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展望:冲击之年(1)疫情一波又一波的冲击



今天文章开始来对2023年做一个展望。
首先来说一下,我对2023年的展望关键词。
过去几年做展望时的关键词:
2020年是“魔幻”。
2021年是“颠覆”。
2022年是“落地”。
过去几年展望时的关键词,我觉得整体还比较准确。
对2023年,我仔细想了想,还是用“冲击”这个关键词。
其实过去这几年的关键词,都是有一些因果逻辑顺序。
2020年,疫情爆发,开启了后续这几年的魔幻开局。
2021年,是颠覆的转折,世界经济、美联储货币周期,都在2021年出现颠覆的转折高点,美联储货币是在2021年11月开始转折,而全球股市基本也是在2021年出现泡沫化的高点。
在2021年颠覆的转折出现后,2022年就是一个从云端跌落的落地过程,很多事情在2022年有一个加速落地的状况。
但2022年,很多事情也没有最终落地,出现结果。
2022年的落地,更多是过程,而非结果。
这就好比一块石头,砸向平静的湖面,2022年只是这个石头落地的过程。
而2023年,可能就是这个石头砸进湖面,开始有一波冲击扩散的过程。
很多在2022年落地的事情,在2023年都会有一个冲击扩散的结果。
所以,我把2023年定义为“冲击”。
这是2022年的“落地”,开始对全世界产生更实质性的“冲击”。
这个冲击,我主要从3个方面来说。
1、是我们疫情在2022年底也出现落地,这个落地,并非一个最终的结果,而是会跟当前日美一样,在2023年呈现一个疫情长期化的影响过程,一波又一波的疫情对我们的经济冲击,乃至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冲击。
这是2023年“冲击”的主要一环。
2、美联储激进加息后,维持全年高利率,对世界经济的冲击。
2022年虽然美联储开启激进加息,但整个上半年基本是维持在低利率环境。
一直到6月15日,美联储第三次加息后,利率也才刚加回1.5%的中性利率之下。
而按照美联储当前的预期管理,2023年降息的可能性很低。
虽然2023年中,美联储大概率会停止加息,但基本上2023年全年都会维持在高利率状态,这对世界经济的冲击,其实比2022年要更大。
2022年更多是预期的影响,2023年则是实际冲击的影响。
就好比一个石头,落到湖面之前,你还只是预期会对平静湖面造成冲击。
2023年则是这个石头已经落进湖里,开始产生涟漪,对外冲击扩散。
3、地缘形势的冲击。
2022年的地缘形势落地,主要是俄乌冲突的爆发。
而2023年,一方面是俄乌冲突暂时还没有看到有结束的迹象,也许这个冬天结束后,可能有一些变化的契机。
另外一方面,则是世界其他一些地缘形势可能恶化的火药桶,在2023年仍然可能被美国拱火。
特别是我们东南区域,仍然会是美国一个长期的拱火点。
美联储激进加息还没结束,美国维持全年的高利率,那么势必还会加大拱火来搞乱全世界,从而对世界经济、贸易都带来一些冲击。
这个是我认为2023年主要的三大冲击。
这个冲击,是2022年一些落地的延伸。
这三大冲击,每一个都是可以单独展开写一篇文章。
限于文章篇幅,今天文章我先来说说对2023年的疫情展望。
明后天,则把美联储2023年的加息过程展望,还有2023年的地缘形势变化,都单独做一个展望分析。
(1)2023年的疫情走向
虽然很多专家都寄希望于23年3月份后,疫情就可以结束,跟大家安慰说可以回到2019年。
但从海外日美等国的疫情发展情况看,这种不切实际的安慰,是有可能给大家一种不符合现实的预期。
这并不是,一个实事求是的预期管理。
我当然也希望疫情能早点结束,希望只有一波疫情就可以恢复正常生活。
但病毒并不会以我们主观意志去转移。
并不会因为我们当鸵鸟,把头埋进沙子里,疫情就不存在了,疫情的实际影响,仍然会长期对我们的经济、生活造成冲击。
如果我们不能对这种冲击,有一个预期,做好预期管理,提前准备好各种预案,那么等冲击到来时,我们可能会更加被动,缺乏准备,带来更多的教训。
所以,无论如何,我们也是需要实事求是的去正视国外的一些疫情数据。
海外放开的国家,早就已经跟我们演绎过,在放开之后的这一年,他们的经济、生活是如何持续遭到冲击。
首先来看看日本。

如图所示,日本在2022年有过3波疫情。
2月-3月一波。
7月-8月一波。
11月-12月一波。
而且最关键一个问题是,日本22年的3波疫情,死亡人数是一波比一波高。
日本在12月27日报告的新冠病毒感染症死亡人数为438人,这是日本单日死亡人数首次超过了400人,也超过上一波疫情的峰值,是9月2日创下的单日新增新冠死亡人数347人。
截止12月30日,日本当月死亡人数增至共7432人,创单月新高。
日本上一波疫情高峰期是22年8月,单月死亡7329人。
而且,日本8月和12月这两波疫情,均由BA.5变异毒株引发的,而不是由最新的BQ.1.1和XBB.1.5引发的。
这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即使是同一个变异毒株,在间隔4个月的情况下,仍然可能引发两波疫情。
这个也符合国外一些研究,就是说,感染奥密克戎后,3个月内抗体浓度会比较高,不容易重复感染,但超过3个月后,人体内针对奥密克戎的抗体会开始下降,6个月的时候,就比较容易被奥密克戎突破感染。
所以,日本22年第一波疫情是2月爆发,3月高峰。
第二波疫情是7月爆发,8月高峰。
二者间隔5个月的时间。
第三波疫情是11月爆发,12月高峰。
跟上一波疫情间隔4个月的时间。
韩国疫情的爆发间隔时间,跟日本是大同小异。
韩国在22年也是3月一波疫情,8月一波疫情,12月一波疫情。
两波疫情间隔时间也是4-5个月。

不过,韩国不像日本,没有出现最近这一波疫情死亡人数创新高。
韩国是比较典型的,年初那波疫情峰值很大,后面两波峰值有明显收敛。
但需要注意的是,韩国12月这波请的新增死亡人数也已经超过了8月那波。
总的来说,以日韩的疫情数据看,两波疫情的间隔时间大概是4-5个月时间。
考虑到我们面临着各种变异毒株同时来袭的更严峻考验,我们头两波疫情的间隔时间应该会比日韩要更短,第三波疫情的间隔时间,可能才会进入到4-5个月的模式。
目前,我们疫情高峰期是在12月出现,传播速度比预期要快非常多。
一线大城市的感染率基本都超过80%。
那么预计1月份可能会进入一个相对低谷期,会比较短暂。
2月份,随着春运返程高峰的到来,BQ.1.1和XBB.1.5有可能带来新一波疫情。
不过,考虑到2月份,我们很多人感染才两个月时间,体内抗体浓度仍然比较强,虽然BQ.1.1和XBB.1.5都可以对我们当前感染的BA.5.52和BF.7形成有效突破感染,但仍然还有一些基本的保护率。
所以,如果我们能做好个人防护,那么在3个月内重复感染的概率还是比较低的。
那么预计2月份的那波疫情,应该不会有12月这波严重。
主要是一些不注重个人防护的人,或者是一些自身工作不得不长期接触高病毒载量环境的人,更有可能因为变异毒株,出现重复感染。
3月-4月,有可能就会进入一个疫情低谷期,可以有一个喘息之机。
从病毒感染周期看,23年5月-6月,有可能出现第三波疫情,这波疫情到来的时候,因为很多人感染已经是超过4个月,体内抗体浓度下降。
所以,23年5月-6月的疫情,可能是我们大多数人,真正要面对的下一波疫情考验。
这里我是建议,最好是在23年的4月份,可以去打一针加强针,补充一下体内抗体浓度,这个可以有效降低重复感染的概率,即使出现重复感染,症状也会轻很多。
如果23年5月-6月出现第三波疫情。
那么23年的10月-11月,是有可能出现第四波疫情。
当然,这仅仅只是从日韩等国2022年的疫情发展情况,来做一个推算。
不过,我们相比日韩等国来说,我们晚放开了一年,还是有一些时间上的优势。
这个优势主要在于,一些更新的疫苗和抗体药物,目前的研发进展,会比一年前更快一些。
比如,依靠预测奥密克戎变异,成功入选《自然》杂志2022年度科学影响“十大人物”的曹云龙,其所在团队正在研发一种广谱中和抗体的喷雾剂,这种喷雾剂可以作用于上呼吸道,就是对鼻子喷一喷,通过抗体中和,来实现新冠预防和治疗。
这种中和抗体的研发,主要是得提前预测病毒的一些免疫逃逸突变位点,提前挑选出不受这些突变影响的抗体药物进行临床研发。
虽然这不可能保证一定不会被病毒变异最终免疫逃逸,但本来疫苗和药物研发,就是在跟病毒变异赛跑。
虽然目前病毒变异的速度是占据优势,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放弃疫苗和药物的研发,因为这是我们最终能真正结束疫情的指望。
我们并不能听天由命,就完全指望病毒把自己变异得真正温和无害。
总的来说,我们做好23年遭遇3波疫情冲击的预期和准备后,也要保持积极乐观,相信我们正在研发的一些疫苗和药物,还是可以成为我们抗击疫情新的利器。
我们面对病毒,也并非是全无反抗能力。
包括我们自己每个人,做好个人防护,也能大大减轻社会整体的防疫压力,减轻疫情的伤害和影响。
这都需要我们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去跟疫情做一个长期斗争的准备。
我们实事求是的去做好一些预期管理,不是为了悲观消极,而是为了保护好自己,保护好家人,这是需要我们有积极乐观的态度。
很多人不实事求是的做好预期管理,反而幻想23年疫情就结束了,那如果23年疫情一波又一波来临时,这些人反而更容易陷入恐慌和悲观情绪中。
所以,我一直跟大家强调,做好预期管理,看似预期悲观,但实际行动是为了争取最好的结果,这反而才是积极乐观的。
所以,悲观还是乐观,都是其次。
最重要的是,得实事求是。
做好个人预期管理,做最坏的打算,做最充足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
每日短评丨IMF称世界经济2023年将更加严峻(1月2日)星话大白
我是星话大白,欢迎关注、点赞和转发!
我不接广告、不加人、不荐股。
要注意骗子假冒、提高防骗意识。
原创不易,多谢赞赏支持!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