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历史——人篇(身)



    人的躯干    
   人篇   
字源演变

说文解字
“身”shēn,象形字,“身”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甲骨文的“身”字像人的侧面身躯之形,写法上突出腹部,是因为腹部是身躯的主要部分;西周金文的“身”字底部加一横,旨在表达此字所指为腿以上的部位;楚帛文字或与甲骨文“身”字相同,或与西周金文相同;秦文字“身”字笔划化;《说文》小篆将底部一横变换成像人腿一样,至此“身”字定型。造字本义:人的(颈以下,腿以上)躯干,有的甲骨文字形中腹部中间加一笔,或有身重、怀孕之义,如‘身孕’;由‘人身’引申为所有物件的‘躯干’;也引申为‘人的生命’,如身世、献身等;也引申为‘亲自、本人’,如‘自身、亲身’等。
古文释义
《唐韵》失人切。《集韵》《韵会》《正韵》升人切。𠀤音申。
《说文》:躬也,象人之身。
《尔雅·释诂》:我也。疏:身自谓也。
《释名》:身,伸也。可屈伸也。
《广韵》:亲也。
《九经韵览》:躯也。总括百骸曰身。
《易·艮卦》:艮其身。
又《系辞》:近取诸身。
《书·伊训》:检身若不及。
《孝经·开宗明义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又《诗·大雅》:大任有身。传:身,重也。笺:重,为怀孕也。疏:以身中复有一身,故言重。
又告身。《唐书·选举志》:拟奏受皆给以符,谓之告身。
又《史记·西南夷传》:身毒国。注:索隐曰:身音捐。
又《韵补》叶尸连切。
杨方《合欢》诗:我情与子合,亦如影追身。寝共织成被,絮用同功绵。


图片:六叔
文章:六叔
回看往期
[相关字请点击下方标题]
汉字历史——(射)
汉字历史——(竧)
汉字历史——(裑)
汉字历史——(躬)
汉字历史——(躺)
汉字历史——(躭)
汉字历史——(躮)
汉字历史——(躯)
汉字历史——(躰)
汉字历史——(躲)
汉字历史——(躴)
汉字历史——(躵)
汉字历史——(躶)
汉字历史——(躷)
汉字历史——(躸)
汉字历史——(躹)
汉字历史——(躺)
汉字历史——(躻)
汉字历史——(躾)
汉字历史——(躿)
您点的每一个在看
我都认真的当成了喜欢▼▼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