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省份发布调查数据,一些地方阳性感染率在60%以上。有些地方仍处于不断上升期,预计1月初达到感染高峰。
2022年12月30日晚间海南省疾控中心发文介绍,截至12月27日12时,共有33682人填写了第二轮海南省新冠病毒感染情况网络调查问卷。分析称,调查对象中有35.5%的人在12月19-25日期间感染新冠病毒,较上轮(12月12-18日)感染率(5.6%)上升5.3倍。此外,30日,海南省新冠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近日,海南省每日新增新冠感染人数处于高位波动期,全省预计感染率已达50%。三亚市、海口市整体上已过感染高峰。
浙江多地近日召开发布会,通报感染情况。12月28日下午,衢州市新冠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衢州市目前总体感染率约占总人口的30%-35%,并于2022年12月底进入感染高峰期,2023年1月初(元旦左右)达到第一波高峰,并进入高位平台期,可能在1月底(春节后一周)达到第二波高峰,同时,在达到感染高峰后一周左右,可能出现重症高峰。舟山市估算全市目前感染人数比例达到30%至40%,总感染人数接近40万人,估计于12月底进入疫情高位平台期,高峰期维持一周左右。
四川内江、资阳两地疾控部门对外公布了新冠感染情况问卷调查结果。2022年12月23日至25日,内江市共计37114人参与了调查,感染率为69.09%。资阳市共有4904人参加调查,感染率为67.66%。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书记、研究员唐雪峰:根据调查结果综合研判,我们认为四川省居民的整体感染发病已超过八成,全省感染发病的高峰应该已经过了,当前正处于防重症降病亡的关键时期。春节前后可能会由于返乡和返工潮,疫情可能会出现小幅反弹。
陈赛娟专家团队和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范小红团队初步判断,此轮奥密克戎疫情感染人数于2023年元旦前后在北京、广州、上海、重庆等城市接近尾声。
基于对重庆市主城区和郊区数据的数学模拟分析,研究团队认为,疫情峰值在郊区有所延后,且其感染峰值将在春运期间因疫情扩散加速而显著增强。对于四川、陕西、甘肃、青海等省,估计在农村和中小城镇地区的感染峰值将于2023年1月中下旬出现。
北京、上海等城市第一波感染发病高峰已经过,第二波会来么?
关于第二波感染高峰何时能来到,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看法,最大的争议就在于,我国的第一波感染率比较高,部分大型城市感染率超过60%,远远超出了世界上其他国家第一波感染高峰平均30%左右的感染率。
不过,第一波感染率高,引发问题的同时,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就是可以迅速提高全民免疫的水平,从而推迟第二波感染高峰的时间,或者降低第二波的感染率。
但是,目前摆在所有人面前有两个最大变数,有可能会导致第二波疫情提前到来:
01
春运来临,加速人口流动,有利于病毒扩散
前2年春运处于管控时期时,都是提倡就地过年,人口的流动性得到压缩。
但是全面放开之后,再加上很多人都已经阳康一波了,对于病毒的重视程度也会降低,今年春运可能会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从各省的数据来看,城市的感染率要高于农村,因为农村人口比较分散、流动性也比城市要低,所以普遍感染率低于城市。
但是随着春节的到来,大量的人口从城市迁移到农村,还有就是春节期间的聚餐、交往频次增加,都是有利于病毒的传播。
所以张文宏等专家就提醒,春节期间是一个重要的时期,有可能会引发第二波的感染高峰。
02
国外多种毒株侵入中国
元旦期间最火的“XBB1.5”在美国大面积传播,美国研究结果显示,奥密克戎亚型毒株XBB.1.5等变异毒株的增加可能“进一步削弱当前新冠疫苗的效力,并导致突破性的感染和再次感染的激增”。短短一周的时间,就造成美国的感染率翻倍,成为“最强毒株”,目前已经登陆上海。此外,还有在日本肆虐攻击属性极强的“地狱犬”代号BQ.1.1毒株,目前国外高发的毒株致病性和之前的毒株差不多,但免疫逃逸能力增加了。因此造成的病毒传播速度可能比之前更快。
图片来源:美国 CDC
相比感染高峰,我们其实更应该关注重症高峰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常务副院长裘云庆指出,按照病毒的发展规律来看,重症高峰一般会在感染高峰出现的2周到3周后出现。防疫的工作重心应该已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面对可能到来的重症高峰,如何更好地保护下列高风险人群?
1、老年人:尤其是年龄≥65岁,或在养老机构居住的人员。新冠病毒通过与人体细胞的ACE2受体结合入侵人体,有研究表明,人体肺组织表面的ACE2受体的含量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多,这就相当于病毒的入侵门户也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更容易发生重症。
2、未接种新冠疫苗人员:上海今年3月到6月疫情期间,与未接种疫苗者相比,60岁以上完成加强免疫人群死亡风险降低98.08%,80岁以上完成加强免疫人群死亡风险降低95.83%;对于80岁以上的老年人,如果1剂疫苗都不接种,死亡风险大概是14.7%;如果接种1剂疫苗,死亡风险降到了7.16%;如果接种3剂疫苗,死亡风险可降到1.5%。
3、患有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神经认知障碍、肥胖症等):基础病患者勿随意停药,避免基础疾病加重,一旦感觉基础疾病加重或无法控制,应该立即就诊。
4、应用各种形式的免疫抑制人群(肿瘤放化疗、器官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先天性免疫缺陷、HIV感染、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使用者等):这类人群病情复杂,加上自身免疫功能低下,感染新冠病毒后可能发生病毒体内的播散,还可能重叠细菌感染,最好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感染;
5、其他:妊娠和肝病患者等。
很多新冠病毒感染者选择居家治疗,当高风险人群出现以下情况时,病情可能相对较重,应该及时就医:
1、出现呼吸困难、气促等症状;
2、药物治疗后体温持续>38.5℃,超过3天;
3、原本基础疾病明显加重,且不能控制;
4、儿童患者:出现嗜睡、持续拒食、喂养困难、持续呕吐/腹泻,治疗不缓解超过2天;
5、孕妇:出现头痛、头晕、胸闷、气短,或出现腹痛、阴道流液/出血、胎动异常等。
另外,同济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刘辉国教授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称。“血氧饱和度是评价新冠感染患者是否出现缺氧,是否出现呼吸衰竭的一个重要指标,往往也提示患者是否为重症或者是危重症。血氧饱和度低于92%,医生就需要紧急处理和纠正。”
因此,高风险人群居家可以准备一个血氧仪和负氧机以备不时之需,血氧仪夹在手指上就可以监测血氧情况,如果缺氧可以使用家用制氧机来补充氧气,提升血氧饱和度,可以为及时到医院就诊多争取些时间。及时发现老人沉默性缺氧,关键时刻可以延长救治时间。
END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现货血氧仪,当天发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