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
农业篇
字源演变
说文解字
“耘”yún,形声字。从耒从云,为农作物植株作回旋团聚式的除草、培土。造字本义:除草。
耘荡耘爪耘田
耘荡(繁体字作“蕩”、“蘯”),也称作“耥”tāng,除草农具,不知发明于何时。《王祯农书》(元代)说是“江浙之间新制也”,可能是宋元时期新创的农具。“形如木屐,而实长尺余,阔约三寸,底列短钉二十余枚,榫其上以贯竹柄,柄长五尺余”,主要是用于“推荡禾笼间草泥,使之溷(hùn,肮脏,混浊)溺,则田可精熟,既胜耙锄,又代手足”。可以站立操作,与用耘爪等农具相比,极大地改善了劳动条件,提高了工作效率。王祯极力赞誉耘荡替代手耘、足耘之苦,力图尽量推广这种农具。耘荡有两种形式,一种如《王祯农书》的文字所描绘,形状如图所绘制的那样;另一种“耘田”如《便民图篆》所绘制之图形。
唐·陆龟蒙的《鸟耘辨》中提到了“鸟耘”,有人认为“鸟耘”即指“耘爪”。《王祯农书》对耘爪有详细介绍:“耘爪,耘水田器也,即古所谓鸟耘者。其器用竹管,随手指大小截之,长可逾寸,削去一边,状如爪甲。或好利坚者,以为之,穿于指上,乃用耘田,尤鸟之用爪也。陆龟蒙《鸟耘辨》谓:耘田去莠(yǒu,恶草的统称),举手务疾而畏晚;鸟之啄食务疾而畏夺。其法疾、畏,故日鸟耘。然尝观农人在田,伛偻伸缩,以手耘其草泥,无异鸟足之爬抉,岂非鸟耘者也。”为此王祯深为感慨地写道:“惟农有鸟耘,爪田乃去莠,划竹贯十指,耨nòu禾牵两肘……羡彼城府人,安居手长袖。”
古文释义
《广韵》《集韵》王分切《韵会》《正韵》于分切,𠀤音云。
《说文》除田闲秽也。本作
《博雅》除也。
《诗·小雅》今适南亩,或耘或耔。
《传》耘,除草也。
又《集韵》或作
《孟子》不芸苗者也。
又《集韵》王问切,音运。义同。
又《史记·东越传》不战而耘。《注》徐广曰:耘,义取耘除。或言耘音于粉反,此楚人声重耳。耘陨当同音,字有假借,声有轻重耳。
又《韵补》叶曜先切,音延。
《韩愈·赠谢自然诗》奈何不自信,反欲从物迁。寒衣及饥食,在蚕绩耕耘。
图片:六叔
文章:六叔
回看往期
[相关字请点击下方标题]
汉字历史——(云)
汉字历史——(耒)
汉字历史——(耕)
您点的每一个在看
我都认真的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