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 | 零售哥 图来源 | 网络
本文来源 | 纳食(ID:kuaixiao6699)
导读:巨亏40亿!海底捞去年永久关店276家。
3月23日晚间,海底捞发布2021年全年业绩公告,营收411亿元,亏损高达41.6亿元。
这个亏损数字,几乎相当于此前三年的利润总和。亏损情况在其一个月前发布的“预期净亏损约38亿元至45亿元”预警范围内。
这是海底捞自上市以来首次年度亏损。
海底捞关店276家
一年亏了三年的利润
3月23日晚,海底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发布2021年全年业绩公告,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1.1亿元,同比2020年增长43.7%;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41.63亿元人民币,上年同期盈利3.09亿元人民币。
据查询财报显示,2018年至2020年,海底捞的净利润分别为16.46亿元、23.45亿元、3.09亿元,合计约43亿元。也就是说,海底捞仅半年时间就几乎亏光了上市三年的利润。
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海底捞新开业421家餐厅,关闭276家餐厅,其中16家因租约到期等原因关闭,截至2021年12月31日,海底捞全球共有门店1443家,其中1329家位于中国大陆地区,114家位于港澳台地区及其他11个国家。
根据海底捞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海底捞员工数量为146584人,2020年同期,这一数据为131084人,其员工成本从2020年的96.76亿元上升到2021年的148.75亿元,增长了53.7%,海底捞称,这主要是由于业务扩展导致雇员人数增长。
除了四十多亿元的亏损与将近三百家门店被关闭之外,2021年,海底捞的翻台率与人均消费额都出现下滑。
2018—2020年,海底捞的平均翻台率分别为5次/天、4.8次/天与3.5次/天。最新年报显示,2021年,海底捞翻台率为3次/天,是海底捞上市以来翻台率最低点。
随翻台率下滑的还有人均消费额。2021年,海底捞的人均消费则为104.7元,而在2019年和2020年,海底捞的人均消费则分别为105.2元与110.1元。
面对这样持续下行的走势,一年来,海底捞已经做出多个调整动作以面对经营难题,从去年底的关店,到今年初的换帅,再到对师徒制的改革,海底捞已经开始求变。但在餐饮行业竞争“内卷”、资本助推火锅新秀崛起的当下,市场留给海底捞的还有多少机会,只能交给时间去验证。
风波不断,海底捞“没底”了?
在餐饮界,海底捞一直都是自带流量与话题的,很多人对于海底捞似乎有着胜于其他餐饮品牌的“期待”,这也就是为何海底捞在“亏损”“关店”上的热度能够毫不费力就登上热搜榜,毕竟曾经,它也真的无比辉煌灿烂过。
2017年到2019年的海底捞,可谓是意气风发,一副势不可挡模样。
彼时,它的门店数量以41%的年复合率进行扩张。到2018年,其开店速度能达到50%以上,被外界戏称为“扩张狂魔”。也是在2018年,海底捞在港交所上市。
在海底捞的发展之路上,服务一直都是它最大的品牌资产,这早已是业内共识,在之前全国火锅行业的服务水平都相对较差的情况下,海底捞精准捕捉到用户痛点,凭借“服务为王”的特性迅速占领了消费者心智。
但现在,让海底捞引以为傲的“王牌”也遇到了麻烦。
不久前,有网友爆料称海底捞在会员系统里私下给顾客贴标签,其中主要包含体貌特征和个性需求等,还有顾客被打上了“喜欢在app上投诉”的标签,一时间,网友们纷纷炸开了锅,该话题也迅速登上了微博热搜榜。
针对此事,海底捞回应称,这么做是为了提升和优化服务质量,门店管理人员可以在会员系统中对顾客就餐的个性化需求进行补充。同时,海底捞也表示,公司明确禁止对顾客个人信息如体貌等特征等进行任何备注。
对此,有相关人员表示,其实打标签的行为一直存在,但它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提供个性化服务,谁也不会想到在操作执行的过程中就慢慢走样变形了。
对此,小编只想说,“打标签”这一行为对于海底捞来说到底是出于何种心态,是为了更好的服务还是另有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消费者的年龄结构和消费偏好也在发生改变,只靠服务很难让一个品牌保持绝对的领先优势。
网友:定价那么高怎么还亏损?
对于海底捞亏损的消息,也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
不少消费者都表示,每次去海底捞都觉得他们含泪赚我一张又一张毛爷爷,但没想到定价那么高的海底捞竟然还会有亏损这一说。
门店扩张如此迅速、发展势头如此迅猛、定价也相对高于同行,在这样的前提下,海底捞为何还会迎来黑暗时刻,闭店与亏损的背后,海底捞究竟在面临着什么?
说到底,海底捞当前的局面,成也开店,败也开店。
虽然说以前海底捞业绩的增长主要靠门店扩张,但最近两年以来,在疫情反复及常态化防控之下,餐饮赛道充满不确定性,各大餐饮企业都在想办法缩减开支,关门歇业,然而,海底捞选择反其道而行,并没有在特殊时期停下高度扩张的脚步,反而是盲目开店。
对于这一做法,有业内猜测,海底捞大概是要借疫情对餐饮行业的大洗牌,进行大范围抄底,迅速抢占市场扩大自身基本盘,待疫情恢复,便能抢占先机更进一步稳固霸主地位。
然而逆风扩张并非一本万利,过度新增门店不仅导致租金、装修、人力等固定成本大幅增加,而且会加重同一地区的同店竞争,导致翻台率下降,进而影响单店营收情况,可谓得不偿失。
2021年,张勇在一次交流会上坦言,“我对趋势的判断错了,去年6月我进⼀步作出扩店的计划,现在看确实是盲⽬⾃信。当我意识到问题的时候已经是今年1月份,等我做出反应的时候已经是3月份了。”
而“承认错误”的海底捞创始人张勇,也在不到一年里损失近千亿身家。
承认错误勇气可嘉,但亡羊补牢到底是“为时已晚”还是“犹未迟也”,谁也不敢妄下结论,如今,我们也只能祈祷这位火锅界一哥能够快速找到品牌发展的下一步突破点,让老故事不再落伍,让新故事溅起水花,不要让品牌沦为时代的眼泪。
你喜欢吃海底捞吗?
欢迎留言区评论讨论。
▲ 盒马、山姆、罗森、麦德龙、星巴克等2022年开店计划曝光
▲ 再见!又一知名商场宣布关店!网友:实体卖场太难了
▲ 泉州一超市被查封!
▲ 损失惨重!美国沃尔玛仓库突发大火,超过100辆卡车被烧毁!(附防火知识)
免责声明:凡注明 “来源:XXX(非职业零售网)”的图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转载旨在分享交流,并不代表赞同文中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不用作商业用途。若侵权,版权等问题,烦告知及联系电话:13689515115,将马上安排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