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历史——抽象篇(诛)



    舆论的中心   
   抽象篇   
字源演变

说文解字
“诛”zhū,形声字,“誅”的简体字,从言从朱,“诛”字最早见于西周金文,目前所见战国晚期时写作‘㦵’;楚国时期写作‘’;东汉《说文》小篆写作‘誅’。言,与言语有关;朱,年轮中心点,此处引用‘中心’之义。造字本义:舆论的中心,言语上的伤害,即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引申为‘伤害、责备、谴责、指责’等。
古文释义
《唐韻》陟輸切《集韻》《韻會》追輸切,音株。
《說文》討也。
《廣雅》殺也。
《書·胤征》以干先王之誅。
《禮·月令》詰誅暴慢。註:誅者,戮其人。
《前漢·法志》征暴誅悖,治之威也。
《莊子·庚桑楚》爲不善乎顯明之中者,人得而誅之,爲不善乎幽暗之中者,鬼得而誅之。
又《釋名》罪及餘人曰誅。誅,株也。如株木根,枝葉盡落也。
《周禮·秋官·司烜氏》軍旅修火禁,邦若屋誅,則爲明竁焉。註:鄭司農云:屋誅,謂夷三族。
又《易·雜卦》明夷誅也。註:誅,傷也。
又《晉語》小國敖,大國襲焉,曰誅。
又《玉篇》罰也。
《禮·曲禮》以足蹙路馬芻有誅,齒路馬有誅。註:誅,罰也。
又《類篇》責也。
《左傳·襄三十一年》誅求無時。註:誅,責也。
《周禮·天官·大宰》誅以馭其過。疏:人有過失,非故爲之者,則以言語責讓之。
又翦除也。《晉語》故以惠誅怨。註:誅,除也。
《楚辭·卜居》寧誅鋤草茅,以力耕乎。《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詩》傍此煙霞茅可誅。
《正字通》翦茅爲屋。借用誅字。
又叶之由切,音周。
《華覈·自責文》不敢違敕,懼速罪誅,冒承詔命,魂逝形留。
又叶株遇切,株去聲。
《蔡邕·釋誨》下獲熏胥之辜,高受滅家之誅,前車已覆,襲軌而騖。


图片:六叔
文章:六叔
回看往期
[相关字请点击下方标题]
汉字历史——(言)
汉字历史——(朱)
您点的每一个在看
我都认真的当成了喜欢▼▼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