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叔说字——人篇(眉)



   眉毛    
   人篇   
字源演变

说文解字
“眉”,象形字。图2甲骨文的“眉”字下部像一只眼睛(“目”),上部的弯曲笔画像眉毛)。这个字是以眼睛来凸显其上的眉毛,因为眉毛在眼睛上部。也有一些甲骨文字形在目下加上人身,如图1。西周金文(图3-5)则更加生动,将表示人眼和眉毛的部分分开标示,眼睛在下,眉毛在眼睛的上方。战国文字(图6、7)及小篆(图8、9)的形体是对金文的省略改造,将甲骨文、金文的象形性抽象化,文字的部件的位置也有所调整,原来的“眉毛”部分变成了“∫”形,右上还多出了两个折笔,许慎认为这两个折笔是描绘额头上的皱纹;表示眼睛的“目”则由横写变成了竖写,并放在了字的右下部分。隶书(图10-12)的“眉”字,将小篆的眉毛部分写成“𠃜”,是笔意、笔势变化的结果。
眉的古字形像眼睛(目)上有眉毛的样子,本义是眉毛,眼上额下的毛。古人认为眉毛长表示长寿,故有“眉寿”一词,即长寿的意思。
“眉”的本义指眼晴上的眉毛,如“眉梢、画眉、眉飞色舞、眉来眼去“等,其中的“眉”字都指眉毛。女性化妆时,眉毛的修饰十分重要。例如唐代诗人朱庆余的诗句:“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首诗描写新娘化妆后询问新郎:画好妆的眉毛深浅如何,是否时髦?由于眉毛在脸部上端,所以又引申指事物的上端,如在书的上端边侧写上批语,便称为”眉批“;书页上方的空白叫“书眉”。
古文释义
《说文》:目上毛也。《释名》:媚也。有妩媚也。《春秋·元命包》:天有摄提,人有两眉,为人表候,阳立于二,故眉长二寸。注:摄提二星颇曲,人眉似之。
又扬子《方言》:东齐谓老曰眉。郭璞注:言秀眉也。《诗·豳风》:为此春酒,以介眉寿。注:豪眉也。
又渠眉,玉饰之沟瑑也。《周礼·春官·典瑞》:驵圭璋,璧琮,琥璜之渠眉。
又井边地曰眉。《前汉·游侠传》:扬雄《酒箴》曰:观瓶之居,居井之眉。注:若人目上之有眉也。
又姓。宋眉寿,明眉旭。
又《韵会》:通作麋。《大戴礼·主言篇》:孔子愀然扬麋。《荀子·非相篇》:伊尹之状,面无须麋。
又通作嵋。峨嵋山,在蜀嘉定府峨眉县南百里,两山相对如蛾眉。
又州名。魏置眉州,因峨眉山为名。○按《说文》:本作睂,从目,象睂之形。上象额理也。徐曰:仌,頟理也。指事。隶作眉,《字汇补》:又作𥅕、𥇮,非。

 文字 | 六叔     图片 | 六叔  
排版 | 六叔     审核 | 六叔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