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如何应对新挑战?高盛美银中外机构大咖热议中国经济



“《财经》年会2023:预测与战略”于12月17日-18日在北京召开。作为年会的技术支持方,万得3C会议、Wind万得视频号对年会做了全程直播。
在此次年会上,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蔡昉表示,消费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要形成新的中等收入群体,大幅度地扩大消费内需。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表示,明年稳外贸难度加大,但对经济整体好转有信心。
海外头部投行对明年中国经济预期乐观。美国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乔虹认为,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可达5.5%。她指出,2023年经济增长最主要的推动力将是内需,而内需里,消费将是最主要的。从投资来看,基建维持相对平稳的增长,但在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方面,并不会出现明显的反弹。
高盛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Andrew Tilton(迪安竹)随着中国经济的重新开放,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的增长将会翻一番,包含消费业和服务业在内的多个行业将得到改善。
对于万众瞩目的疫情问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今冬,将有三波疫情,持续大概三个月左右。根据美国、香港等地的数据参数推断,今冬疫情感染率在10%—30%左右,而病死率估计在0.09%—0.16%之间。
以下是财经网关于当天嘉宾演讲的文字摘录,详细内容大伙可以登陆万得3C会议或Wind万得视频号看直播回放。

//  蔡昉:经济复苏或有三种情形作为参照  //
中国经济将回归到怎样的常态?12月1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蔡昉在此次年会上谈到,消费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要形成新的中等收入群体,大幅度的扩大消费内需。
预期回归常态之际,增长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他首先谈到了人口方面,蔡昉表示明年中国人口或进入负增长,这预示着我们要迎接新的人口挑战。当老龄化率达到14%,消费率就下降了,中国去年达到了14.2%,他认为在这个情况下,消费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

(图片来自财经网)
蔡昉表示,在这些背景下,中国经济从明年开始复苏或会有三种情形可作为参照。第一种,产生了磁滞效应,如供应链遭到了损害,市场主体有所减少等;第二种,直接顺延疫情之前一个正常的轨道;第三种,建立起一个进退生死优胜劣汰的机制,把“破坏”转化为“创造”,营造新的环境,充分利用“创造性破坏”造成的新格局。
那么如何才能抓住机遇?最后他谈到了改革和发展的一些新的特点。蔡昉说到首先供给侧、需求侧两侧的改革需要同步和互补;第二就是转变范式,思路上从“两害相权取其轻”转变到“两利相权取其重”,比如应对气候变化可以不再纠结减排还是减速,而是用减排新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本身都是新的增长点,这就是“取其重”的思路。
// 张燕生:明年稳外贸难度加大,经济整体好转有信心  //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在此次年会上表示,当前的国际环境错综复杂,明年甚至后年都将很难。
他提到,根据OECD的预测,明年全球的经济增长率有可能是2.2%,低于全球经济衰退的底线。而且,美国是0.5,欧元区是0.3,中国是4.7,日本是1.4,全球经济明年将非常难。
张燕生指出,中国明年稳外贸难度加大,但是经济整体好转有信心。他列出一组数据,今年4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的增速是0.1%,而今年11月,我国外贸进出口的增速还是0.1%,也就是从4月份的谷底到了11月份再次回到谷底。
有三个因素值得关注:前11个月加工贸易增长只有1.3%;前11个月外企进出口的增速只有0.1%,而占比已经下降到33.1%;制造业外资占整个外资的比重已经下降到19.4%,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出口占比已经下降到17.9%。因此,明年稳增长如何稳住外贸、稳住外资具有很大挑战。
谈到对于明年的预期,张燕生表示,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现在已经出台各项举措努力改善行业的资产负债状况。下一步中国的城镇化将为房地产带来支撑,从这个角度来讲,明年希望能够在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上形成真正的思想解放运动,把稳增长稳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努力上。
最后,对于最近中国的外贸企业出国抢订单的问题,张燕生表示,抢订单是地方政府和企业去修复中国和世界的经贸联系。他认为,扩大内需就是给全球创造新订单,重点还是应该放在扩内需、稳消费,这对于走出困境是非常好的。
//  美国银行乔虹:2023中国经济增速可达5.5%  //
在此次年会上,美国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乔虹表示,“2023年经济增长最主要的推动力将是内需,而内需里,消费将是最主要的。从投资来看,基建维持相对平稳的增长,但在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方面,并不会出现明显的反弹。”
乔虹表示,对明年经济仍然维持相对乐观的态度,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可达5.5%。从GDP的预测分析来看,明年最大的变量主要出现在最终需求,消费会出现明显的大幅反弹。其次,投资会有所进步,但进出口对GDP的贡献从今年的0.9个百分点变成明年-0.6个百分点。整体来看,明年主要看内需,内需里面主要看的是消费。
谈到经济反弹的推动力时,乔虹强调,明年最主要经济增速的动因来源不是政策出现特别超预期的变化,而是要看消费需求的反弹。消费需求的反弹主要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消费者信心的恢复。二是居民储蓄支撑消费需求。
乔虹坦言,在外需比较艰难的时刻,2023年疫情政策放开,消费反弹,中国经济会整体回暖。
//  高盛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明年中国经济增长将翻一番  //
高盛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Andrew Tilton(迪安竹),在2023《财经》年会上介绍了高盛对2023年经济走势的预判。
他表示,2023年中国经济的增长将显著回升。近期和当前的增速放缓,是受到了新冠疫情重新传播与相关限制的影响。高盛最近将对中国经济的预测调整为:2022年全年增长2.6%。随着中国经济的重新开放,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的增长将会翻一番,包含消费业和服务业在内的多个行业将得到改善。
Andrew Tilton提出,中国的经济增长面目前主要面临三个问题。
第一,新冠相关限制对经济的影响。随着管控限制的取消,相关经济活动将从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开始出现反弹,经济增长率也随之增高。
第二,房地产行业的低迷。受益于最新政策以及取消相关限制的举措,房地产行业将在2023年趋于稳定并显著减少对GDP的拖累。高盛预估2023年房地产行业将同比增长超过2个百分点。
第三,2023年出口仍面临挑战。过去几年中,出口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这也反映出中国保持经济供给侧运行的能力,以及世界其他地区进口商品的需求。但随着全球经济放缓并从商品需求转向服务需求,中国的出口速度放缓,改善国内经济显得尤为重要。
Andrew Tilton认为,中国重新开放将对亚太地区产生三个方面的影响,分别是中国的商品进口,以旅游业为代表的服务进口,以及对商品价格的影响。随着中国降低边境检疫等规定,受益于中国旅游业的经济体将得到显著增长推力,中国香港、泰国和东南亚其他地区的部分经济体可能受益最大。高盛预计2023年亚太地区将在中国经济复苏的帮助下增长约4%,尽管在很多经济体中,通胀率在短期内仍将高于目标,但亚太地区的通胀率已经基本见顶并正在回落。
//  吴尊友:今冬疫情感染率约10%-30%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出席此次年会时表示:“有人问,我们能不能把‘新十条’提前到今年年初?假如‘新十条’提前到今年1月3号,按照全球奥密克戎死亡人数推算,中国大陆将会造成约25万人死亡;如果按照美国奥密克戎死亡人数推算,中国大陆将会有约103.8万人死亡;如果以香港奥密克戎死亡人数推算,假如提前到今年年初,中国大陆会多死200多万;如果以中国台湾作为参照,提前到今年年初,大陆将会多死亡86.6万人。我讲的是今年一年(的死亡人数)。”
在谈及奥密克戎的病死率时,吴尊友表示,不同国家、不同人口、不同时期、不同疫情规模,病死率差异很大。他举例说,中国台湾2020年到2021年,除了今年以外的前两年,病死率是5.74%,死亡838人。今年病死率大幅度下降,下降到了0.16%,但死亡人数是13867人,哪个更严重?看上去病死率更低了,但它造成的死亡人数更多了。“奥密克戎的病死率就是一个魔鬼”,吴尊友强调。
谈及今冬疫情,他概括为“一峰三波”,即从12月中旬到1月中旬将是第一波疫情,第一波以城市为主;第二波是1月下旬到2月中旬,由于春节前的人员流动造成的第二波疫情上升;第三波是2月下旬到3月中旬,春节后返岗返工。这三波疫情构成了今冬的新冠流行峰,持续大概三个月左右。
感染数和病死率如何?吴尊友表示,根据美国、香港等地的数据参数推断,今冬疫情感染率在10%—30%左右,而病死率估计在0.09%—0.16%之间。
最后,吴尊友提醒大家,感染以后,主要以休息为主,睡觉、喝水,休息最重要。如果发烧特别难受,可以准备一些退烧药,但主要还是靠自身的免疫力,药品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大家千万不要跟风,一看到药就拼命买。如果真的感染了,也不要紧张,冷静判断自己的病情,如果不是很严重,没有必要吃药;如果病情加重,需要及时就医。

万得3C会议
面向金融机构的网络会议和路演平台
随时随地、一键发起2000人云会议
线上路演,万人并发,赋能对外营销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