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抢?安徽亳州百余人狂摘碧根果,种植老板怎么撵都撵不走


安徽亳州,一个种植碧根果的园区。
12月13日这一天,突然跑来上百个人,他们每个人拿着竹竿、蛇皮袋,将树上成熟的果子打落在地,然后装起打包带走。
种植园老板见状拼命驱赶,但是毫无作用,大家反而抢的更起劲了,生怕自己动作太慢,树上的果子都被别人抢走了。
老板只能拿着手机对着这群“强盗”无奈的感叹:现在就是明抢了。

临近过年了,大家都开始准备一些年货零食,以往那些几块钱一斤的糖果早就被淘汰了,而一些比较贵的坚果逐渐成了过年期间的零食宠儿,尤其是孩子们更喜欢吃。
像什么夏威夷果、开心果、纸皮核桃、碧根果等零食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少则20块,贵的八九十块。
以前这些产物大都是来自西北地区,那边地广人稀,即便有一些路过的贼子偷走,也是比较小的损耗。
近几年,许多中东部地区逐渐引进一些经济价值高的农作物进行大面积投资种植,几年的辛勤耕耘,等要收获的时候,总是容易发生一些群体偷盗事件。
除了这次安徽亳州碧根果事件,前半年的湖北武汉南瓜被抢新闻,也曾一度成为一些种植园老板的噩梦。

网友点评这些人的行为:听过一个网红说的现实问题,真正底层的环境是最恶劣,人们无知,相互伤害,越往高处走,环境越好。
尽管说的有些片面,但是不能否认的一点就是,越有文化,越有钱的人群,相对来说越好一点。
有人反驳说:哪里都一样,蚂蚁与蚂蚁打架,猴子跟猴子也打架,大象跟大象也打架。
然后有人反驳他说:蚂蚁和蚂蚁打架一打死一大片,大象和大象打架一般是声音和动作震慑,真正动手的极少,双方能力越强顾忌就越多。
还有一个网友对投资者的遭遇讲了一个类似的故事。
他说:我市里招商引资的一个领导跟我们讲过的故事里的那些人一个思维,公桔树和母桔树的故事。一个福建人来我们这边通过招商引资,承包一片桔林,原来没人管,就是公桔树,经过福建商人几年的管理,收获的时候成熟的果子沉甸甸挂满枝头,结果整个村子的人出来抢。最后福建商人没办法走了,几年的心血打水漂,血本无归。
所以,想要在农村搞大规模种植,要么自己是个狠人,让别人怕自己,要么自己有熟人,让别人不好意思偷自己。
还有一种办法,大家一起种,比如山东,整个村子都在种菜,你有,我有,全都有。

更多网友其实还是对如今的群体偷盗事件的处罚力度有争议,对于警察的执法效率不满,这才让小偷渐渐成了强盗,他们的胆量也就这么给养大了。
抓一赔一,没什么损失,还能赌运气,万一没被抓,这就是赚了。
但是咱们对于偷东西的理解总是会定义东西的经济价值,如果不满一定数额,都没办法追究。
就像游戏卡BUG,超过500就会受到惩罚,我精打细算,像打斯若克台球一样算好只偷499。
如何让坏人有敬畏之心,是个值得思考的社会问题。
__每晚观看各类新闻有趣故事__
分享:关注一本小抄公众号,在主菜单有个“观影入口”,有热门影视,也有体育直播,免费!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