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黑龙江一网友分享了自家16口人同躺一炕的温馨场面。这可让网友操碎了心:一家子同睡一个炕,那么新婚的小两口该如何避免尴尬? 有这种疑问的,一看就是南方人,没睡过炕。在过去,别说小两口,祖孙三代同睡一个炕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来,脱鞋,上炕,炕头暖和”,是东北人接待外宾的最高待遇;“炕头蒙着睡一觉,腰酸背痛全都好”,是东北人治病的良方;“大雪太冷出不去,炕头静听《狼来了》”,是不少孩子的必备娱乐项目。 如今,高楼大厦取代了平房,开暖取热代替了烧火取热,不少的地方床上的电热毯也取代了火炕。但是,火坑还是给人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 即使现在大多数人已经不用火炕了,但是人们对炕好奇,从来没有伴随着它数量的下降而减少。让网友们操碎心的问题,其实是源于对火炕的不了解。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就得先知火炕究竟为何方神物? “有兔斯首,燔之炙之”,果然舌尖上的中国人什么都离不开吃,火炕也是如此。这是《诗经》中的一句话,大意为:这里有一只白色的小兔子,怎么吃呢?用泥裹好,放在火上烧烤。怎么烤呢?用炕!
连兔子都能烤熟,睡在上面感觉应该也不错。反正都是生火取暖,原理一样,那就睡睡试试。从此人们便开始了对炕的漫长的探索,直到唐朝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火炕。 在东北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冰天雪地成为了冬天的常态,他们用炕的历史更为悠久。冬日出门挑战太大,不如在家摆烂。于是就在家里中倒腾一个合适的集游玩、交友、家居等为一体的工具,东北火炕孕育而生。 在1977年,有一个考古队对黑龙江东宁县大肚川公社团结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在汉代属于沃沮人的半地穴室一号房址中,发现了“烟道—火墙式”设施。这一设施就是火炕的祖先,奠定了当地火炕和火炕文化的基石。而它距今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了。 以此为原型,东北各个民族之间不断相互借鉴,改造火炕。到北宋时期,房屋内大部分的空间已经被火炕占据,具备了睡觉、唠嗑、待客、休息等复合功能,与今天的火炕大致相似。 虽然文化在交融,但是不同民族的火炕依然各具特色。满族为“万字炕”,俗称“弯子炕”或“蔓枝炕”,朝鲜族则是“一面炕”或称“满屋炕”,蒙古族则是“锅连炕”,达斡尔族是“烘炕”,汉族则有“对面炕”。虽然炕不同,但是都构成屋内陈设的主体,且进屋都有“脱鞋,上炕”的习俗。
而且有的炕比较大,可以容纳一家子。逢年过节,大家难得团聚,难就干脆在一个炕上睡吧。尤其是到春节,一家多代,兄弟姐妹睡一个炕的现象也存在。但是都各自有各自的被褥,或男女分开,或有帘子相隔,互不干扰。 而在其他的时候,一家老小全挤一个炕上睡觉的时候并不多。东北人家那么大的一个院落,通常是不会只有一个房间的。 在《乡村爱情》之中,刘能的女儿与赵四的儿子结婚后,虽然睡炕,但人家有自己的新婚房和专属炕,新婚小两口并不尴尬。 以东北比较常见的汉族民居为例,一般分为东中西三面,中间的屋为厨房,配两三个灶,东屋和西屋分别为卧房,配火炕,并与灶相连。这样就能做到点一次火不浪费,既暖屋子又做饭。 东屋比较大,且东侧为尊,故而一般是长辈居住,一般来了客人也请到东屋“脱鞋”。大部分的电视剧也都展现这一个屋,所以容易给观众造成一种全家人只有一个屋一个炕的错觉。 小辈一般住西屋,成婚后如果还与长辈一同居住亦住西屋。 面对网友的问题:新婚小两口如何是好?人家的答案是:新婚小两口怎样都好! 就算在其他的地区,有的人家里确实只有一个炕,那么在夫妻成婚时也会另找新房,弄新炕。在《平凡的世界》中,少安与秀莲婚后,就搬离了旧窑,找了一个牲口棚安家,并没有与家中的老人、弟弟妹妹同挤一个炕。而且家中来了客人,他们会找村里的富裕人家借窑借炕,不会“瞎”睡一个炕。 简简单单、其貌不扬的一个火炕,其实包孕着不少的火炕文化。它是尊老爱幼的体现,是热情好客的代表,是邻里和睦的表现,是民风淳朴的象征。虽然火炕虽简,但是几乎所有经历过它的人都会铭记它、怀念它,老一辈的人都在它的逝去而惋惜。 柴草烧炕,脱鞋上炕也许会给产生一种不雅的感觉,但是这并不影响人们体验它的美和情。炕上刺绣的满族姑娘是美的,五彩斑斓的炕围画是美的,猪肉粉条散发的香味也是美的。#头条创作挑战赛##火炕##睡火炕是种什么体验#
中国无视国际压力,坚持填南海造人工岛,如今怎么样了?
国外男子发现罕见“蛇龟”,头大脖子长,颈部弯曲如蛇
云南“杀人水潭”,蛇群环绕尸体成堆,动物靠近就会死亡
可怕!多地鸡蛋抽检出问题,你吃的可能是“毒鸡蛋”,有何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