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领域有两个王者,“众病之王”是癌症,“慢病之王”是糖尿病。
提起糖尿病,我们肯定不陌生,中国常见三大慢病之一(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在我国,每 10 个成年人中就有 1 个糖尿病患者;每 3 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糖尿病前期,名副其实的“慢病之王”。
在很多人印象里,糖尿病是「老年病」。但实际上,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患上了糖尿病。
切胃的杨天真、退役的 UZI,一个是手眼通天的经纪人,一个是光环傍身的电竞选手,都难逃糖尿病的魔爪,这表面上是个例,实际上却是当代年轻人的缩影,加班、熬夜、久坐、饮食不规律,每一种都可能是糖尿病的成因,而每一种也都是我们正在面对的生活。
为什么糖尿病被称为“慢病之王”
首先,糖尿病极难治愈,病情通常只能尽量延缓恶化,几乎不可能逆转。
患病之后,特别是病情长期得不到控制的糖尿病患者,身体会变得千疮百孔、非常脆弱,不仅更容易得视网膜病变、肾脏衰竭(进而发展为尿毒症)、糖尿病足以及心脑血管(如心衰、心肌梗死、脑卒中等)、性功能障碍、癌症,就连尚未消停下来的新冠肺炎,也是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成为重症、甚至死亡。
我国现有糖尿病成年患病人数为1.16亿,每年约有83万人死于糖尿病并发症。而一个没有得到良好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几乎一定会在10年内患上各种并发症。
同时,如果一个其他疾病的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那治疗的复杂性也会大大增加,可能很多常规的治疗手段就都没法用了。如果需要动手术,也会因为血管被糖尿病损伤而大大增加手术的风险。
因此,尽管我们的生活条件在改善、平均寿命在延长,但都没有改变糖尿病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慢性病之王」的进程—— 一旦被它找上,就很难摆脱。
简述糖尿病致病原理
中国将糖尿病主要分一型、二型、妊娠型和特殊性糖尿病等,病发率较高为二型糖尿病,占90%左右。
一、一型糖尿病主要特点是胰岛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出现了严重缺乏的情况,而胰岛素主要是用来降低血糖的,胰岛素都分泌不足了,自然就会导致血糖升高。1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病年龄通常来说比较年轻,有可能是几岁的孩子或者是十几岁的青少年,目前有一些成年人会发现患一型糖尿病。
二、二型糖尿病
主要特点是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以及出现了胰岛素抵抗的情况,也就是说患者有足量的胰岛素分泌,但是由于某种原因导致我们机体对于分泌的胰岛素不够敏感,不能够有效的利用胰岛素来降低血糖,二型糖尿病出现几率较高,目前糖尿病人群中大概出现几率超过百分之九十。
三、妊娠型糖尿病这是怀孕期间出现糖尿病,出现几率约在20%~30%左右。一般无需接受特殊治疗。
四、特殊类型糖尿病特殊性糖尿病主要因内分泌出现异常,导致血糖逐渐升高,病人需长时间服用糖皮质激素,最终出现类固醇性糖尿病,较罕见。
导致糖尿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有两大方面:
一、家族遗传易感性
无论是一型糖尿病患者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自己直系亲属中有好几位已经得了糖尿病,尤其是当自己出现了典型的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等症状的时候,就需要去医院抽血化验血糖,以排除糖尿病的可能
二、是环境因素
一型糖尿病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指病毒等抗原物质,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得了感冒、腮腺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话,如果不及时进行抗病毒感染治疗,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了自身免疫性反应,从而体内产生了直接针对胰岛β细胞的抗体,直接损害我们的胰岛β细胞,从而造成胰岛素绝对分泌不足的情况产生。
二型糖尿病的主要致病环境因素分别是肥胖、运动不足以及不健康饮食所导致的,这些环境因素的最终结果导向,就是使患者出现胰岛素抵抗或者是胰岛素不敏感的情况发生。比如像肥胖,尤其对于内脏脂肪比较多的腹型肥胖患者来说,就会出现细胞膜上的受体数目减少以及亲和力下降等情况的发生,从而造成患者出现胰岛素抵抗。
图片来源: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手册(2022)
糖尿病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却可以说非常的简单直接:主要看血液里的糖分的浓度。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简单来说:一个正常人在空腹的时候,血糖浓度不超过6.1mmol/L(110mg/dL为世界通用血糖衡量标准单位)。吃完饭两小时之后,糖分消化吸收进入血液,血糖浓度会有所升高,但是也不会超过7.8mmol/L(140mg/dL)。这个浓度其实很低,大概相当于可乐含糖量的1/200。
如果一个人测糖后这两个数字分别超过了7 mmol/L和11.1 mmol/L,那么就可以明确的诊断为糖尿病。如果血糖指标介于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之间,就是糖尿病前期,也就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灰色地带。
此外,对于糖尿病患者也有分级,分为轻度糖尿病、中度糖尿病、重度糖尿病,具体参考数据如下:
轻度糖尿病:7.0~8.4 mmol/L
中度糖尿病:8.4~10.1 mmol/L
重度糖尿病:>10.11 mmol/L
糖尿病早筛预防
具有下列任何一个及以上的糖尿病危险因素者,可视为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1)有糖尿病前期史;(2)年龄≥40岁;(3)BMI≥24 kg/m2和/或向心性(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4)一级亲属(父母、同胞、子女)有糖尿病史;(5)缺乏体力活动者;(6)有巨大儿分娩史或有GDM病史的女性;(7)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史的女性;(8)有黑棘皮病者;(9)有高血压史,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者;(10)HDL-C<0.90 mmol/L和/或TG>2.22 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者;(11)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史;(12)有类固醇类药物使用史;(13)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或抗抑郁药物治疗。
符合上述糖尿病危险因素,想要科学并且正规地监测血糖,建议家中配置一台血糖监测仪。
居家血糖监测方案
监测血糖频率要因人而异,应根据患者不同的治疗方案以及血糖控制情况选择不同的监测频率。
1. 基础胰岛素治疗患者:例如睡前一次甘精胰岛素注射治疗,可每周监测3天空腹血糖,每2~4周复诊1次,复诊前1天加测包括三餐后2小时及睡前共5个时间点的血糖谱。而对于每日两次预混胰岛素治疗患者,可每周监测3天的空腹血糖和晚餐前血糖,其他同前。
2. 非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一般可每1~2周抽查3天的血糖:例如周一监测早餐前后血糖,周三监测午餐前后血糖,周六监测晚餐前后血糖,用以帮助患者了解饮食和相关治疗措施对血糖水平的影响。
糖尿病患者就诊
糖尿病患者应在内分泌科或糖尿病专科就诊。普通三级医院或部分二级医院均设有糖尿病专科,部分医院设有糖尿病亚专科。糖尿病亚专科针对患有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开放,如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底病变等患者。糖尿病专科对糖尿病患者综合管理及治疗,医生不仅帮助患者控制、监测血糖,同时也会监测血压、血脂,从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等方面帮助患者控制病情,防止患者产生并发症。
全国医院内分泌专科TOP10排行榜
END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三诺家用精准血糖尿酸检测仪
往期回顾
REVIEW
中国癌症的特点
不可不知胰腺癌的早期信号
那些炎症会引发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