊乱而降到了40。
这种情况下,就会有比平时多10的产能订单转移到我们国内,这使得我们的产能要达到50,才能满足世界需求。
也就是,世界需求整体下降的情况下,因为海外产能骤降,导致我们产能需求反而短时间内大幅度上升。
在疫情结束后,假如这个全球需求回升到95,而海外的产能也要恢复到60这个以前的正常状态,这个时候,我们的产能已经达到50,二者加起来就是110,已经远超过95的全球需求。
也就是全球产能会严重过剩,这种情况下,世界各国会为了保护自己国家的制造业,而开始进入到贸易争端之中。
特别是美国不会坐视我们的制造业一骑绝尘的高速增长,肯定会想尽办法来使绊子。
所以,我个人判断,在明年初疫情结束之后,缓过劲来的欧美等国,有可能会联合打压我们的制造业。
这会让明年的世界经济和格局,陷入到一个更加颠覆更加割裂的状态。
考虑到当前英国已经开始大规模接种,美国也很快要紧随其后。
英国已经计划在明年2月完成所有优先人群的接种,并在4月完成对所有18岁以上人群的接种。
美国虽然因为当前大选交接混乱,疫苗接种计划比较落后,但估计最迟在1月份也会开始大规模接种,再加上美国当前庞大的感染基数,那么应该会在明年3月份左右,形成一个初步的群体免疫效应。
因为根据美国疾控中心自己估计,美国当前实际感染人数应该已经上亿人,也就是有将近1/3的美国人感染了新冠病毒。
也就是说,在病毒没有发生更显著变异之前,欧美的疫情有可能在明年3月份左右,暂告一段落。
所以我认为,明年3月份附近,在欧美疫情结束之后,拜登有可能联合其盟友,开启新一轮跟我们的贸易争端。
这里,我并不认为拜登上台后,会扭转特朗普这种大打贸易站的风格,而在贸易站上跟我们缓一缓。
因为从拜登过去这半年的言论,还有他最新任命的贸易代表还是一个对岸出身的华裔,对我们态度一直都比较强硬。
包括拜登团队在过去半年都曾经批评特朗普的贸易站是“虚有其表”,实际不够强硬,没有成效。
这都意味着,拜登在1月20日完成跟特朗普的交接后,我们的整体贸易形势,并不会因为拜登上任而好转,甚至有可能出现拜登联合其盟友来跟我们重启贸易争端的情况。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个判断,仅供大家参考。
其实也还好这次是拜登当选,要是让特朗普连任,按照当前的国际形势,我们明年2~3月份面临的恐怕就不只是贸易站或者金融站了,而有可能是全面冷战,甚至是局部热战。
而拜登当选,虽然明年也有可能重启跟我们的贸易争端,甚至发动金融站,但至少对这些我们已经不陌生,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是了。
对于当前美国的状态,我只想说,人性是复杂的。
永远不要低估人性阴暗面对一个国家决策行为的影响,毕竟国家也是由无数人性构成的一个集合体,特别是在对方在走下坡路,整体利益受损的情况下,人性阴暗面更有可能占据其主导地位。
所以美国是不可能在世界经济整体衰退的情况下,坐视我们保持一枝独秀的繁荣。
这种自己过得不好,就见不得别人过的好的人性阴暗面,也是有可能会出现在现在的美国身上。
所以明年2~3月份,会是一个十分关键的时间周期,对世界经济和国际博弈,可能有一些比较重大的事情发生。
大家对此要多加提防,恐怕明年才是检验我们内循环成色的时候。
最后我还想对西方国家现在存在的这种“见不得别人过得好”的心理,说一句话。
100多年前,西方国家掠夺了我们无数财富,我们现在只是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讨回点利息而已。
今天是国家公祭日,勿忘国难,勿忘国耻,知耻而后勇。
所以不管明年国际形势如何变幻,做大、做强、做好我们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本文来源于“大白话时事”公众号,希望大家多多分享转发文章,欢迎关注!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