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的体检季,很多伙伴都在后台咨询体检事宜,拿出来各种各样的体检套餐来问,“这个体检能查出癌症么?”、“那些项目是针对癌症的?”,今天小编总结了一些常见癌症筛查问题以及总结了一份国家防癌指南中对癌症的标准检查项目。
为什么要做癌症筛查?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中国人民健康及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人数位居世界之首,且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据GLOBOCAN 2020数据估算,中国仅2020年就有超过450万例新增恶性肿瘤确诊患者,并有约300万例患者死于恶性肿瘤,分别占2020年全球新增恶性肿瘤确诊和死亡患者的23.7%和30.2%。恶性肿瘤已成为中国城乡居民的主要死因之一。
90%以上的癌症在潜伏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当出现明显症状就医时,常常就已经到了中晚期,所以靠症状来发现早期癌症是不靠谱的。
随着仪器设备的发展,很多癌症早期就能被现代检查技术发现,使得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成为可能。例如,胃镜筛查在日本已经非常普及,这也使得日本胃癌患者早期诊断率为80%,远远高于我国不到20%的最主要原因;肠镜筛查在美国已经非常普及,这也是美国结直肠癌患者早期诊断率达到70%,远远高于我国30%的最主要原因。
所以,癌症如果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根本无需谈癌色变!
中国成人男女高发癌症五年生存率
肿瘤标志物能筛查出癌症么?
我们经常在体检套餐中看到【肿瘤标志物】检测,这个能查出癌症么?
肿瘤标志物是指由肿瘤细胞产生或是由机体对肿瘤组织作出反应而产生和释放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通过血液检测可以发现这些物质的存在,它的异常升高提示机体可能存在肿瘤生长。
肿瘤标志物
但需要明确的是,任何一种肿瘤标志物都只是一种提示指标,既不是确诊指标,也不是排除指标。当我们的身体状况没有处于最佳状态,发炎、感染,甚至是皮肤病之类小问题都有可能导致“肿瘤标志物”上升,这也就是很多人做过防癌体检后会虚惊一场的原因。
另外,血清肿瘤标志物也受人体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感染、免疫状态、药物等),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在普通大众的体检里,95%以上的肿瘤标志物检测偏高最后都被证实属于假阳性。
因此,虽然称为肿瘤标志物,但实际上它不具有很高的特异性,肿瘤和肿瘤标志物之间不是划等号的关系,升高不能说明得了肿瘤,正常也不能排除你没有肿瘤。
常见高发癌症标志筛查方法
虽然并不是所有癌症都有早期筛查方法,但有些高发癌症,国家防癌指南已经有了非常可靠的早期筛查方法:
1. 肺癌
高危人群:
1、45岁以上的男性,有吸烟史并且吸烟指数大于400支/年(吸烟的年数×每日吸烟的支数)。
2、高危职业接触史。从事某些职业的人群,长期接触致癌物质,是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恶性肿瘤研究中心公布的工业致癌物中,有9种被列为肺癌的致癌物,包括砷和砷的化合物、石棉、二氯甲醚、六甲基甲醚、铬及铬合物、芥子气/焦油、煤的燃烧产物、矿物油和氯化乙烯。
3、有肺癌家族史。
4、患有身体其他部位恶性肿瘤史(如患有胃肠癌、乳腺癌等)。
5、慢性肺疾病史(如肺结核等)。
主要检查方法:
对高危人群进行低剂量螺旋CT(英文缩写LDCT)年度筛查,能发现 85%的Ⅰ期周围型肺癌。美国全国肺癌筛查试验证明,LDCT 筛查可降低高危人群20%的肺癌死亡率,是目前最有效的肺癌筛查工具。
2. 乳腺癌
高危人群:
1、高雌激素暴露
因为乳腺癌的发生跟雌激素有关,所以月经初潮年龄较早或者停经比较晚的这类女性,一生暴露在乳腺雌激素环境下的时间较多,所以发病率也相对比较高。另外经常服用一些含有雌激素的保健品,或日常饮食中含有较多雌激素,那么发生乳腺癌概率也较常人高。
2、晚育或不育
生育较晚或未生育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也相对较高。
3、家族史
一个家族里面,如果母亲或者姐妹有乳腺癌病史,这部分人的发病率比较高。如果母亲是在绝经前患上乳腺癌,那女儿的乳腺癌发病风险大约比常人高2~3倍。但如果母亲在绝经后患上乳腺癌,女儿发生乳腺癌的概率只会有所提高,但没有前者高。
4、遗传史
因BRCA基因突变而患乳腺癌的患者,其姐妹和女儿如果也存在这个基因突变的,发病风险就会较常人高。
5、乳腺癌病史
一侧乳房有乳癌病史,另侧发病率会较正常人要高。
主要检查方法 :
超声
乳腺X线检查(钼靶)
乳腺MRI检查(核磁共振)
建议对乳腺癌高危人群提前进行筛查(小于40岁),筛查间期推荐每年1次,筛查手段除了应用一般人群乳腺X线检查之外,还可以应用MRI等影像学手段。
3. 胃癌
高危人群:
胃癌在一般人群中发病率较低(33/10万),内镜检查用于胃癌普查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且患者接受度低。因此,只有针对胃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才是可能行之有效的方法。
我国建议以40岁以上或有胃癌家族史者需进行胃癌筛查。符合下列第1条和2~6中任一条者均应列为胃癌高危人群,建议作为筛查对象:
①年龄40岁以上,男女不限;
②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③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④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
⑤胃癌患者一级亲属;
⑥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主要筛查方法:
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检测:我国胃癌筛查采用PGI浓度≤70 μg/L且PCI/PGⅡ≤7.0作为胃癌高危人群标准。根据血清PG检测和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结果对胃癌患病风险进行分层,并决定进一步检查策略。
胃泌素17(gastrin-17,G-17):血清G-17浓度检测可以诊断胃窦(G-17水平降低)或仅局限于胃体(G-17水平升高)的萎缩性胃炎。
上消化道钡餐:X线钡餐检查可能发现胃部病变,但敏感度及特异度不高,已被内镜检查取代,不推荐使用X线消化道钡餐进行胃癌筛查。
内镜筛查:内镜及内镜下活检是目前诊断胃癌的金标准,近年来无痛胃镜发展迅速,并已应用于胃癌高危人群的内镜筛查,极大程度上提高了胃镜检查的患者接受度。
4. 结肠癌
高危人群:
(1)30~40岁以上有消化道症状者(尤其是便血、大便频数、粘液便及腹痛者);
(2)大肠癌高发区的中老年人;
(3)有大肠癌病史者;
(4)有大肠癌癌前病变如大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Crohn’s病、血吸虫病者;
(5)有大肠癌家族史、家族性息肉病史及遗传性结肠病者;
(6)有盆腔放疗史者;
(7)有胆囊或阑尾切除史者。
对于40岁以上人群,具有下述4项中1项者即可作为结肠镜定期筛查的高危对象:
(1)免疫法粪隐血试验(FOBT)阳性;
(2)1级亲属中有结、直肠癌病史;
(3)既往有恶性肿瘤史或肠息肉病史;
(4)具有以下2项或2项以上者:慢性腹泻、慢性便秘、粘液血便、慢性阑尾炎和精神刺激史。
主要筛查手段:
1.主要检查技术手段
粪便隐血检测
多靶点粪便检测
问卷风险评估
结肠镜
2.主要指标
粪便隐血检测:敏感性79%,特异性94%
多靶点粪便检测:敏感性54%
问卷风险评估:无推荐筛查周期
结肠镜:对于无症状人群,敏感性99.9%
3.检查项目清单
粪便隐血检测:1年1次
多靶点粪便检测:3年1次或1年1次
问卷风险评估:无推荐筛查周期
结肠镜:5~10年1次
5. 宫颈癌
高危人群:
持续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首要因素。我国常见的高危型HPV包括16、18、31、33、45、52、58等。HPV主要通过性生活传播。目前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已在国内上市,可以按照适宜的年龄进行接种,以预防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
与宫颈癌相关的其他高危因素有:
①不良性行为:过早开始性生活,多个性伴侣或丈夫有多个性伴侣;
②月经及分娩因素:经期卫生不良,经期延长,早婚,早育,多产等;
③性传播疾病导致的炎症对宫颈的长期刺激;
④吸烟:摄入尼古丁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影响对HPV感染的清除,导致宫颈癌特别是鳞癌的风险增加;
⑤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服用口服避孕药8年以上宫颈癌特别是腺癌的风险增加两倍;
⑥免疫缺陷与抑制:HIV感染导致免疫缺陷和器官移植术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导致宫颈癌的发生率升高;
⑦其他病毒感染:疱疹病毒Ⅱ型(HSV-Ⅱ)与宫颈癌病因的联系不能排除。
其他因素如社会经济条件较差、卫生习惯不良、营养状况不良等也可能增加宫颈癌的发生率。
主要筛查方法:
1.宫颈/阴道细胞学涂片检查及HPV检测
是现阶段发现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初筛手段,特别是对临床体征不明显的早期病变的诊断。取材应在宫颈上皮的移行带处,即新旧鳞-柱上皮交界间的区域。目前主要采用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法(TCT)。HPV检测可以作为TCT的有效补充,二者联合有利于提高筛查效率。对于HPV16及18型阳性的患者建议直接转诊阴道镜,进行组织学活检。
2.组织学检查
CIN和宫颈癌的诊断均应有活体组织学检查证实。
3.阴道镜检查
适用于宫颈细胞学异常者,主要观察宫颈阴道病变上皮血管及组织变化。满意的阴道镜检查和高质量的病理检查对于宫颈癌前病变的准确诊断及正确治疗至关重要,如基层医院不具备相应条件应转诊到有条件的医院。
和费用支出。
6. 肝癌
高危人群:
1、 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
2、 过度饮酒
3、 脂肪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
4、 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
5、 肝硬化患者
6、 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
主要检查方法 :
如果是乙肝患者(乙肝病毒携带者),应定期检查体内乙肝病毒DNA定量及肝脏功能;
如果爱饮酒,记得要戒酒;即使不能一下子戒酒,也应逐步控制并定期检查肝功能情况;
如果已经有肝炎或者肝硬化的症状,一定切记进行肝脏超声和AFP(甲胎蛋白)定期筛查;
即使没有症状,40 岁以上男性,50 岁以上女性,每年也应进行肝癌筛查(肝脏超声、AFP)筛查
如果是肝癌高危人群,建议每6个月做一次肝脏超声检查+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查,如发现可疑病灶则考虑进一步做肝脏CT或核磁共振等。
肝脏超声
END
往期回顾
REVIEW
肿瘤免疫治疗适合那些人?
为什么一发现肝癌就是晚期?
最新《成人高血压食养指南(2023年版)》发布 | 快转给身边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