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为了钱和外国姑娘?教授演讲内容太扭曲,被学生抢话筒痛骂


2月18日,一位姓陈的教授应邀出席安徽某学校做开学演讲。开场时PPT竟然打不开了,为了不冷场,教授即兴讲了一些关于读书的看法,不料一个男生怒气冲冲地冲上讲台,夺下话筒,痛骂教授。
“他眼睛里只有钱。”
“学习就是为了钱”
“崇洋媚外。”
场下学生不知是起哄搞气氛,还是认同这名学生的行为给与鼓励,纷纷报以热烈的掌声和叫喊声。
教授估计也是头一次遇到这种状况,等到发现事情不太对劲的时候,赶紧起身追着一直想从学生手里夺回话筒,都被少年躲闪而失败。
场面一度陷入极度的滑稽和尴尬之中。

001
根据网友提供的爆料,这位教授在即兴暖场时的主要内容核心是:“读书就是为了金钱,不要想什么理想,因为金钱就是一切”。
面对一群还没接触过社会的学生,阐述这些观点,实在太欠考虑。
况且,还是一个平日里教书授课的教授身份,仿佛告诉从事老师这个职业的人群,他们教书也就是为了混一份薪水,因为金钱才是一切。
如此功利性的言论本身就具备很大的争议。
更没想到,陈教授除了一切向钱看的观点,还有更大更奇葩的争议内容,同时也是令那一名学生愤怒上台抢夺话筒的原因,是因为陈教授的另一番“高论”。

002
陈教授说:读书是为了与外国人的优良基因结合,生育孩子后,能够产生更强的基因。
这句话翻译成白话文,大致意思应该就是:读书是为了能够和外国人结婚,然后生孩子。
因为外国人的基因比咱们的更优秀,肤白貌美大高个,女的屁股大,容易生儿子,男的身前还长有一撮浓密茂盛的胸毛,既性感,冬天还能保暖。
和这样的人种结合之后,生下来的下一代,他们的基因就会更高更强更完美。
最主要的,可以一边跟外国人做着生孩子的事,一边还能跟着外国人学英语,英语考试轻松过,学习生活两不误。
假如孩子又在国外出生,一落地,自动获得外国国籍,比起我们普通人起码能够少奋斗30年。
或许那位学生就是听不惯这位教授的看法,于是上演了一场抢夺话筒的闹剧,并痛骂教授“崇洋媚外”。
谁能想到这位陈教授,平常上课时,要自己的学生牢记读书是为了中华民族崛起,而自己读书的目的却是为了钱,为了外国姑娘。
网友搞笑评论:大清早在100年前就没了,怎么还有人存有被殖民的心态。
据悉,陈教授的上级领导关注到网络舆情方面的走向后,立马让他回家反省,停课写检讨。

003
现在的教授和专家为什么越来越令年轻人反感呢?
前几日,央美就曾经就这个现象做出了一个点评。
央视网:近一段时间,一些专家颇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意味,比如“年轻人没工作可以先结婚生子”,“专家建议年轻人不要为了钱而工作”,“拿出三分之一存款买房子”,“惩罚不生孩子的年轻人”,“给00后增加工作强度”等。
这些与世隔绝的专家,身份背景普遍带着某某教授或者副教授的职称或者荣誉,以至于在现在的互联网媒体上,教授和专家这类人群或者名词,渐渐有了贬义。
我个人以为,如今的教授之所以经常语出惊人,或许是因为工作环境太过固定,缺少与现实社会相互连接的机遇。再加上一些网红或者明星的社会存在感明显高过自己而心存妒嫉,也希望能够通过独特的观点而受到社会的关注。
只不过没弄清,网络段子跟实际生活是两码事。
有些话,段子里讲,就是喜剧,可以博人一笑,但是放到现实生活中来,那就是三观不正的体现。
以奇可以胜出,但最终还需以正合过来。
作为一名演讲者,面对未成年的学生,更要注意自己说出的每一句话,对学生这个群体会不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还是扭曲的怀疑思想。
咱们客观上可以承认国外的一些好的地方,但不能主观去否认咱们自己的优势。
同样一句话,为什么不能说:读书是为了让那些外国人嫁到咱中国呢。
__每晚观看各类新闻有趣故事__
分享:关注一本小抄公众号,在主菜单有个“观影入口”,有热门影视,也有体育直播,免费!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