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去看了下历年春节档
的数据。2022年春节档大概是55.17亿。
※本文的所有基础数据来源互联网,图源见水印(侵删)。数据统计方式可能不同,所以数据略有差异,但不影响趋势判断。
2021年以前的数据如下图。
2022年以前春节档头部片的票房如下。
2023年,总票房67.24,前两个片子共47.44,占比70.55%。
2022年也是两个头部片,票房占比为69.07%。
2021年也是两个头部片,票房占比为80%。
2019年是3个头部片,票房占比为76.89%。
2018年是3个头部片,票房占比为83.5%。
2017年是3个头部片,票房占比为76.7%。
可见,从2021年,也就是疫情后连续三年,头部片从三部变成两部。不确定是不是因为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春节档的厮杀明显更加激烈。今年的各大平台上,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两个头部片对拼刺刀溅出的火花。2023年的头部片之间撕排片,撕上热搜。
而其他的片子,基本连个影子都看不到。不只是各大平台热搜,连排片也是非常艰难。
前几天一个朋友说,本来想带娃去看熊出没,因为家里也有别的交际,竟然两次买票都没买到。也不知道后来她家娃到底有没有看到熊。熊出没这种春节刚需片,都没有排片。更何况其他小体量电影。
中国乒乓,上线两天,宣布撤档。
已经上映的电影再宣布换挡,这种操作,咱们中国影视以前有过没有?我见识少,不太清楚。不过,这是发行方对自己片子的质量是过于自信了,还是对春节档的竞争激烈程度认识不足呢?
春节档的成本在基本的制作成本基础上,还要加上庞大的拍片费和宣发费。所以,这是发行方之间的斗争。具体到某一家粉丝,或者某个电影的观众群来说,对整体局势基本没什么影响。观众和粉丝之间的合作或者对冲,就像天上的烟花一样,看着热闹,都是助兴的。
不知道明年的春节档会是什么趋势。但是,可以预计不会很轻松。特别是疫情管控已经放开,如果2023年一切平安的话,观众们会继续走进电影院的。
而围观了几年的春节档,不得不感慨,用心做的电影,观众一定会喜欢。看看每年的头部片,观众不是只看某个类型片的。
制作方不要定义观众,不要小瞧观众。《你好,李焕英》平易朴实,观众爱看。《流量地球2
》明晃晃的硬科幻,中科院做技术指导,观众也爱看,也能看懂。绝大部分沉默的观众不会到网上叨叨叨个没完,但是,观众识货,观众会用钱包投票。票房不好的导演,也别写太多找补的小作文了,卖票给观众的电影,就别设置什么“观影门槛”、“品味高低”了,电影上线了,就要接受观众审判。已经卖票的片子,坦然接受审判结果,还能显得有气度。
而从演员来说,如果有可能的话,电影演员还是要挑战一下春节档的。虽然票房的成败演员占比不大,但是,有的演员确实有观众缘。别管什么剧情,有人唠唠叨叨,就能留下观众,这就是演员的魅力啊。
不过,在制作方角度看,既然春节档竞争这么激烈,有些在质量方面没有信心的导演,估计就更加喜欢用熟面孔的老演员了吧。年轻演员想在春节档挑大梁,更难了。比较保险的做法当然就是一部片子一部片子的做二番、三番,被老演员一年一年的带场,直到老演员带不动为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