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收费带大家炒股

  [cp]为什么要去柏林?

  我在乌克兰的华人电报群里看到了这段话:

  难民一旦进入德国,立刻每个月能白拿449欧元零花钱。 此外,德政府还管吃管住,为难民提供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学习德语、学前教育直至大学毕业),并提供就业机会(全职工作后工资每月最少1200欧元,若有一技之长或者会什么手艺,每个月工资3500欧元起),工作5年后,可入德国籍,享受德国公民待遇。。。

  (参考数据:乌克兰人平均月工资650美元左右)[/cp]

  

  
  [cp]历史上看,人类解决危机(大的疫情,自然灾害,经济危机等等),只有两种方法:战争和通货膨胀。 ​​​[/cp]
  @jmdsjx 2022-03-11 06:27:20
  楼主早安,能难道您帮看下600190锦州港吗?昨天追高进的。
  -----------------------------
  这种现在是纯博傻性质了,后面我也不知道
  不过作为所谓的中俄贸易龙头,所谓龙头九命,估计应该能解套吧
  建议解套就跑或者被套5个点立刻止损

  买这种股,你自己事先要做一个预案,成功了如何如何,失败了如何如何
  而不是满奶子热血,看见拉升就热血沸腾一股脑上去了,收盘一看娘希匹
  然后到处问别人如何如何
  [cp]相爱容易相处难,善良贴心宽容的人更少,能跟你经历风雨的人少之又少,人们都喜欢锦上添花,不愿意风雨同舟。遇到一个好人,有良心、底线高的人很难,人都是自私的,只愿意满足自己的欲望、情绪、得失,很少会替别人考虑着想。不要把这些话告诉年轻人,他们知道了就不想再结婚了 ​​​[/cp]
  [cp]有些人一生都在追求真理、追求真爱,追求纯粹,他们疲惫不堪、遍体伤痕。他们想要的东西,只有在梦中才有,梦醒了,一无所有 ​​​[/cp]
  [cp]时代变了—一白猫黑猫与绿水青山

  许多家长崛起于“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年代,那个时候国家穷,先富起来是核心要务。现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牺牲环境和未来搞发展的做法已经不允许了,黑猫已经不受待见了。

  时代变了,功利主义形式主义已经不好使了。我们变了吗?是否还是急功近利那一套?是否还是面子工程那一套?

  大学生高分低能就业难,一些关键领域的人才缺口又非常紧张,靠文凭改变命运已经成为历史(以技术改变命运的大国工匠时代正在到来)。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降低了人生失误的容错率,一旦选错发展路线可能终生完败。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是否还要坚持刷题应试的荒谬路线?大好青春留下难以弥补的终生遗憾?

  如果家长是孩子的起跑线,家长与时俱进升级思维,指引孩子赢在未来,才是最先进的起跑线。

  顽固的家长,是孩子的天然大坑,而非优势起跑线。[/cp]
  A股又跪了
  俄乌经费大A出
  这股市分明是没得救了
  [cp]最近股市到底跌成什么样了呢?
  我有一个创业成功,30多岁退休专职从事投资的朋友,因为重仓了科技股,最近准备再出次出山创业了。 ​​​[/cp]

  
  [cp]不是所有跌的股票,都能涨回来的。比如中石油,从50元跌到3~4元,现在也是5元多。

  中石油一直正常经营。总部招聘,985博士或者硕士都很难入职,一直是毕业生心目很好的公司。

  可是,股价跌了就跌了,再也没起来。 ​​​[/cp]
  昨天4000多只上涨今天就4000多只下跌
  红了
  好了,好好过周末吧
  陪陪爱人孩子
  股市见鬼去吧
  [cp]早餐一定要吃。因为早晨与饮食消化相关的大肠经、胃经和脾经都在上午当令。比如,大肠经早晨5至7点当令;胃经为7-9点;脾经为9-11点。所以,吃早餐其实符合脏腑生化规律。现代研究亦发现,晨间进食能有效改善空腹血糖、减轻体重和肥胖、改善炎症,还能增加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其效果优于午间进食。 ​​​[/cp]
  [cp]天天上午巨亏100,下午拉回一大半变成亏20,刺激的不要不要的,每天晚上沉浸在暴富的错觉里,彷佛给了人一种运势来了,成为天选之子的感觉,严重有利于消费。 ​​​[/cp]
  [cp]【#收评# :创业板指午后V型反弹涨1.15% 新冠检测概念股掀涨停潮】财联社3月11日电,大盘午后V型反弹,三大指数全线翻红,创业板指领涨。盘面上,新冠检测概念股午后再度爆发,板块掀涨停潮。券商板块盘中异动拉升带动指数快速反弹,中银证券、华林证券涨停。电子身份证概念股异动拉升,创业板股雄帝科技涨停。总体上个股涨多跌少,两市超2800只个股上涨。沪深两市今日成交额10502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285亿。板块方面,新冠检测、农产品、新冠治疗、辅助生殖等板块涨幅居前,油气开采、托育服务、贵金属、电力、建筑装饰等板块跌幅居前。截止收盘,沪指涨0.41%,深成指涨0.62%,创业板指涨1.15%。[/cp]
  [cp]俄罗斯会把美国在乌克兰做生化武器试验的证据在联合国公开 ​​​[/cp]
  @jmdsjx 2022-03-11 06:27:20
  楼主早安,能难道您帮看下600190锦州港吗?昨天追高进的。
  -----------------------------
  现在无需我回复了啊,哈哈
  下周股市总的来说处于反弹,不要太计较一天的涨跌
  @狮子山 2022-03-10 21:22:25
  现在不要管外围了,A股进入反弹时间
  不要太计较单日的指数涨跌,好好做个股就好
  属于赚钱的黄金时间!!1111111111
  -----------------------------
  看见我这句话了吗?这样你就不会对今天上午的走势忧心忡忡了
  去年,同事看中概股涨得好,也携带10万块钱入市。

  今天,我无意间看见他的账上已有20万块,有点震惊地问他怎样做到的。

  他说:“前些日子又转进去30万。” ​​​​
  [cp]5块多钱的TCL科技,要不要?
  ​今天,TCL科技收于5.11元。这个价格相对于其历史高点10.26元(前复权),已经腰斩。即便如此,股价似乎仍缺乏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按理,TCL科技去年业绩不错,同比增长129%,股价该大涨才是。即便不大涨,也不该没完没了下跌。
  ​其实,TCL科技走到这一步,并非无迹可寻。去年前三季度,TCL科技业绩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到了第四季度,增长大幅放缓。因为面板价格上涨,已是强弩之末。
  ​现在,TCL科技面临这样的境地:一方面,一季度面板价格继续下跌,一季报业绩肯定不好看;另一方面,市场寄希望于公司半导体光伏及材料业务成为第二增长引擎,然而,能不能成为引擎,真的难说。
  ​这么看,就理解为何TCL科技目前仍难有作为,因为撬动TCL科技股价上涨的支点在哪里?大家都茫然。
  ​也有投资者认为,TCL科技本周已跌至250周线。在这个位置应当可以企稳,也可以介入。你觉得呢?[/cp]
  [cp]紧急提醒所有人!现在是3月11日星期五晚上8点,就在中国股市收盘后,市场传来了3个重要消息,每一个都与我们密切相关!下面赶紧跟大家分析一下。

  1、消息一:俄罗斯与乌克兰的会谈取得积极进展。

  当地时间3月11日,北京时间晚上7点30分,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俄罗斯与乌克兰的会谈取得了某些积极进展。受此消息影响,欧洲股市集体直线拉升,目前平均涨幅都在3%左右,美股指期货紧随其后,富时A50中国指数也跟随直线拉升。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好消息,尤其是对全球的资本市场来说,稳定才是最大的利好,俄乌谈判已经进行了好几轮,而这一次终于取得进展,那就意味着继续大规模的冲突基本上不会发生了。随着俄乌事件的不断发展,现在对全球股市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弱,这件事总会有个结局,而全球股市也会在随后收复前期的下跌,继续按照自己的轨迹运行。这对我们A股来说,当然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

  2、消息二:3月12日起上海市中小学调整为线上教学,幼儿园、托儿所停止幼儿入园!

  就在今天下午,上海市政府决定,3月12日起,全市中小学全部调整为线上教学,幼儿园、托儿所停止幼儿入园,各类培训机构和托育机构不得开展线下培训和托育服务,后续安排将视疫情情况变化,及时作出调整并向社会公布。

  上海这一波,确实是始料未及,上海市政府也公开明确表示是“管理疏漏”。上海疫情防控难度本来就比较大,人口多,流动大,但是前几次上海都做的非常好,这次相信也会很好的解决。现在有些传言说上海要封城,如果就此封城,疫情虽然会很快被控制住,但是,还是希望上海能够在“清零”与“减少影响社会运行”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我相信国际大都市上海还是有这个能力的!

  3、消息三:国家卫健委印发《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居民可购买试剂自测。

  为了指导各地科学合理应用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规范抗原检测阳性后的处置管理,进一步提高“早发现”能力,国家卫健委明确提出,居民可以购买试剂自测。

  自测不是问题,方便了自己,也避免了集中检测带来的风险,但关键是自测没有报告,到公共场所别人不承认,所以自测的目的就是让你随时可以发现自己有没有感染 ,早发现早上报,早隔离 早治疗,以防止传染别人。

  目前泰国现状就是可以自己检测,发现确诊后自己在家隔离治疗,面对疫情,人人有责,希望大家能够携起手来,共度难关!

  最后再简单说一下大盘,今天大盘只所以能够尾盘拉起,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金融板块集体异动拉升所致,沉寂了很久的银行、保险和券商板块,终于开始起来干活了,今天大盘再次化险为夷,其实是主力高度控盘的结果,当前市场,主力控盘程度已经达到了历史相当高的水平,现在就差一股东风了。

  下周是美联储议息会议icon召开的时间,我相信整个市场都在等待这件事情的最终落地,所以下周走势也将会异常精彩,但是不管怎样走,你现在心理要明白,当前市场处于非常低的位置,要好好珍惜手中的筹码,不然像今天下午这种拉升,你要是割肉跑了,岂不是很尴尬?

  好了,以上都是我个人的一些观点,与大家简单分享一下,看完点赞是美德![/cp]
  [cp]爱情仅是感情的事,婚姻却是感情、理智、意志三方面通力合作的结果。因此,幸福的婚姻必定比幸福的爱情稀少得多。理想的夫妇关系是情人、朋友、伴侣三者合一的关系,兼有情人的热烈、朋友的宽容和伴侣的体贴。三者缺一,便有点美中不足。然而,既然世上许多婚姻竟是三者全无,你若能拥有三者之一也就应当知足了。[/cp]
  [cp]疫情线发散,主流是新冠药概念和核酸检测(抗原自测),分支有抗流感、仿制药、中药、CXO概念,延伸轮动,预制菜是宅家概念。今天的旅游轮动,属于后疫情线,本质是由抗原自测放开,资金炒作的是未来开放预期。
  经过周末发酵,下周抗原自测可能会再度火热,主因还是想象力太大了。九安医疗打出的15倍空间,今日龙头是万孚生物icon,华大基因属中军,这两个是已经有硬逻辑的。那资金会打造一个有预期的抗原自测换手龙头,明德、华盛昌、塞力等都会竞争,可转债这块有万孚转债、塞力转债。
  如果开得太一致,则需要耐心等分歧。
  这里疫情线又是主线了。

  大金融,今天在绝处护盘。中午分析的时候,有思考过如果跳水,会有资金去博弈护盘。领涨龙头是中银证券,预期周一是一字,EW局势又有缓和迹象,如果不用护盘了,那这里券商周一就不能追,主线在疫情,指数筑底的过程就不会那么顺畅。[/cp]
  [cp]问:涨妈您好,有个小秘密㊙️问题不知道能否回答,不知道问谁。我们女同事经常聊天,她们说找老公要找身高180cm房子180平米还有那个180mm,我前两任男友都没有达到180,现任第三个男友也没有,难道是我命不好吗?女同事她们能找到吗?

  答:这是个段子你还当真了,正常的男人平均
  是12.9厘米左右。这是医学常识。[/cp]
  几个朋友的孩子在北京、上海,体制内的单位,初期很风光。两三年后都颇有焦虑。

  年轻夫妻二人,每人每年20万合计年收入40万元。公积金大概每年合计18万元。那么每年能拿出来还房贷的大概36万元(含公积金)。

  500万元的房子,年息4%。合计结婚装修车辆80万元。双方父母家庭合计赞助150万元,借钱交首付,合计实际为小家庭支付房款70万元。这样剩余430万元房贷要还,还有4%年息,每年36万元大概要26年,实际大概20年能还完。

  问题是现在流行婚前自购房,普通家庭怎么能拿的出300-500万元房款?

  所以,现在的年轻人开始“回流”,不再盲目留在京沪大城市。而是纷纷去省会二线城市、回家乡。

  很多时候,说说容易,几百万元哪有那么多普通家庭能拿的出来?年轻人20来岁背上几百万元房贷心理压力会非常大。

  非常大的大学生都是大一大二大三豪言壮志,大四研究生还是回到了二三线城市。

  从古至今,除了少数的时间,人类到最好地区迁移成本都很高,大多数都是从生到死在一个地方


  

  
  [cp]据悉,今年全国有457万考研大军,而院校计划招生人数只有110万左右,这意味着考研将有300万人落榜,残酷啊 ​​​

  #考研将有300万人落榜# ​​​[/cp]
  想在晚上八点到十点找个兼职的体力工作,大家有什么推荐的
  [cp]【新冠特效药目前信息】信息主要来自于药明,观点仅仅来自于他们(观点不一定对,不构成任何投资参考)(转)

  1. 这次国内omicron来的太急了。口服不太可能走其他创新路线、重做原理和人群大规模验证。
  有3CL的储备、快速推进是上策。
  但我们国家3CL要考虑、如何比辉瑞做得好。至少不能更差。

  中国的3CL来自于两个地方,药明康德DDSU、上海药物所。
  大家去年开始就开始琢磨辉瑞路线(3CL口服)和merck路线。
  11月份开始看到merck数据不如3CL好、主动放弃,开始全力聚焦3CL。

  上海药物所给出了3个口服3CL,分别是给了前沿(前沿本来自己就有注射3CL)、先声药业、君实。上海药物所的分子是改辉瑞为主,因此需要联用利托那韦。

  药明康德DDSU给出了4个口服3CL,已知给到的是广生堂、众生药业;另2个不知道

  上海药物所做3CL要早一些,比DDSU动手快。但是DDSU一直在做me-better。
  DDSU给广生堂的3CL还需要联用利托那韦。之后后面的分子、不需要联用利托那韦(众生 济川 正大天晴)。

  辉瑞3CL联用利托那韦,是为了压一下CYP3靶点、防止3CL过早在人体肝脏内降解、未生效就降解掉了。

  如果众生这几家这个3CL不需要联用利托那韦,全球也是有竞争力的。

  2. 张文宏的口径,“即将临床、小分子口服、中国创新”,指的其实是君实的vv116,并不是3CL路线的。
  乌兹别克斯坦批了EUA,应该是数据不错,但谁都没看到。
  君实本应周四(13号)附近发公告上中国3期桥接,但是医院的遗传办、卡了,还得批完遗传办伦理,才可以推中国的3期临床。
  君实内部,新冠项目完全隔离,同事们之间也问不清楚。张文宏发言才知道君实一直这么重视。

  3. 目前众生、君实的PCC定了,在做ind enabling,攻毒。
  众生问到是跟院士合作,猜测可能就是终南山。因为呼吸领域就俩院士,北边王辰、南边钟南山。

  如果众生在攻毒,那按照20年疫苗的速度,猜测有可能22年5月底6月初拿到临床批件,Q2-Q3上人,做EUA快速获批销售。

  因为众生的口服3CL是不需要联用利托那韦的,进度比药物所那几个模仿辉瑞的慢(君实 前沿 先声)。
  不排除君实们可能Q1能拿到临床批件,Q2上人。

  攻毒都需要P4实验室资源,紧俏(武汉 药科院 昆明)。有行政资源的有优势。

  4. 鼻喷PK走上呼吸道,Omicron原理上优势很大,但是已经有明显的3CL在做了,做鼻喷对于体内PK药效分太难把控了。所以翰宇等很难快速推进。

  5. 辉瑞放了一些国家、即40多个第三世界国家的专利授权。不给中国。中国在MPP组织中,被列为了中高收入国家中国,不会拿到的。政治层面也不可能。

  6. 如果拼速度,小分子药而言,广生堂、济川执行力较差;君实 前沿 众生 正大天晴有过往经验,执行力较好。
  如果拼全球竞争力,不需要联用利托那韦(众生)是一定要解决的问题。

  7. 即将上市的科创板新股,盟科药业,也有3CL。进度未知。是个好公司。

  8. 舒泰神是补体药物。副作用大,也不是口服。很难想象能铺开给群众。

  9. 真实生物国内临床做完了,本应12月揭盲,至今没东西。猜测数据不好。否则12月拓新药业理应有2波。

  10. 推荐关注君实、众生、前沿生物;次关注广生堂、济川、先声H。

  注意利托那韦的风险(森萱系)。[/cp]
  @ty_仲夏夜559 2022-03-12 14:36:35
  目前来看,楼主推荐的周股只要能拿住两周,设定个止盈,无惧短期涨跌,大多数收益都相当好,涨停不在少数。反而5个点止损原则避开了后期大涨。哈哈
  -----------------------------
  5个点止损是自我保护措施,免得有人被套严重了过来叽叽歪歪
  这两天歇一下,懒得为了陌生人赚钱而自己承担压力了
  [cp]昨天考研国家线公布,迅速登上热搜榜首的位置。

  我查了一下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2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有457万人报名,比去年增加了80万,增幅超21%;相比5年前、也即2017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增加了256万,增幅127%

  与此同时,今年应届生数量首次超过1000w,达到1020w,比去年增加120w

  很显然,越来越庞大的毕业生群体,在往各个方向突围,结果就是考研、考公、考教师资格证,人数都创历史新高

  研究生、博士生都找不到工作,归根结底还是我们这个社会不需要这么多高学历的人,社会转型并未成功,大多数产业还是在搞低级趣味的竞争

  说说我身边的事吧

  我小姨子大前年不想上班了,在外地体制内干了5年,虽然是体制内,但是经常需要应酬,一个女孩子不喜欢这种生活

  问我怎么办?

  我说你别考研了,虽然你是重点211本科毕业的,但是凭你现在的状态,你考不过在校生,文科研究生稍微热门一点的学校和专业,动不动面试线400分起步

  我说,你还是出国吧

  出国倒是很顺利,雅思考了7分,然后申香港、澳大利亚、新加坡的学校,都过了,随便选了一个学费低的就出去了

  水个硕士学位很容易,花点钱的事儿

  去年下半年回来,重获应届生身份

  但文科生,还是女生,简直是求职噩梦,投出去的简历石沉大海,只能一门心思考公

  先是国考,136,没进面试

  然后市考,150+,也没进面试,好歹有职位可以调剂,某区街道办,然后准备面试,这周一公布被录取,前天体检通过,算是上岸了,至少解决户口,有口饭吃,很知足了

  小姨子体检的时候,遇到2个北大的,1个人大的,其他那几个没问,估计学校也应该不差,都是一起被招进街道办的,总共8个人,都是女生,大家交流了之前的求职经历,几乎都一模一样,文科硕士女生找工作是难上加难

  想当年我毕业那个时候,好点的大学毕业生根本没人愿意去街道办,随便考,只要别太差,都能被录取,现在变成了香饽饽,还得是名校的了

  学历的贬值速度,跟房价的上涨速度差不多,只不过一个朝下,一个朝上

  这太操蛋了[/cp]

  
  二十年前在深圳工作的时候,一个客户的儿子被拐,几年后她在马路边看到一个男孩乞讨,背后有团伙那种,手已经被人砍掉,非常可怜。她从直觉上认为那个男孩是走失的儿子,但是眼前的一幕她无法接受,犹豫了一下,她没敢认,失魂落魄的回到家里,从此一蹶不振。人生啊,好苦~
  这两年,很多人活得艰辛,但是没有人关心他们的处境、他们的未来、他们的辛酸
  [cp]各地疫情还是比较严重的,吉林市市长都被免职了,这让其他省市的防控压力很大。一向佛系的上海,中小学都开始改上网课;深圳下周原则上居家办公,全面暂停堂食。

  为了应对疫情新形势,国家药监局审批了自测版的新冠检测试剂。看来,九安医疗,万孚生物,中国医药等新冠检测和新冠特效药概念,周一仍要继续发飙。不能去餐馆堂食,国联水产等预制菜题材,也有望再来一波。

  从香港的教训来看,新冠的死亡率依然比较高,主因之一是疫苗普及率低。接种疫苗的话,死亡率就接近流感了。为了健康,很多此前硬抗的人,近期会去打疫苗了。

  新冠病毒抗原检测方案正式发布

  抗原检测上游(抗原抗体):诺唯赞、菲鹏生物、义翘神州、百普赛斯;

  抗原检测中游(关注胶体金检测获批快的):万孚生物、华大基因、奥泰生物、新产业、东方生物、九安医疗、博拓生物、鱼跃医疗等;

  抗原检测下游(药店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益丰药房、老百姓、大参林、一心堂;

  国内新冠特效药:以岭药业、君实生物(vv116下半年有望报产)、舒泰神(Ca5抗体药处于III期临床,试验预计8月份结束)、前沿生物(3cl蛋白酶抑制剂即将披露I期数据),先声药业(临床前)、众生药业(临床前)、云顶新耀(临床前)、歌礼药业(临床前)、翰宇药业(临床前);

  辉瑞新冠药中间体:新和成、美诺华、普洛药业、乐普医疗、金城医药等。#股票##今日看盘##财经#[/cp]
  [cp]疫情方面,孙副总理开会做出了明确指示,继续动态清零不动摇,同时要把最近的局部疫情快速处置下去,这是官方非常明确的态度。我们也可以看到,失职缺位的地方领导被就地免职,所以不用怀疑动态清零短期是否会有所改变。

  从外部数据来看,疫情并不会因为躺平,全感染一次就消失,刚刚看到苏格兰的数据,还在持续高发。只是已然躺平了,只能当这事不存在,接受概率性的死亡风险而已。
  香港和咱们各方面都比较一致,香港消极抗疫带来的死亡率确实不低。前几天看过一个可视化分析,传播率和死亡率最高的,都是在高密度的低收入区域。简而言之,先死穷人老人。
  香港的医疗条件还是很好的,医疗过度私有化在抗疫过程是减分。港府作为力度不如内地,但公务员素质和市民素质(有病自己扛)还是可以的。从整体抗疫水平来看,香港不会低于一个二三线城市。我们也可以用香港作为样本,来推演贸然放开的结局。一线城市有足够的床位数和医护,死亡率会低一些,二三线次之。三四线及广大农村,死亡率会快速上升。

  柳叶刀这几天也有文章推算“超额死亡”,按柳叶刀的算法,实际造成的死亡人口,是官方统计口径的三倍左右。这个其实也很好理解,以往按照人口结构,一年死多少人。然后新冠来了,一年死多少。多出来的,便是新冠带走的,不管你官方怎么统计,事实是多死了那么多。
  除了刚性的超额死亡,还有便是后遗症的研究。3.10英国研究机构出了报告,这个报告是用医学影像学证据支持的,所以老百姓也能看懂。结论很直接,新冠患者有一定概率脑部出现至少是局部萎缩。至于这个萎缩是否可逆,以及现在的流行版本也会造成这种影响,这个研究还没有进一步的样本和数据。毕竟病毒变化太快,等你有间隔时间足够的患者样本时,病毒又是另一个版本了。但至少这个研究说明了,新冠会造成比流感更为深远的后遗症影响。

  逝去的生命和幸存患者的健康,是全人类付出的“代价”,用代价这个词汇,是因为代价一旦付出,便不可逆。

  我们是全球唯一幸存的,还能通过疾控手段保证不付出巨大“代价”的国家。但从经济层面上来看,随着病毒R0变高,管控造成的经济影响越来越大。第一年冲击的是武汉,第二年反复虐哈尔滨,然后是郑州和西安。而今年冲击的直接是深圳和上海。

  从租售比和开年后的租金环比角度来看,1000万毕业生还没有走出校门,就业压力就已经来了。政府能做的一直在做,工商口的朋友说,早就开始关注,申请注销的小微,都会看有没有纾困的可能。小微贷款也一直在放,放到今年,实际上能放的都已经放过了。所以今年信贷的重点也调整到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毕竟大中型制造业企业,能拉动上下游大量的就业。灵活就业部分,大家也能看到政策的各种倾斜。但即使这样,整个经济的景气度还是提不上来。
  或许真的躺平,经济也一样好不到哪去,你去看欧洲的经济数据,依旧是通胀高企,经济展望低迷,唯一能看到的积极变化,是失业率降低。

  经济发展和生活便利度,是积极抗议要付出的“对价”,用对价这个词,是因为对价不是永久伤害,是可修复的。

  实际上我们现在在讨论抗疫政策的两面性,是在“对价”和“代价”之间权衡利弊。
  我也发现了一个现象,往往是生活条件好,比如说能居住在卫生条件好,密度低的,床位数高的人,会主张全社会付出“代价”以换取低对价。而生活在医疗保障不高之处的人,会主张继续严控。
  更为通俗一点说,富人本身就风偏高医疗保障好,希望早点结束这个事,多获取生活便利度和经济利益,毕竟他们有自我保障的能力。而生活质量本来就不高的人,则希望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会安全保障,毕竟,放开了他也不会多几个钱,反而可能丢了命。
  这点没啥好杠的,大家都是做股票的,有钱的可以用资金优势引导盘面,走独立趋势赚钱。没钱的更依赖大盘走得好能跟着混点平均收益。

  所以,基于基本盘的考量,在经济增速还可以稳步做到5以上时,抗疫政策是可以继续持续的。这种持续的目的,是争取时间。争取时间研究更强版本的疫苗、特效药,以及形成更好的临床诊疗经验。至少我们先看完香港的整个变化过程,会心里更有底。

  作为一个不得不从投资角度看到新冠的普通人,我更关心这个事情会带来的长远影响。
  固然抗疫是施政的成功,但是否将来所有社会事务,都会照着抗疫来?如果所有事情都指望政府,那么将来财政所要背的负担会越来越重。复盘以往几十年,政府的财政上杠杆,在关键时候都是起托底作用的。但如果将来事事指望政府,政府职能越做越大,从整个国民经济上看,财政积极空间就会长趋势下降,这从国民经济的长期动力来看,不是好事。

  此外,如果到了一定时间节点,要逐步放开时,我们内部是否会出现认知不同、视角不同、利益站位不同而导致的舆论分歧乃至社会阶层分歧?这个问题也需要提前思考。
  假如有一天真的放开了,不得不面对“代价”的问题。那么我们至少不能去否定那么多人为之付出的努力,不能去否定全国上下凝聚一心抗疫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而且,我们也必须接受,在那一时刻来临时,有自我保障能力的人群,得到的社会资源少一些,以保证有更多的资源去覆盖那些没有自我保障能力的人,实现全社会的最少“代价”。

  至于目前,戴好口罩上好班配合流调是最佳的选择。国家大,人口多,各个阶层的诉求也不一致,全社会要凝聚力量,求同存异才行,每一步都要特别谨慎。总之希望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能找到一条出路,少付出“对价”,尽量不付出“代价”。[/cp]

  
  [cp]劝大家能生二胎一定生。今天在医院看到一个独生子女的无助,我泪奔了。 今天在医院门诊,看见一个40多岁的女士 ,带着80岁左右高龄的父母来医院同时办理住院手续。 母亲是老年痴呆。在家里经常吃药就会乱吃。今天又吃错药了,需要在医院住院。 父亲有高血压,糖尿病,好像是引起肾衰了,必须要住院治疗。 女土就把父母都带来,想在医院找护工住院,在办理入院手续的时候。医院说没有护工,需要她自己找。没有陪伴就办不了住院手续。 而现在是疫情期,陪伴也要先做核酸检查。才能进住院部陪伴病人,这女士也不知道一时半会去哪里找两个护工。 看起来这女士应该是单位上班的。穿着这些都比较得体,看起来比较知性。 女士一会叫母亲不要乱走。母亲根本不理她的,自己就在医院乱走,嘴上还不停的一直在骂人, 女士急得在医院一个人照顾她母亲都走不开,还不要说去找护工。 女土父亲病得也不轻,一说话就喘大气,走路都走不了,就直接在门诊椅子上坐着,也没力气招呼老太太婆。女士招呼了一会母亲。急得大汗淋漓的回来坐下跟父亲说,我这会儿都不知道怎么办了,没人陪伴医院不给我们办住院手续,我也走不开去找人,你也招呼不了老太婆,我找谁商量嘛,这会儿我要是有个兄弟姐妹该多好哟。当初你们为什么就不多生一个孩子嘛,害得我现在这么难。 父亲喘着粗气小声的回答,当时那个时候多生一个工作都要除脱,早知道今天你那么难,当时我就是不要工作也该多生两个孩子。 我听到父子俩的对话,当场我就泪奔啦,真的感觉到那个女士的无助。 所以劝现在有条件能生两个孩子的一定要生两孩。不要年轻的觉得丁克或者一个孩子压力小,负担轻,其实老了的时候就没得后悔药卖了。大家说对不对呢?欢迎一起交流讨论。[/cp]

  

  
  这一波疫情来势汹汹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