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防治 早早行动 | 重疾不重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拉开序幕



2022年4月15日-21日是第28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癌症防治 早早行动”,旨在倡导每个人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正确认识癌症、积极防控癌症,树立癌症三级预防理念,践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主动参加防癌健康体检,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癌症早诊率和生存率,切实遏制癌症危害,提升群众健康水平。
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IARC) 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1,929万例,死亡996万例;其中,中国新发癌症457万例,死亡300万例,癌症新发人数和死亡人数均位居全球第一。
而癌症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癌症死亡率的重要措施!积极推动癌症精准防治势在必行。
什么是癌症的早期筛查?
医学界将癌症防治体系分为三级,第一级是从病毒、环境、生活方式等源头预防;第二级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发现越早治愈率越高;而当患者进入癌症诊断阶段,采取的措施就是三级预防,预防疾病的合并症,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我国目前处在三级预防的阶段,患者到医院看病时,一般是已有症状,大多已经进入癌症中晚期,因此大部分癌症患者5年治疗生存率很低,所以,进行癌症早筛的意义很大。通过癌症早筛可以让患者过渡到第二级,早期癌症治愈率可达90%以上。如果没筛查出来也不是没有意义,让患者知道该怎么预防肿瘤,能将预防上升到第一级,从这个角度可以降低癌症的发生率。

而目前老百姓对癌症早筛存在误区,认为早癌的发生会有一些症状,其实早癌的发生没有任何症状,像肺癌、肝癌,这些部位没有痛感神经,一旦出现症状的话,它就是中晚期了。
哪些肿瘤应该进行早筛?
并不是所有肿瘤都要进行早期筛查,对发病率高、人体危害大的肿瘤进行重点筛查,更具意义。
目前我国发病最多的14大恶性肿瘤(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食管癌、甲状腺癌、宫颈癌、胆囊癌,脑肿瘤、胰腺癌,前列腺癌,淋巴瘤,皮肤癌),基本都有很明确的早癌筛查方法。
哪些人群需要进行早筛?
癌症的早筛强调“二高”人群,锁定癌症高危人群和高发地区。

随着年龄的增加,癌症的发生率就会增高,40岁后就应该重视癌症筛查,除了年龄大的人,家族里有多人发生癌症的情况下,也该尽早地做早癌筛查,比如,父亲患有前列腺癌,儿子将来患有前列腺癌的几率就会增加。
其次,处在某类癌症高发地区的人,也该重视癌症早筛,比如,河南林县属于食管癌高发地区、云南个旧属于肺癌高发地区,这类地区的人,更该积极参与该类癌症的早筛诊断。
常规体检和癌症早筛的区别
常规体检是对血压、血糖、血脂、心、肝、肾功能等进行检查,掌握人体的一般状况,早期发现部分常见心血管慢性病等,而对发现早期癌症的帮助有限。
早期肿瘤体积小,部位隐匿,一般无法通过常规体检和X线胸片检查出来,早癌需“有针对性查癌”,根据年龄、病种的不同情况来选择筛查项目,如抽烟的人应做胸部低剂量螺旋CT来进行筛查;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40岁以上的女性则注重选择乳腺B超和钼靶检查。

常规健康体检与癌症早筛的体检所包括的项目不一样,这就是有的人每年体检,却依然会罹患晚期肿瘤的原因。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