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身有孔形似织布梭子的软体动物
自然篇
字源演变
说文解字
“蝓”yú,形声字,从虫俞声,‘蝓’字目前最早见于《说文》小篆。虫,与虫有关;俞,织布梭子。两形会意,即指一种侧身有孔、形似织布梭子的软体动物,系根据‘蛞蝓’所造的专用字;‘蛞’即指像舌头形状、表面湿润的虫子,‘蛞蝓’这种词汇属于非双声连绵词,虽然拆开后都有各自独立的字义,但有些特指的名词一般不拆开使用。造字本义:一种侧身有孔形似织布梭子的软体动物。
古文释义
【唐韻】羊朱切【集韻】容朱切,音兪。
【說文】螔蝓也。
又【說文】附蠃背負殻者曰蝸牛,無殻者蛞蝓。
【爾雅·釋魚】蚹蠃,螔蝓。【註】卽蝸牛也。【儀禮·土冠禮註】蠃醢,螔蝓醢。
又【揚子·方言】蜘蛛謂之螔蝓。
又【類篇】夷周切,音猶。義同。
图片:六叔
文章:六叔
相关汉字
虫
俞
您点的每一个在看
我都认真的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