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广告在车内满天飞的时候,大家也许会怀念那个只有按钮的年代?
撰文:梁志豪
正如豆腐脑应该吃甜的还是咸的、油车好还是电车好一样,关于车载大屏幕存在的争议,大家似乎永远都无法得出一个定论。
但是,前两天发生的一件事,居然让水火不容的“大屏党”与“小屏党”,罕见地站在了同一阵线。
大众广告弹窗引争议
日前,有车主在网上发视频,称自己购买不久的一汽-大众ID.6 CROZZ,在高速正常行驶的过程中,车机突然出现了一片弹窗广告,这个弹窗广告不仅面积巨大,已经遮挡了导航界面接近一半的面积,而且还需要手动操作才能消除。
这则视频一经发布,在网上迅速发酵,对于此事,一汽-大众的客服最早的回应是:推荐购物政策是面向车主开展的,推荐亲友购车的奖励政策。如果不愿意接收相关信息,将不再推送类似的消息。
这样的回应显然不能让网友以及车主满意。
的确,虽然随着“互联网思维”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手机、电视甚至是冰箱等,出现各种见缝插针的广告,大家都已是见惯不怪,但是无论这些广告多么过分、多么烦人,它顶多是浪费了我们一些时间又或者有碍观瞻罢了。
但是汽车,却不一样。任何能够让驾驶员分心,又或者会影响到安全行车的东西,都不应该在车上出现,而这次一汽-大众之所以会引发众怒,不仅仅是因为它的车机出现了一个弹窗广告,更是因为这个广告出现的时机以及形式都是极为不妥的。
试想一下,如果你恰好在高速上来到一个比较复杂的匝道,这个弹窗却把最重要的路口信息遮挡了,那你说你是应该冒着撞车的风险,减速、用手指关闭广告、再重新看应该走哪条路,还是说硬着头皮往前开呢?
更不用说,同样作为一汽-大众车主的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套车机的屏幕的触控灵敏度是非常低的,在行车途中想要精确点按按钮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面对群情汹涌,一汽-大众方面也不得不对媒体作出了回应,称现在已经全面停止类似信息的推送,而他们对此也深表歉意。
就在一汽-大众弹窗广告的争议余温尚在之时,那边奔驰也坐不住了。,有奔驰车主同样反映在自己的车机上出现了新车的预售信息,而且该信息同样也对导航界面产生了遮挡。
当初,就连我都以为大屏弹窗只有各种造车新势力会做,没想到最后居然是传统品牌把这条“底线”再往下拉了一截。
弹窗广告并不新鲜
虽然这次大众与奔驰是成功刷了一波存在感,但是事实上这并不是弹窗广告在汽车上第一次出现。
比如,蔚来就曾在车机上推送过自家商城的商品,长安、长城、丰田等车企也都试过在车机上推送各类服务或者优惠信息的广告。只不过这些推送都是以“开屏广告”的形式出现,所以引起的争议没有大众那般巨大罢了。
不过,在我看来,弹窗广告的出现其实并非完全是车机大屏幕潮流的锅,而更多是各大汽车厂商的一种“探索”或者说是试探。
随着电动车占据各大品牌越来越高的销量,其实厂商们都在担心一个事情:没有了燃油车各种复杂零部件(机油、机滤、变速箱、发动机......)所带来的售后盈利,这部分利润应该如何才能填补呢?
也许在每台电动车上都配有的大屏幕上植入广告,就是其中一个办法。
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厂商,毫无疑问一定会不断地去寻求一种“折中”的办法,来平衡用户体验以及商业需求,在未来类似的争议也许只会出现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广。
比如,用户投诉遮挡导航,我就把界面做得更紧凑,甚至专门为广告留出空间;用户称广告分散了注意力,那我就只在汽车启动或者停车时弹出广告......这些都是有可能的。
大屏幕不是广告的罪魁祸首,大屏幕只是广告的载体罢了。
法规也该与时俱进了?
很遗憾,作为消费者,目前对于这类弹窗广告我们只能逆来顺受,顶多就是发到网上吐槽,通过公众舆论来给汽车厂商营造压力罢了,而一旦汽车弹窗广告形成了“惯性”,这种舆论压力自然也就不复存在了。
这时候,其实就应该轮到有关部门出手了。
目前,针对弹窗广告,我国已经有了比较规范的《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管理规定》,里面明确到了弹窗广告应当以服务协议的形式告知用户弹窗出现的频率、形式以及取消渠道,并且需要考虑到用户的使用体验。
不过,这个管理规定仅针对手机、电脑等设备,对车机屏幕并无约束作用。而随着车载大屏幕的广泛应用,也许有关部门也应该考虑将车机纳入到相关的管理之中了。
在将来的某一天,当广告在车内满天飞的时候,大家也许会怀念那个只有按钮的年代?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今日话题
你担心大屏充斥广告吗?
欢迎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