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兄弟三人手持兵刃冲进皇宫救驾,却激怒了父皇李隆基。一日之内冤杀三子,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737年,太子李瑛兄弟三人接到急报:“皇宫内有刺客,请殿下速去救驾!”三人手持兵刃冲进皇宫,结果父皇李隆基却震怒,大手一挥:“来人,赐死这三个逆子!”三位皇子闻言后顿时面如死灰,李瑛当即瘫倒在地。

李隆基并未因此手软,命人立即把三个儿子抓进大牢,废为庶人。此时此刻,他们才知道是误入了武惠妃的圈套。可已是百口莫辩,而且父亲也没有给过他们任何辩解的机会。入狱半个月后,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均被赐死在长安城东的驿站里。李瑛当了二十多年的太子,未曾犯过大错,李瑶和李琚更是以博学多才著称,如今却不明不白地死去,实在令人感到惋惜。唐玄宗一日冤杀三子更是震惊天下人。

然而,八个月后武惠妃噩梦连连,因惊吓过度,一命呜呼了。那三位皇子的死跟武惠妃有什么关系呢?武惠妃是唐玄宗的宠妃,也是武则天的侄孙女。她从小父亲早亡,武则天把她接到了宫里抚养。在宫内长大的她,不仅长得漂亮,还很有贵族气质,而且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可谓才貌双全。一个偶然的机会被李隆基相中纳为妃,她的到来,顿使六宫粉黛无颜色了。

有人得宠就有人失宠。王皇后被废,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的母亲统统失宠,郁郁而终。或许是同命相怜,这三位皇子经常凑在一起抱怨父亲对自己母亲的薄情,痛恨武惠妃独占父亲。殊不知,自己的身边早就被武惠妃的女婿杨洄安插了眼线,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被尽收眼底。而此举正中武惠妃下怀,她一直想扳倒太子,扶儿子寿王李瑁做太子。

这下可抓到了把柄,武惠妃跑到李隆基面前哭得梨花带雨,说:“皇上,太子要谋害臣妾母子,您说不定哪天就见不到我们了。”李隆基心疼不已,忙追问原因,武惠妃说:“太子、鄂王、光王经常凑在一起不知道密谋什么,害我还不要紧,可他们对皇上也非常不满。”李隆基一听太子拉帮结伙,搞小集团还对他不满,这可不是小事,有可能会威胁到他的皇位,于是有了废太子的念头。

第一次在朝堂上提出,被刚正不阿的宰相张九龄劝止。张九龄觉得几位皇子不过是凑在一起发发牢骚罢了,太子无大过,不至于因武惠妃的一面之词就废掉太子。张九龄据理力争,李隆基一时被怼得无言以对,他也不能霸王硬上弓,只得作罢。武惠妃像霜打的茄子蔫啦。

可就在这时,李林甫的出现又让她看到了希望。李林甫想当宰相,他觉得武惠妃能帮他一把。于是便派宦官给武惠妃传话:“愿保寿王。”很快,宰相张九龄被罢相,李林甫如愿以偿当上了宰相。李隆基上次未能废了太子,心中的疙瘩依然还在。如今,他又问新任宰相李林甫:“朕想废了太子,你意下如何呀?”李林甫说:“此乃陛下家事,何必问别人呢?”意思很明了,就按您的想法办就行。李隆基得到这个答案很满意,太子李瑛的命运由此尘埃落定。

李瑛失去了张九龄的庇护,其地位就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但他却并未察觉。一天夜里,武惠妃的人匆匆来报,说宫内误入刺客,请太子速领兵护驾!已失宠的太子想着立功的机会来了,没来得及多想,带兵直接闯进皇宫。这时武惠妃大喊:“太子谋反!”李隆基慌乱中看到身穿盔甲,手持兵刃的三个儿子,带兵杀气腾腾地站在他的面前,敏感的神经立刻让他失去了理智。

传令:“立即拿下三位皇子!”容不得他们解释就打入大牢,并绝情地赐死了三个儿子。三位皇子死后,武惠妃做贼心虚,夜夜无法安然入睡。一闭眼睛就梦到冤魂不散,被三个人追着索要性命。仅八个月后就病逝了,可笑的是她的儿子李瑁也未能当上太子。她死后,李林甫更加卖力地在李隆基面前推荐李瑁,结果弄巧成拙。李隆基是何等聪明之人,他可不想再立一个跟宰相关系密切的太子,因为他最怕的就是太子权势过强,威胁到他的皇权。所以,李隆基选择了毫无背景的三子李亨,立为了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唐肃宗。讽刺的是,李隆基千防万防,最终也未能逃脱被太子夺权的结果。安史之乱后,李亨称帝将李隆基推到了太上皇的位子上,幽禁至死。

那三位皇子当真是被武惠妃害死的吗?其实没那么简单。李隆基是何等精明之人,怎会被一个妃子耍得团团转?其实,这只是李隆基借武惠妃与太子之争,展开对外朝政治势力和太子势力的大清洗。目的就是维护皇权。

李隆基是决不允许危及自己皇位之人存于世间的。他是靠宫廷兵变起家的,宫廷斗争经验极为丰富。当年他除掉姑姑太平公主硬把父亲推下皇位,他害怕自己的结果跟父亲一样,所以太子是他重点防范的对象,自然是严防死守。而太子和才华出众的鄂王、光王搞在一起,又对他不满,这些都让他感到恐惧。更让他害怕的是宰相张九龄和朝中不少大臣都力保太子,太子的势力显然过强了。所以,张九龄罢相与三位皇子被赐死,都与李隆基的权力欲望有直接关系。最是无情帝王家,亲情在权利面前不堪一击。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