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无形杀手”—高血压



高血压病是由多基因遗传与环境多种危险因素交互作用而成的一种全身性疾病。饮食过咸、情绪激动紧张、血糖血脂升高、超重和肥胖、嗜好吸烟、长期过量饮酒、生活懒散缺少运动等都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病的危害在于它对全身各个脏器的重荷,长期作用会慢慢地出现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甚至出现脑卒中或心肌梗死事件,被称为“无声杀手”。

每10个成年人至少有两个患有高血压
国内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控制率均很低!2017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为2.9亿,其中高血压病患者为2.7亿,每10个成年人中至少有2人患有高血压病。而且70%脑卒中死亡和50%心肌梗死与高血压有关。
这种增加趋势正在朝年轻化方向发展,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调查显示,2012年中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5.2%。
更令人担心的是,高血压患病知晓率只有46.5%,不足一半的人了解自己患高血压;治疗率为41.1%。而高血压的控制率仅为13.8%,更多的高血压患者不知晓,是隐性存在,或者控制不佳。

据估计,2013年高血压所导致的直接经济负担约2000亿元,占我国卫生总费用的6.61%。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预防、控制高血压呢?
你不知道的高血压“误区”
经常遇到长期高血压不治疗,最后导致心梗急性发作或猝死;因动脉瘤或脑出血导致中风,致残致死;慢性肾功能衰竭,需长期透析;在发病时或发病后出现严重功能障碍,令当事人后悔不迭,却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行动的障碍,主要来自于我们认识上的误区。

01
没有任何症状,我的血压绝对没有问题
很多人因为没有任何症状,根本不去医院,也不查血压,单位体检也因为工作忙而有意无意放弃,成为体检的盲区。
其实高血压的症状表现很多,有时表现为头晕和头痛,心悸、胸闷、眼胀,这时需要去关注血压。但早期高血压并没有任何症状,发现后可以及时找出不健康的危险因素,可以避免血压的继续恶化,累及心、脑、肾等脏器。
02
没有症状就不需要治疗
诊断为高血压,但我无症状,我不需要吃药。

没有症状不等于没有病。当血压突然升高时,才会出现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严重的发生了心梗、脑梗,这时很可能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耽误了治疗。
越早治疗获益越大,血压越早得到控制,越能保护心血管,越能预防多器官功能受损。
03
血压正常就应该停药
诊断为高血压,医生开的药吃完了,目前我无症状,我也不需要吃药。
高血压患者通常需要终生服降压药,停药后血压会再次升高,血压波动过大,对心、脑、肾的损害更严重。
04
其它误区
高血压的症状只是头晕、头痛;
我年轻,我不会有高血压;
电子血压计测不准;
降压药一开始不能用贵的;
降压药都有副作用;
药物伤肝肾,用食物降压效果好;
吃保健品能根治高血压;
功能枕头,手表也能帮助降血压;
血压要控制在120-80mmHg;
去医院抽血前不能吃降压药;
高血压复诊前要停药;
高血压患者请对照自己是否有这些不正确的认识,更正认知。
应该如何管理我们的血压?
1
首先是检出,如果有,尽早检出!
高血压的检出最关键!健康教育从小做起,从30岁时开始每年测血压一次。积极推荐家庭自测血压或24 h动态血压监测。把高血压患者从人群中检测出来,同时提高高血压知晓率,这样才能提高治疗率和控制率。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不变,仍然是大于140/90 mmHg为标准。
2
检出后如何管理?
高血压诊断出来后就很可怕吗?其实大可不必过分担忧,高血压防治目标是血压达标,血压达标后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及死亡总危险。

高血压的达标方法:生活方式的干预并长期坚持(非药物治疗)、维持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
3
血压的达标标准
对于达标,普通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降至<140/90 mmHg;但如果伴糖尿病或蛋白尿肾病应进一步降低至130/80 mmHg。老年人的标准应放松,65~79岁老年人可根据具体情况降至<150/90 mmHg,如能耐受,还应进一步降低至<140/90 mmHg,≥80岁的老人血压一般降至<150/90 mmHg。
4
非药物治疗非常重要!
非药物治疗有明确的轻度降压效果,如肥胖者质量减轻10kg,收缩压可下降5~20mmHg;膳食限盐(食盐<6g/d),收缩压可下降2~8mmHg;规律运动和限制饮酒、禁烟均可使血压下降。限盐是预防治疗高血压重要而有效的措施。
对一些轻型高血压患者,非药物治疗可以达到有效控制血压的目的,对重型高血压患者也可达到减少药物剂量,更好地促进血压达标作用。

高血压病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生活方式病,防治高血压还得从源头做起,加强运动,控制饮食,合理膳食,减轻体重,才是抓住了根本。
如果非药物治疗达不到效果就应采取药物治疗,用药方案上寻求医生的支持。
END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