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都不讲医疗挤兑,开始讲医疗机构的至暗时刻了,在放开之初我就说我不反对放开,但各个地方要根据自己的医疗资源丰富程度来制定自己的放开政策并错峰放开,抢跑放开并不一定利大于弊,三年抗疫,人均医疗资源捉襟见肘的区域,医护本已疲惫不堪,大量放开,短时间内发热患者激增,势必导致医疗机构压力倍增,但目前说至暗时刻为时尚早。
很多人低估了病毒的传染能力同时高估了医院的防护能力,其实就算是防控最紧的时候,也有医院被病毒攻破,最后能够清零院内阳性病例,靠的是社会面总体清零,病毒传染性之强,只要有一个人感染,不隔离的情况下,很快整个医院都会变红,所以会有一部分医护因呼吸道症状上不了班,病人在增加,医院人手在减员,产生矛盾这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但说目前已经是医疗机构的至暗时刻还为时尚早,因为既然是至暗,那肯定是感染人数的最高峰,按之前美国放开后高峰时每日感染100万人计算,我们每日起码感染500万人(人口倍数及传染性更强),20天感染1亿人,以平均7-10天转阴并症状消退,起码一个半月的时间达到高峰期,也就是下个月月初到月中才能达到高峰。
因为处于高危环境,所以医护感染高峰会提前一些,加上大部分医护都打过三针疫苗,所以无症状的比例会高一些,所以医护可以硬扛患者高峰期,虽然疲惫,虽然心中也有牢骚,但关键时刻没有哪个人会真的撂挑子,只请求大家多一分宽容和理解,毕竟大家共同的敌人是病毒,而不是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