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当防控政策放开之后,人们很快发现了一个之前忽视的问题:医疗资源严重紧缺。
大家虽然在疫情生活中生活了三年多的时间,但是之前感染的时候,患者会被送往方舱医院治疗,接受集中的医疗照顾。
在放开之后,毕竟这个病是第一次遇到,大家难免会有恐慌心理:胸闷咳嗽是不是阳了?浑身无力是不是阳了?全身酸软是不是阳了?哎呀,我还是不放心,要不去医院检查一下,拿点药吧。
当大部分人都抱着这种想法的时候,就让原本就有限的医疗资源变得更加紧缺。
具体紧缺到什么程度呢?看下图就知道了。
也许你会问,咱们中国这么大地儿,怎么看个病这么难呢?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得先科普一个冷知识了。
我国有14亿的总人口,然而全国执业医师的总数量只有428.7万[1]。也就是说,一个医生给至少要对应的服务327个人。
这里还不算城乡的医疗设施差距。
一场疫情,三年前是那拨人在照顾我们;三年后,还是同一拨人照顾我们。
医学生学业、就业上的双重压力
众所周知,在高考结束后,报考大学专业是件非常谨慎严肃的事。它代表的是人生的一个分岔路口,也是人生的一个重大选择。
对于一些专业性没那么强的专业来说倒还好,大学毕业后,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还可以改行,去别的职业赛道上冲刺。
但是像一些专业性非常的强的学科,比如医学,再想改行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了。
再加上医学专业的学生,学业压力非常大。一本专业书的重量比一块砖还重。天天背着好几本专业书去上满课,就好比是搬着砖到处跑。
这酸爽,可能也只有医学生本人才能够切身体会到了。
要记忆的知识多,每到期末就变成了医学生的另一个高考季。
医生虽然也是众多职业中的一种,但是由于它的专业性和特殊性,让它从众多的职业中脱颖而出,和教师、律师等行业一起,成为备受大家尊敬的职业。
这种职业的神圣性,就要求了医学生的专业素养要极高。
不仅要熟知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要对一些书本知识进行实操。只有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才达到了作为一名预备医生的基本要求。
在别的专业上,或许还能当个学术混子,平时摸摸鱼就混到大学毕业了。但是医学这个专业要摸鱼的话,那出了事儿可就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儿。
因此,一旦选择了医学这个专业,不管多苦多累,医学生们都是咬着牙坚持下去的。
这种持续性的高强度压力下,也让一些医学生在毕业后,在择业问题上出现了犹豫。不知道要不要继续坚持下去。
在2018年1月公布的《中国医师职业状况白皮书》显示,有45%的医师不希望子女从医。
“尽管中国每年培养60万医学生,但真正穿上白大褂的只有约10万人。”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张宏冰在面对记者采访时这样说过。
因此,医学生中有句广为流传的自嘲梗,“劝人学医,天打雷劈”。这句用来自嘲医学生又苦又累生活的,也成为了很多医学生内心的真实写照。
医患环境不容乐观,医生的从业风险增大
2020年,曾发生过一起让人震惊的医闹事件——陶勇被砍事件。
陶勇,是北京朝阳医院的一名眼科医生,也是作为全国唯二的,可以治疗葡萄膜症这种高难度手术的医生,另外一名则是他的导师。
在他的身上,不仅承载着自己救死扶伤的人生理想,更是寄托着无数病人渴望重见光明的愿望。
但是这些梦想,在2020年1月20日的那个下午,统统破灭了。
这起影响恶劣的医闹事件,起因仅仅是因为患者觉得手术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于是挥刀砍向了那个救助他的人。
有的人眼睛被治好了,心却瞎了。
这场事故,彻底断送了一个天才眼科医生的未来,他再也不能执刀进手术室了。
应该说,陶勇医生的经历,曾经让很多医学生都寒了心。
苦读医学多年,最终却让曾经救治过的病人,断送了自己的理想。这种结局,恐怕谁都接受不了。
陶勇的女儿在事情发生过后,无奈又悲愤的说道:“认真想想要以怎样的方式对待医生,如果我们一直当它是敌人,他们又怎么为我们去战斗呢?”
医患关系的紧张,也成为了很多医学生犹豫是否入职的一大原因。
也许你会说,医生的社会地位高,工资待遇好,怎么医学人才的储备资源还是如此紧缺呢?
事实上,在我国和其他同等强度的工作比起来,医生的福利待遇真不算高的。
比如说,律师。打场官司前后忙了大半个月,虽然累,但是也赚了一大笔钱。案子结束了,自己也可以选择放个长假,休息一下。
但是医生怎么休息,一个医院里的知名主治医生,就是这个医院的最大招牌。很多病人跨越千山万里,就是为了来找他看病的,你说这让医生哪还有休息的时间。
拿上文的陶勇医生为例子,他在没出意外之前,有时一天要做86场手术,是真正的不分昼夜的连轴转。
不仅休息得不到保障,甚至自己有时候生病了,为了不耽误病人的病情,自己强挺着也要带病上阵。
这种先人后己的奉献精神,是值得每个人尊敬的。
医护人员的紧缺,也是如今“看病难”的主要原因
因为医学专业的门槛高,学业和就业压力都很大,外加医患关系时不时的也很紧张,种种因素,都导致医学人才的储备远远低于需求的数量。
城乡的医疗差距拉大,也促使很多农村地区的患病人员,奔波万里跑到外省求医。
本就紧缺的医疗资源,在疫情放开之后,再次暴露出严重的弊端。
真正患病的患者排不上号,在家里苦苦支撑数天后去世的例子,在这几天接连爆出。
医护人员的超额负载,一波又一波的阳性患者涌进医院,也让整个科室的人接连感染。
我们可能感染了之后,呆在家里面休息几天,然后获得抗体后,注意防护,基本上短时间内就不会再次感染。
但是医护人员们要整天处在那个环境中,反复感染是在所难免的。而据专家所说,反复感染后危险程度也会加深。
他们也是肉体凡身,不是金刚不坏之躯,但是他们愿以凡人之躯比肩神明,只为了将重症之人从死神的手中夺回来,只为了不辜负自己身穿的一袭白衣。
[1]数据来源: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一夜间,1700余人集体死亡,一向平静的湖泊为何会突然发狂,夺人性命?
堪比3个三峡!中国拟建世界第二大水电站,为何却屡遭印度阻拦?
印度的巨型水怪,竟靠吃尸体为生?还被我国列入动物保护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