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服金雕有多难?一人一鹰七天不合眼,神秘的熬鹰究竟有多残忍?


点击下方👇“创速极风”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百科趣闻
在游牧民族中,有一种传承了上千年的神秘“驯鹰术”。传说,要想驯服一只金雕,就要和它不眠不休的对视七天七夜,只有让金雕觉得你比它更强,才能让凶猛的“空中之王”低头。
在这之后,还要花上三五年时间才能让金雕听话。只要能驯服一只好金雕,就能靠打猎养活一家人,对于驯鹰人来说,千金难换一只好鹰。

哈萨克族驯鹰人
这些关于驯鹰术的传说都是真的吗?现在还有驯鹰人吗?
“紧七慢八,十天到家”
金雕是一种广泛分布在北半球大陆上的大型猛禽,翼展打开能达到2米多,锐利的爪子足足有5—6厘米长,轻松就能抓碎猎物的头骨,是一种战斗力非常强悍的顶级猎食者。
在我国境内,新疆、内蒙古和东北地区的金雕数量是最多的,在这些地方生活了数千年的游牧民族,自古就有专门的驯鹰人去驯服金雕。

首先,就是要选择一只合适的金雕,在传统的驯鹰术里,一般有两种方法。
一是找到金雕筑在山崖上的巢穴,挑选亚成年大小的金雕带回家,二则是诱捕野外成年金雕。从小养起的金雕会在驯鹰人家里生活好几年,成年金雕往往只会在这里生活一年左右。也只有驯服成年金雕的时候,才需要熬鹰这个神秘的仪式。

蒙古的驯鹰人
对于游牧民族来说,金雕是神鹰,就算是抓捕也不能让这些猛禽受伤,所以驯鹰人会选择在猎物最少的冬季来捕鹰。这时候的金雕因为食物短缺,就会被网中的诱饵吸引,主动扑进陷阱中。
捕捉金雕的网也不是普通的捕鸟网,是用柔软的棉绳织成,这样才能保证金雕被缠住之后不会受伤。

成功捉到一只成年金雕
捉住金雕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用绳子控制住金雕杀伤力最强的爪子,然后用专门的眼罩遮住它的视线。金雕是靠视力来捕猎的,只有看不见的时候,它们才会慢慢安静下来。这种眼罩在哈萨克族的语言里叫做“托马哈”,是用熟牛皮做成的,一些经验丰富的驯鹰人,会根据金雕的实际大小来制作眼罩。

熟牛皮眼罩,顶端的绳子方便驯鹰人摘取
套上眼罩之后,驯鹰人会用绳子辅助,让金雕站在自己右手上。驯鹰人的右手上戴着同样是熟牛皮做成的厚实手套,叫做“比亚来”,只有驯养得最好的金雕,才可以直接站在驯鹰人手臂上,能控制自己的力气不抓伤人。

给金雕戴眼罩的手法是很有讲究的
金雕毕竟是世界上最凶悍的猛禽之一,它们有着极强的领地意识和攻击性,顶级猎食者的天生野性让它们不可能轻易被驯服,于是,驯鹰人就想出了“熬鹰”这种方法,用来消磨它们桀骜不驯的血性。
前期工作完成之后,驯鹰人会把金雕带进专门的房间。房间的地面上,用两根木桩固定了一条结实的粗麻绳,绳子中央缠着一个纺锤形的绳团,戴着眼罩的金雕就会被放在这个绳团上。

开始熬鹰
金雕在有弹性的麻绳上很难站稳,驯鹰人还会不时扯动它脚上拴着的绳子,让它根本无法休息,所以哈萨克族的熬鹰,又叫做“摇鹰”。
关于熬鹰,有一句俗语叫做“紧七慢八,十天到家”,意思是熬鹰快的话要七天,慢的时候就要八天。如果十天都没熬成功的话,这只金雕就熬不成了,只能放回野外。

蒙古国有名的女驯鹰人,13岁就驯服了一只金雕
金雕站上麻绳的时候,就是熬鹰开始的时候。在这期间,驯鹰人寸步不离金雕,不让雕睡觉,人也不能睡。
这种熬鹰的主要目的是,要让金雕疲惫到极点,失去反抗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金雕熟悉驯鹰人的气味。

熬鹰的时候是不能给金雕喂食喂水的, 一天两天没问题,真要饿上七八天,金雕能坚持得住吗?
唤鹰和驯鹰
人类不吃不喝三天都会有生命危险,在熬鹰的时候,金雕几天不能吃东西,它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其实,在熬鹰的时候,就算给金雕喂食它也是不会吃的,因为动物在吃饭睡觉的时候没有防备,如果不能确定周围的安全,它们是不会吃东西的。

金雕捕猎
还有一点,金雕在野外的时候本来就饮食不规律,就算是顶级猎食者,也不能做到天天都有肉吃,于是,金雕在一次成功的捕猎之后,会一口气吃下很多食物再慢慢消化,甚至能做到一星期不再进食。
不过通常来说,熬鹰最多也只需要两三天,金雕就会因为过度疲惫而从麻绳上摔下来,一头栽倒陷入昏睡。这时候驯鹰人会用自己的衣物将金雕包起来,让它在睡梦中习惯自己的气味。

熬鹰对人来说也很难,驯鹰人的徒弟就忍不住睡着了
等金雕醒来,再吃下驯鹰人精心准备的鲜肉,就代表熬鹰成功了。
这时候驯鹰人给金雕喂食的肉也有讲究,不能给它们吃家禽家畜的肉,否则它就可能会去捕猎家里的动物,一般来说都是喂兔肉。

不过,熬鹰成功只是一个开始。想要让金雕服从自己的命令去捕猎,驯鹰人还需要漫长的训练工作。
首先,要用绳子把金雕翅膀边缘长长的飞羽给绑起来,这样就能让金雕无法飞行。
飞羽是鸟类飞行的动力羽毛,长在翅膀最外层。飞羽完整的时候,鸟可以自由飞行,当飞羽越少,鸟飞行起来就越困难。

鸟类不同的羽毛
一开始,驯鹰人会在手上拿一块鲜肉,同时发出独特的呼喊声,让金雕从二十米左右的距离飞过来吃肉,也学着适应驯鹰人召唤自己的声音。
这个距离会越来越远,直到金雕从一公里外都能准确飞到驯鹰人手臂上,就代表着驯鹰又成功了一半,而这个阶段,就叫做“唤鹰”。

唤鹰是衡量驯鹰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
唤鹰成功之后,要进行的就是捕猎的训练。以野生金雕的习性而言,一旦捕猎成功,它们要么带着猎物飞回巢穴,要么就地吃饱,而驯鹰人要做的,就是让金雕学会在捕猎之后守在原地,并且发出特定的“咔咔”声来通知驯鹰人。
游牧民族的马,在这时候就能派上用场了。驯鹰人会用兔子或者狐狸皮包裹着鲜肉,用绳子牵着诱饵,模拟猎物在逃窜,然后放金雕去抓。

捕猎训练
每抓到“猎物”一次,驯鹰人就要及时奖励金雕一块肉。长时间下来,金雕才能学会人们需要的捕猎方法,也会在这期间习惯和驯鹰人的配合。
不管是唤鹰还是捕猎,都需要很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学会。就算被成功驯服,金雕也不会变成家养的动物,像对待宠物那样的打骂责罚,只会让它们的攻击性越来越强,于是,驯鹰人只能一次又一次的重复训练,直到成功为止。

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基本上都需要一年左右,远远不如熬鹰那么特别而神秘,却是驯鹰术当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一代代驯鹰人口耳相传下来的绝技。
当一只金雕完全学会了按照命令去捕猎,就证明驯鹰终于成功了。在游牧民族看来,最厉害的驯鹰,是可以独自猎狼的。

“不见兔子不撒鹰”
一只被驯服的强壮金雕,一天最多能帮驯鹰人猎到5只狐狸,只有懂狩猎的人,才知道这有多厉害。
在过去的北方,野生的狐狸聪明又灵活,像兔子一样会钻洞,也有和狼一样的利齿,为了不破坏它们值钱的皮毛,还不能用枪猎杀,所以,狐狸是一种非常难抓的猎物。

野生金雕捕猎狐狸
不过,曾经的驯鹰人,只要训练出一只足够凶猛且听话的金雕,就能靠捕猎养活一家人。
驯鹰人结伴出门捕猎的时候,只需要骑着马架着金雕就足够了。金雕不是宠物,在出远门的时候,驯鹰人是绝不会把它们装在笼子里的。
他们会用木头做一个Y字型支架,右手戴着结实的厚牛皮手套,用木头支架撑在马鞍上架着右手,好让金雕能稳稳的站在自己手臂上。

驯鹰人结伴捕猎
北方地广人稀,驯鹰人每次捕猎都要走上很远,而一只成年金雕的体重最轻都有五六公斤,如果没有这个支架,是绝对坚持不住很久的。
在赶路的时候,驯鹰人不会取下金雕的眼罩,也可以说从熬鹰开始,这个熟牛皮眼罩就会一直戴在金雕头上。除非是家养很久的金雕,不然就只有到捕猎的时候才会取下来。
戴着眼罩的金雕,引以为傲的视力失去了作用,它就只能紧紧抓住驯鹰人的手臂,也不会因为环境的改变或者突然看见猎物而情绪激动。
驯鹰人捕猎的时候,金雕都是作为杀手锏来用的。他们会先骑马找到并追赶猎物,通常会跑到比猎物地势更高的位置,方便金雕俯冲加速,然后才摘下金雕的眼罩,发出追击猎物的呼喊声。

长时间看不见任何东西的金雕,刚恢复视觉,就会立刻锁定距离最近最显眼的猎物,等驯鹰人一声令下,它们就会展翅扑向猎物,这也是俗语“不见兔子不撒鹰”的由来。

在游牧民族的观念里,广漠草原上只有狼才有资格作为最强的猎物,他们崇敬敢于直视太阳的鹰,也敬畏血性十足、凶猛忠诚的狼,因此,直到现代的猎鹰比赛,也会把成功猎到狼看做成为冠军的资格。
在过去,游牧民族以放牧为主要的生存手段,在他们生活的北方,只有动物的皮毛才能抵御冬季的严寒气候,也为了保护自己的牲畜不被野生动物捕食,因此,这些民族也就一直保持着打猎的习惯,驯鹰术也就是在这样的生活中逐渐发展的。

金雕大赛中最简单的是猎兔
根据目前的历史资料来看,游牧民族的统一是在元朝,据说驯鹰术也起源于这个时期,到现在已经传承了一千多年,只是如今的驯鹰术,却遇上了最重大的改变。
在传统的驯鹰术里,金雕的放生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驯鹰人养的是从金雕巢里选出来的小金雕,一般会在它七八岁的时候把它放归野外,如果驯鹰人养的是抓回来的成年金雕,那有时候只养一两年就会将它放生。

金雕大赛的中级难度是猎狐
金雕作为大型猛禽,生育率不高,一对金雕通常每年只能养育出一两只后代。驯鹰人放生金雕,主要的目的,就是不能让金雕种群的数量降低,也是游牧民族自古以来对大自然的尊敬。
不过,现在金雕已经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了,在没有许可证的情况下,私自捕捉、饲养野生金雕是违法的。

只有能猎狼的金雕才能成为冠军
所以,尽管驯鹰术在一些省份早已成为了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更在2021年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但很多老一辈的驯鹰人,因为没有相关许可证,还是不得不把自己驯服的金雕放生。
如今,在新疆、内蒙古等省的一些地方,合法的驯鹰术成为了一种文化展示项目,也是当地特色的旅游参观项目。而驯鹰也不一定都是金雕,海东青、鹞子、黄鹰等猛禽也可以被驯服。

吉林的驯鹰人养的是海东青
如果你去这些有驯鹰传统的地方旅游,倒是可以好好感受一下这种传承千年的文化,只是一定要牢记,这些猛禽都是“牢底坐穿鸟”哦!

点击下方👇“创速极风”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百科趣闻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