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海豚相恋,发生性关系,被迫分开后,海豚沉入水底闭气自杀?



1963年,冷战时期,美军军方、NASA联合资助过一项名为“科学研究,启发智慧”的海豚实验,——即开展海豚智力研究,教海豚说话(英语)。

主持这项实验的科学家名为约翰·李利(下图右侧这位),他认为海豚拥有很高的智商,能够用气孔发声,或许可以通过教导来让海豚学会、掌握人类的语言,并与人类进行“跨物种的交流”。

花旗国军方意识到了该项目在军事用途(例如侦查海况,刺探敌情)方面的潜力,于是表态出资支持。
那为什么NASA也会参与进来呢?
原来,NASA的科学家想了解人类与其他智慧物种沟通时可能存在哪些主要挑战,或许可以从该项实验中获得一些启发,有助于将来在发现外星文明时与之沟通。

当然,开展此项研究有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海豚的智力很高。
作为一种水生哺乳动物,海豚身体矫健灵活,其大脑重量与人类大致相似,且脑容量占比在所有动物中仅次于人类。人类的脑容量占比为全世界最高,大约为2%,海豚屈居第二,大约为1.5%。
一只成年海豚的智力,大略相当于5-6岁儿童的智力。
海豚大脑中蕴含的神经元细胞总数大约为180亿个,人类大脑仅有130亿个。因此,也有人认为,该项实验涉及基因工程数据,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人类的智力。
实验的地点选在了一个远离花旗国本土的地方,——美属维尔京群岛。

该项目的首席科学家约翰·李利在美属维尔京群岛的海边,搭建了一栋别墅,名曰“海豚之家”,并很快组建了一个团队。

1964年,22岁的玛格丽特来到实验室探险,最终加入了该团队。
实验团队经过一番筛选,最后确定了三只海豚作为实验对象,分别命名为彼得、帕梅拉、茜茜。其中,负责照料和教授雄性宽吻海豚彼得英语的年轻女孩,便是玛格丽特。

由于海豚没有人类的声带,因此,玛格丽特的主要任务就是鼓励海豚模仿人类发声。为了让实验顺利进行,该团队对实验房间进行了改造,玛格丽特被安排与彼得在房间内一起生活,包括吃饭、睡觉、娱乐等等。
海豚彼得此前并未接受过相关训练,所以学习进度缓慢,并不顺利。

为了提高海豚的学习效率,每天早上八点,玛格丽特会在嘴部化妆,把嘴唇涂成黑色、而嘴巴周围则涂成白色,并模拟海豚发声,以便彼得模仿她的“口型”。


玛格丽特几乎很少离开那间实验房间。
睡觉时,她躺在一张漂浮在盐水的床上;工作时,她在一个特制的甲板上,一方面办公,一方面与彼得随时保持交流。
教授海豚英语时,玛格丽特也是从ABCD等26个字母开始的。

在大约两周左右的时间里,海豚彼得逐渐学会了一些简单的词汇,例如,123(one、two、three)等等。
通过不断反复的学习,海豚彼得渐渐能明白玛格丽特表达的一些意思,可以简单重复他听见的词汇。
当玛格丽特说“学习学习学习(Study,study,study)”,让海豚彼得继续学习时,彼得竟然会回复“不不不(No,no,no),“不思进取”,只想着一起玩儿。

彼得想要玩球时,会对玛格丽特说“Play a ball,play a ball”,并邀请她来一起玩。至实验后期时,彼得已经学习了大约800个英文单词。
在实验后期,彼得到了发情期,变得特别想要与玛格丽特亲近,甚至会不停地用身体拍打着水面,发出声音。
为了吸引玛格丽特的注意,它甚至会去触碰工作甲板,故意让上面的东西掉落,以此来吸引她的目光。
倘若有工作人员前来与玛格丽特交谈,又或玛格丽特因为一些事情暂时离开,消失在海豚彼得的视野里,他就会变得暴躁起来,不但不停地游来游去,还会时不时浮出水面,发出不满的声音。
当玛格丽特接电话时,彼得还会认为自己被冷落,从而表现出一种“醋意十足”的感觉,有时会一直对玛格丽特“大吼大叫”,以表达抗议与不满。

日积月累,在相处的过程中,海豚彼得会触碰她的膝盖(曾经导致她的腿部受到轻伤),在她的手上摩擦,对玛格丽特的表现也愈来愈“亲近”,某些举动甚至被认为是“求爱”的信号。
玛格丽特在日记中写道,当实验进行到第四周时,彼得一直想要靠近玛格丽特的双腿,有时还会用自己的牙齿去啃咬玛格丽特的腿,用头去蹭玛格丽特,想要与她亲近,且更加渴望玛格丽特的拥抱。
兽医调侃地表示,它已经爱上了玛格丽特。

实验团队很快意识到海豚彼得处于发情期的问题,于是作出决定,让它与另外两只雌性海豚帕梅拉、茜茜相处一段时日。
在与雌性海豚共同生活一段时间后,海豚彼得的性情果然变得温和了许多。


不过,此后不久,突然接到通知,实验终止。
玛格丽感到很可惜,她认为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在同样的教导方式下,海豚彼得的进步显而易见,甚至超过人类孩童。倘若教导的时间可以更长一些,海豚的“语言能力”应该会有一个新的水平。
坊间传言,该项实验遭到了很多质疑。有人认为,海豚会说几个英语单词,那仅仅是出于模仿,并不代表它们能够理解那些词汇所表达的含义。
由于该实验一直没有看到明显的研究成果,部分资助机构决定撤资。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实验无法继续进行。他一手创建的“海豚之家”难以为继,只得草草关门了事。玛格丽特等海豚之家的工作人员亦被遣散。
为了缩减成本,李利将海豚空运到自己在陆地上搭建的实验室,试图继续进行实验。
可是,陆地实验的条件与海豚之家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条件直接从天堂坠入了地狱,房间逼仄、狭小、阴暗,就连自然光都没有多少。海豚巨大的排便量,更让整间屋子充满了异味,臭不可闻。

情绪失落的李利,为了尽快获得所谓的实验成果,他甚至不顾一切,开始给海豚注射迷幻药物。
在此情形下,原本健健康康的海豚彼得,身体变得越来越差,仅仅过了几周,便不再浮上水面呼吸,沉入水底,选择了自杀。

有人认为彼得死于分离的痛苦,但更多人认为,它是因为糟糕的环境而陷入抑郁,选择闭气自杀。而李利滥用的药物,其实也是一大因素。
彼得自杀后,实验宣告彻底失败,李利也因此欠下了巨额债务。
2014年,年迈的玛格丽特接受采访,在纪录片《跟海豚说话的女孩》(《The Girl Who Talked To Dolphins》)中,讲述了自己这段经历。

海豚彼得之死令玛格丽特感到十分难过。但让她始料未及、且难以置信的是,她与海豚彼得相处的这段经历竟被造谣成了一段“人兽之恋的艳史”,出现在了一本色情杂志上。该杂志上,不仅有文字,还有她与彼得亲密接触的图片。
提及此事,玛格丽特感到颇为沮丧。
她遗憾地表示,当时进行实验时,周围都是工作人员。当发现彼得处于发情期,表现出生理欲望时,她是与实验室的其他工作人员一起处理的,将彼得与另外两只雌性海豚放在了一起,怎么就变成了人兽不伦之恋,人兽之交呢?
玛格丽特还说,自己是出于实验需要才与彼得朝夕相处,人非草木,跟动物相处一段时间自然是有感情的,但这种感情并不是那种喜欢,也不是“男欢女爱”的那种情爱。
最终彼得选择自杀,主要原因是生活环境过于恶劣。关于这一点,可以找到不少其他案例,比如,“鲸豚因被圈养、虐待而自残、自杀”的案例。
按理说,有记录片,有当事人的现身说法,这个故事不应该再以讹传讹。
可是,令人惊异的是,这个“人兽不伦之恋”故事如今却在中国的互联网上甚嚣尘上。
大部分都推波助澜,描绘成了人兽特殊关系。
例如,下面这段描述。

又如,这位“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的描绘,5500多条评论,4.2万点赞。

发布时间,3月1日。

你以为这只是一个巧合、一个孤例?
不,还有布伦纳与海豚的故事。如果说玛格丽特与海豚彼得是女人与公海豚的话,那么,下面这个便是男人与雌海豚之间的故事了。



心理学上,将“喜爱兽交”的癖好称之为“恋兽癖(zoophilia或bestiality)”。精神学家普遍倾向认为这是一种性欲倒错的错误认知。
典型的恋兽癖者,在小时候或者青少年的时候,就会对动物特别亲爱,如宠物或者家畜。通常他们也会有一种觉得“我也是动物”的心理趋向,在抚摸动物的时候会产生明显的性情绪或性冲动。
巧合的是,就在上面那位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发布该信息后,次日,3月2日,就传出了陕西西安中大国际(南大街店)艺术画展涉嫌儿童色情宣传的报道。

这是有意还是无意?
想必看过“人与海豚”故事被刻意利用,描述为“不伦之恋”之后,或许应该能够明白,这世界根本没有那么简单。

人类族群之间的竞争,其本质问题都是生存与繁衍。
这些下三滥的伎俩,包括某些畸形的恋爱观,都是直奔主题,打着支持“女拳”、“男拳”的口号,冲着上述最终目的去的。
自然法则,原本有阴有阳,阴阳合一,方能生生不息,原本“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奈何现在充斥网络的各种垃圾信息,试图令人不断堕落,文明退化,回到野兽与野蛮的状态,发展恋兽癖。

曾几何时,欧洲有许多国家都视"兽交"为合法行为。
挪威、瑞典、德国、丹麦等国在这方面曾经存在严重问题,丹麦和德国甚至出现了“动物妓院”。2015年之前,丹麦可谓是恋兽癖们的最大天堂。该国从1969年开始,实行全国性解禁,涌现出各式各样想象不到的性自由行为,兽交一度合法。
2011年以来,随着文明的不断进步,这些国家陆续在三年内纷纷立法,禁止这种大不雅的行为。

由于国家形象严重受损,2015年4月,丹麦议会终于以91赞成、75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一项法案禁止人兽交行为。不过,提出该项法案的丹麦农业部长却认为,之前的法律没有对动物提供足够的保护,难以认定动物是否在与人的交配中受伤,所以为了保护动物,才将“兽交”视为违法。
1971年,芬兰跟随欧洲其它国家的脚步,将兽交合法化。
截止2016年5月,欧盟国家中仅剩三个国家,芬兰、罗马尼亚、匈牙利,允许此类行为合法。
为了摇旗呐喊,把水搅浑,网上有人声称西班牙在这方面放宽了尺度。

现在,他们立法了,文明了,进步了,却反过来向东方进行宣传了。
文化入侵,文化腐蚀,想尽一切办法毁掉对手的下一代,遏制对手的发展,阻碍对手文明进步,使其堕落至原始状态,这就是一些人正在谋划与实施的大事业。
没有硝烟的地方,也有战场。
***关注我,关注《昆羽继圣》四部曲,关注文史科普与生活资讯,发现一个不一样而有趣的世界***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