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一生中有很多角色。
你是别人的同事,妻子,丈夫,母亲,父亲,儿子,女儿,女婿,媳妇,公公,婆婆,岳父,岳母。
想要把每个角色都演好,何其难!
都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做为一名演员,想要把角色刻画得丰满,栩栩如生,同样难。
你要全方位的揣摩角色的人设,性格,言行举止,习惯,然后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
那么,这个角色就会活在观众的心里,就像认识多年的老友,喜欢或憎恨,熟悉得像身边人。
娱乐圈有那么多的明星,能做到这一点的,不多!
张颂文,做到了!
张颂文成为一名演员之前,曾经当过导游,当时他一月能挣2万。
但他觉得,自己还是更喜欢演戏,于是背起行囊走进了北京电影学院,那是2000年,那天,细雨霏霏。
在俊男靓女扎堆的北影校园,一些同学忙着谈恋爱,找资源,到处试戏,他们的目标很清晰,就是有朝一日成为大明星。
张颂文背着自己的布书包,在校园里散步,看落叶,看朝霞,他一直思考着一个问题,怎么才能把戏演好。
这样的张颂文,显得和身边的同学格格不入,但,他不在乎。
来这里读书不就是为了学习演戏的吗?为什么一定要成为明星呢?
时间过得真快,张颂文大学毕业了。
毕业后的几年,他很多同学都小有名气,张颂文却差点儿吃不上饭,他每年被拒绝几百次,三年时间里,他被拒绝了800多次。
这似乎有点儿不正常,但张颂文不觉得,哪怕是一个十八线的配角,他都不停的问导演这个人物有什么性格,什么背景,什么习惯。
导演懒得理他,因为他太麻烦。
在张颂文眼中,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他还是那个格格不入的人。
没人喜欢这样的演员,他就看书,写诗,写散文,偶有发表,开心的像个孩子。
张颂文每天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他在北京租的破落的小院,他怕冷清,收留了一只流浪猫,取名胖橘子。
他觉得这只猫和自己像极了,他们很快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胖橘子经常跳到藤椅上打盹,窗外是北京萧索的冬,老树倔强的挺立,枝丫指向天空,像是一种宣誓。
张颂文每天都按时回来,因为胖橘子在等他。
张颂文的老师看不下去了,请他回去当了助教,张颂文成了张老师。
除了教学生,他依然到处试戏,到处被拒绝。
但还是有个导演相中了他,觉得张颂文是演艺圈少有的用心打磨演技的演员,因此,就有了那部《风中有座雨做的云》。
张颂文红了,但就在别的演员到处接对接资源的时候,张颂文消失了。
张颂文曾说,他渴望自己能红一次,渴望高片酬,但真红了,他却没抓住,或者说,他根本不屑去抓。
这次红了之后,张颂文被称为大器晚成的演员。
第二次红,是因为《隐秘的角落》,张颂文依然被称为大器晚成的演员,依然玩起了消失。
第三次红,是因为《狂飙》,还是大器晚成,还是消失,一样的配方,一样的味道。
别的演员忙着卖货,代言,恨不得分身有术,张颂文却不见了。
他忙!
他忙的原因很多人想不到,因为,他要生活!
他到处去看风景,去菜市场买买菜,和小贩聊聊天,回家做做饭,热闹和他无关。
除了演戏,就是生活,演员不该是这个样子吗?
在片场,他是剧中的角色,走出片场,他是张颂文,两者之间仿佛没有关系。
他不是不知道,想成为明星,就要借机炒作,但,他不想。
他更渴望的,是安安静静的拍戏,安安静静的生活,但有人不愿意。
《狂飙》播出后,张颂文仿佛成了焦点,坐个飞机,到处都是接机的人,合影,应酬,甚至一张签名都被炒到了8000块。
张颂文有点受宠若惊,他不想拂了每个人的好意,不停的说谢谢,不停的抱歉,他觉得自己影响了别人正常的生活。
有人扒出张颂文的家人,有人在他住处24小时等,对他们来说,现在的张颂文就是热度,他们能蹭多少是多少。
直到下一个热度出现,他们会毫不留恋的转身离开,现实得不能再现实。
不知道出演《狂飙》后张颂文是否后悔过,但他这次依然保持了沉默,虽然很多人不让他沉默。
张颂文的爆红,是娱乐圈的悲哀,我想说的是,请大家放过张颂文。
安静的做一名路人甲,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