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历史——抽象篇(裂)



    将衣帛裁剪或撕成一段段    
   抽象篇   
字源演变

说文解字
“裂”liè liě,形声字,从列从衣,“裂”字最早见于秦国简牍。列,像刀切后一段段的群山,此处引用‘一段段’的分段之义;衣,与衣服有关。造字本义:将衣帛裁剪或撕成一段段,引申为‘拆开、分割、决绝’等。
《左传·昭公元年》:“召使者,裂裳帛而与之。”讲的是撕裂来使的谈判帛书并还给他,即决绝的含义。
古文释义
《唐韵》《正韵》良辥切《集韵》力蘖切《韵会》力辥切,𠀤音列。
《说文》缯馀。
《徐曰》裁剪之馀也。
又《广韵》襞裂,破也。
《礼·内则》衣裳䘺裂,纫箴请补缀。
《晏子·杂下篇》女子而男其饰者,裂其衣,断其带。
又灭裂。《庄子·则阳篇》治民焉,勿灭裂。
又《韵会》力制切,音例。与厉通。
《礼·内则注》鞶,小囊,盛帨巾者,男用韦,女用缯,有缘饰之,则是鞶裂与。《疏》案传作鞶厉,古时通为一字。
又人名。《春秋·隐二年》纪裂繻来逆女。


图片:六叔
文章:六叔
回看往期
[相关字请点击下方标题]
汉字历史——(列)
汉字历史——(衣)
您点的每一个在看
我都认真的当成了喜欢▼▼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