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 | 零售哥 图来源 | 网络
本文转载 | 纳食(ID:kuaixiao6699)
导读:星巴克中国同店销售额下降23%
星巴克接二连三的负面热搜,终于在它的财报数据上有了直观的体现。
5月3日,星巴克公布了2022财年第二财季财报(截至2022年4月3日),中国市场净收入下降14%。在同店销售环节,星巴克也表现黯淡,由于同店交易量下降20%、平均客单价下降4%,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同店销售额下降23%。
图源:微博@星巴克中国。
触礁中国市场
星巴克还稳得住吗?
关于财报数字下降原因,星巴克解释称主要因为通货膨胀压力、中国市场客流限制、封控及提高零售门店员工的工资和福利的因素。
但即便如此,微博上#为什么年轻人看不上星巴克了#的话题还是在网友们沸沸扬扬的讨论中结合着星巴克的财报数字被迅速发酵:
“星巴克做的那些事不值得我为它花钱”
“以前是攀不起它的价格,现在是看不上它的品格”
“性价比不高,也没啥非选不可的理由”
……
其实,关于这个话题,客观来讲,对星巴克并不十分公平,因为疫情的影响谁也阻挡不了,即使强大如星巴克也难以独善其身,毕竟“咖啡之城”上海都在采取封控管理,星巴克业绩受影响也是情理之中。
但是,话说回来,中国作为星巴克除美国以外的第二大市场,销售额的急剧下滑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是一句简简单单的“疫情影响”就能抵消的,与此同时,从网友们的评论与对星巴克的口碑态度上可以明显感受到的是,国内消费者对于星巴克的购买偏好似乎已经在不经意间悄然发生了变化。
换句话来讲,不妨说,所谓的“疫情封控“并不能成为星巴克下滑冠冕堂皇的解释理由。
首先,以韩国市场为例,同样是星巴克的核心销售市场之一,同样是遭遇疫情影响,星巴克的韩国销售额目前却是处于增长阶段。
或许会有人反驳说,不同的国家市场不同,不能一概而论,这样对比的话对星巴克不公平。
那好,同样是中国市场,同样是咖啡品牌,还有瑞幸为例。
4月14日,瑞幸发布2021财年财报,财报显示,2021年瑞幸咖啡净收入达79.65亿元,同比增长97.5%。门店层面利润达到12.528亿元人民币,实现了历史性的门店层面年度利润转正。
不仅如此,其门店规模也出现了继2021年之后的再次扩张,门店数量达到了6024家,成为中国最大的咖啡连锁品牌之一。
图源:微博@luckincoffee瑞幸咖啡。
道歉很敷衍,涨价很积极
如果说上述都不足成为星巴克掀开“遮羞布”的足够动力的话,或者说即便这样还是会有反驳的声音说“星巴克不可能跌落神坛”,那这样的话,就不得不翻翻互联网记录提一下星巴克在中国市场搞出的“幺蛾子”了。
以最近的几起事件为例。
2月,#星巴克驱赶执勤民警#上热搜,位于重庆磁器口的星巴克门店工作人员,以影响品牌形象为由驱赶吃盒饭的民警,并恶意投诉。
网友怒斥,我们可以不喝星巴克,但不能没有人民警察。有媒体发表评论,称“执勤民警在门店门口吃盒饭,就妄加驱赶,谁给的权力?嫌驱赶不过瘾,还要投诉民警,谁给的底气?”
3月,有网友在微博发布图文称在星巴克咖啡中喝出活蟑螂,该条评论下,博主进一步解释称“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刚开始以为它是死的,拍照给客服后发现他还活着”。
网友评论,星巴克到底还要寒多少次我们的心,上次#星巴克私换标签使用过期#食材的热搜才过了几天这次又被曝光安全事件,是道歉的成本太低,还是消费者的生命太“渺小”。
图源:微博@凤凰网财经。
4月,#星巴克被曝喝出咖啡机零件#上热搜,这一次,星巴克把“锅”甩给了聋哑人员,回应称是一名聋哑员工制作,操作时没有听到咖啡机零件掉落的声音。故沉落到了咖啡杯底,
网友发问:暂且不说“聋哑员工”的解释是真是假,如果是正常听力的员工,那它就会即时听到零件掉落的声音然后把零件捞出来,把咖啡给顾客?消费者在乎的是聋哑员工吗,在意的是你道歉的态度。
图源:微博@星巴克中国
最后,随着星巴克的多番涨价行为,让大众对于星巴克的情结可谓是消失殆尽。但是,就像是星巴克总有说法来解释自己的错误一样,面对一条条证据,总有一些消费者为其辩护说“星巴克对食品安全的高标准是行业标杆,这次属于个例”。
对此,小编想说,食品安全无小事,没有概率大小之分,更何况,从驱赶民警到质量安全,星巴克的回应与道歉几乎都是一份模版,透露着傲慢与敷衍,这也自然成为了舆论二次发酵的导火索。
中国咖啡市场正在“变天”
其实,面对势头的下滑,星巴克也试图通过提价来挽救困境。但连续曝出的负面舆论危机,正在令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口碑大打折扣,给后续的经营、扩张埋下了不少隐患。
另一方面,中国的咖啡市场早已不是当年星巴克一枝独秀的局面了,多年前,星巴克一统咖啡江湖,风光无限,但如今,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抢占咖啡赛道,来自中国本土咖啡品牌的冲击,使得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被逐渐蚕食,目前,星巴克在中国的门店数量已经被瑞幸咖啡超过,丢掉了中国市场第一的位置。
除了瑞幸之外,越来越多的咖啡玩家来势汹汹,有外行跨界的,也有内行突击的,2021年,我国咖啡品类共有24笔融资事件,而星巴克多年在中国市场营造的咖啡商务休闲模式也已经出现了裂痕,多家精品咖啡馆开始争抢星巴克的用户群体。
星巴克或许是还未适应如今满园春色的咖啡市场,也或许是吃准了用户的心理,认定他们不会因为涨价就放弃喝星巴克,以至于在宣布涨价消息后,连星巴克自己都没想到评论区竟成了其他品牌的大型安利现场,
“Manner的香草拿铁自带杯只要10元,星巴克一杯的钱可以买两杯”
“一定要尝下瑞幸的海盐芝士厚乳拿铁”
“蜜雪冰城竟然卖咖啡了朋友们快冲支持雪王“。
图源:微博@星巴克中国
曾经,星巴克是“腔调“的代名词,但当国人消费升级和文化自信形成后,曾经的腔调已经成了傲慢,当接二连三的负面热搜成了家常便饭,消费者明辨是非的能力也在一次次“教训”中被提升。
在如今咖啡激战的时代,星巴克该何去何从?”疫情“的挡箭牌还能用多久?曾经的王者星巴克能否再创神话?一切只能交给市场去验证。
你最喜欢喝星巴克吗?
评论区说一说你的想法~
免责声明:凡注明 “来源:XXX(非职业零售网)”的图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转载旨在分享交流,并不代表赞同文中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不用作商业用途。若侵权,版权等问题,烦告知及联系电话:13689515115,将马上安排删除。
点击在看,下次可以优先收到我的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