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上热搜!卖5斤芹菜,收入20元,被罚6万6!只因...



编者 | 零售哥   头图来源 | 网络
本文来源  | 综合央视新闻、极目新闻、九派新闻、网友评论
导读:夫妇卖5斤芹菜遭罚6万6 当地被督查
 
据央视新闻视频报道,
近日国务院督查组接到群众
在“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反映,
陕西榆林的一家个体户卖了
5斤芹菜后被市场监管部门罚了6.6万元。

此事在微博上引发热议8月27日,
并登上榆林同城热搜的头一、二条
↓↓↓


商贩卖了20元的芹菜
被罚6.6万元
罗某夫妇经营一家蔬菜粮油店,去年十月的一天,他们购进7斤芹菜。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提取2斤进行抽样检查。一个月后,他们接到检验报告,说这批芹菜检验不合格。

粮油蔬菜店主罗某表示,被告知芹菜不合格后,要提供进货的票据,罗某称当时票据丢了,也找不到了。
涉案的7斤芹菜中,除2斤用于抽样检查,剩余的5斤,夫妇俩已经以每斤4元价格售出。

处罚决定书认定因涉案芹菜已售出,无购买者信息无法召回,罗某夫妇不能提供供货方许可证明及票据,不能如实说明进货来源,未履行进货查验义务,涉嫌经营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食品的行为,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对其做出6.6万元的处罚。

粮油蔬菜店店主表示,自己也肯定有点错误, “但我得卖多少吨芹菜才能挣回6万多?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面对督查人员,榆林市市场监督局副局长承认 “芹菜案”确实存在问题,在处罚上过罚不当。

查阅榆林市市场监管局2021年以来食品类行政处罚台账发现,针对小微市场主体的五十多起处罚中,罚款超过五万元的就有二十一起,而他们的案值只有几十或几百元。

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第十六督察组成员陈晓表示,执法不能只讲力度,市场监管部门在维护好市场秩序的同时,也要为小微主体的生存创造良好的环境。
对此,榆林市市场监管负责人表示,将更多通过责令、改正、批评、教育等措施,督促小微主体合规经营。

执法过当?罚款创收?
食品安全如何保障?
不少网友认为,这种执法方式过于粗暴野蛮:
@宁静:新鲜蔬菜,一个月出检测结果,这个检测,除了罚款以外,还有其他意义吗?还召回?恐怕买的人也不记得,自己一个月前在哪里、曾经买过一把芹菜了!
@岁月无痕:芹菜检测不合格,主要看是什么性质的不合格,罚款不能小题大做狮子大开口,老百姓卖点菜也不容易啊…
@186****2052:一个月才出结果,还说没有票据没法召回,可笑!新鲜蔬菜啊
@138****3956:要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135****2784:为督查组点赞!
@海Y清:如果没有国务院督察组,可能这些事情就没人知道了!
@开心的哈哈姐 :妈耶……一斤賺几毛的生意,一罚罚几万,那是要别人白干一年哦……那后续呢……有没有退还一些罚金……这么多处理不当的有没有查一下这个部门呢……
也有网友说,食品安全还是要抓源头:
@舍予谓得:怎样防止农残芹菜流入餐桌呢
@大魔王与帅锅:我家卖菜,被抽检了小白菜和韭菜,说不合格罚款5000,为什么不去罚种菜的农民呢?听说有个小店罚款几万给罚黄了。
@闲云无波:食品安全应当是重中之重。不过惩处力度还是要看不合格的是哪些方面。如果是有毒,会对人体造成不可逆的严重损伤的,哪怕害了一个人都值得严惩。
@寒夜行路人:该找源头批发的,进货的又没能力去检测谁知道合不合格
有网友指出,此类案件暴露出法律不完善的问题:
@有毒教主:这个是立法问题。食品安全的处罚最低都是几万起步,对于小摊贩数额太大,对于大公司数额又太小。
@流畅forever:食品方面,罚轻了,大家说食品安全问题解决不了,罚重了,又说不尽人情。到底要哪样?
@宝鸡人樊巳乐:我们是法治社会,想知道法律接下来是怎么弄的。想了解了解。
@活在现实中HS:还是要看什么项目不合格,如果是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应该重罚,现在是食品安全重于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大概是罚2万以内。
@0刹那芳华O:有些人别在那高潮,不是你们吃个几块钱的饭吃出个头发就投诉要赔偿1000的时候了


对此,你怎么看?
评论区聊一聊~
↓↓↓
看更多新鲜资讯
请关注职业零售网视频号!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