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手捧玉玩赏
人篇
字源演变
说文解字
弄(nòng,lòng),会意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双手捧玉摩挲玩弄,本义指把玩玉器 [2] ,引申指玩耍、游戏,泛指做某事。由玩耍引申为随意对待,又指戏弄他人取乐。以上义旧读lòng,今读nòng,弄读作lòng时指胡同、巷子。
图A的甲骨文是否即弄玉的“弄”字还有疑问(《甲骨文编》、《甲骨文字典》释为弄)。图1是商代金文,下部像一双手(“廾”),上部从玉,指把玩的玉器。弄字指以双手把玩玉器。从金文到篆书,“弄”的字形变化都不大。所从的双手楷化为“廾”而已。值得注意的是,篆书玉与王都是三横一竖,差别只在前者第二横居中,上下等距离,后者第一、二横相距较近。楷书“王”字三横亦均匀分布,为相区别,乃于二、三横间之右侧加一小点作为玉石的“玉”字。但在合体字中,作为形旁的玉大都无此一点,与“王”无异,分析字形时需加辨别。明乎此,便知弄即弄玉,双手捧玉玩赏之谓也。
《说文》将“弄”字归入“廾”部,而与之互训的“玩”字却归入“玉”部:“玩:弄也。”这一方面是因为“玩”是形声字,按其义符归类,另一方面也说明,“弄”的字义虽由“廾持玉”会意而来,但更多地偏重“持”这一动作,而不是持而弄之的对象“玉”。这一点从“玩”和“弄”在后代组成复合词的不同也可得到证明。“玩具”“玩意儿”等都是名词,而“弄”组成的词则以动词和含有动词意味的形容词为主。
随着时代发展,“玩弄”的对象不断地扩大,由玉而及他物,由物品而及人事,由实而虚。与此相应,其字(词)义也逐渐由褒而贬,亦褒亦贬,二者并存。“弄”字常常包含有对所做的事情不大在意、很随便的意思。比如“弄潮”“弄权”“弄巧”等。又比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说他“及饮卓氏,弄琴”,是指随意地演奏。在这个意义上进一步引申,“弄”就有了轻蔑的意味,像“捉弄”“糊弄”“侮弄”等都含有不尊重的意味。
当然,“弄”字也向折中的方向发展,比如古代称奏乐为“弄”,其轻视色彩已经不那么浓了,后来发展到一段乐曲也称之为“一弄”,像名曲《梅花三弄》,几乎不再体现出“弄”字的感情色彩。
古文释义
《尔雅·释言》:玩也。疏:谓玩好也。《诗·小雅》:载弄之璋。《前汉·赵尧传》:高祖持御史大夫印弄之。
又戏也。《左传·僖九年》:夷吾弱不好弄。注:弄,戏也。《前汉·昭帝纪》:上耕於钩盾弄田。注:师古曰:弄田,谓宴游之田。
又《韵会》:侮也。《前汉·东方朔传》:自公卿在位,朔皆敖弄,无所为屈。
又乐曲曰弄。《晋书·桓伊传》:王徽之泊舟靑溪侧,令人谓伊曰: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伊便下车,踞胡牀,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南史·隐逸传》:宗少文善琴,古有金石弄,惟少文传焉。嵆康《琴赋》:改韵易调,奇弄乃发。
又《字汇》:巷也。
文字 | 六叔 图片 | 六叔
排版 | 六叔 审核 | 六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