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浅平静
抽象篇
字源演变
说文解字
“滞”zhì,形声字,‘滯’的简体字,从氵从带,‘滞’字目前最早见于《说文》小篆。氵,与水有关;带,腰带,会以河水如环、带状,形象地描绘了水浅平静无波澜的景象。造字本义:河水如环、带状即水浅如带、平静如环,凡事物变化过程中受阻皆可使用‘滞’作为引申义,因此引申义很多。可引申为‘阻塞’,如滞狱(指因积压或拖延未予审决的案件)、滞讼(积压的讼案)、滞积(积压)、滞货(积压的货物)等;也引申为‘积压’,如滞用(停止运用)、滞淹(闭塞,不通畅)、滞越(阻塞)等;也引申为‘郁积、凝结、凝聚、逗留、暂留’等。
古文释义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直例切,音彘。
【說文】凝也。
【周語】震雷出滯。
又積也。【魯語】敢告滯積,以紓執事。
又漏也。【詩·小雅】此有滯穗。
又【周禮·地官·廛人】凡珍異之有滯者,斂而入于膳府。【疏】謂沈滯不售者。
又【左傳·成十八年】晉悼公命百官振廢滯。
又【集韻】尺制切,音摯。音敗不和也。或作懘。亦作慸。
又丑例切,音跇。水灑散貌。
又【韻補】叶直帶切,音與近。
【楚辭·九章】乗舲船余上沅兮,齊吳榜以擊汰。船容與而不進兮,淹回水以凝滯。
图片:六叔
文章:六叔
相关汉字
氵
带
您点的每一个在看
我都认真的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