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操作前请注册或者登录。

明成祖朱棣病重,三子朱高燧趁四下无人偷偷将一包毒药撒进父亲碗中。不料,早就被门外几双眼睛死死盯住


1423年,朱棣生了场大病。三子朱高燧趁无人注意,偷偷将一包毒药撒进父亲碗中,随后邪魅一笑。可突然,几个侍卫破门而入,“唰唰唰”好几把冰凉的大刀一下子架在了他的脖子上。
朱高燧吓得浑身乱颤,腿一软,差点昏了过去。
几名侍卫把软绵绵的他架到了朱棣面前,死死摁在地上。他头贴着地面,眼睛紧闭,静静等待着死亡的宣判。
只听见朱棣失望地发出一声叹息,声虽不大,却透着恐怖。紧接着,他冷冷地问:“听说你还有伪造的诏书?”
朱高燧这才明白,原来他密谋的事早就被人告密,他不敢抵赖,只能如实招供。

原来,朱高燧也一直盯着皇帝这把龙椅,只可惜堵在他前面的还有两座大山。
朱棣和徐皇后共有三个嫡子,老大朱高炽嫡长子的身份,本来毫无悬念太子位就是他的。
但他胖得喘气都很困难,又天生有腿疾,走路还得别人搀扶着。在朱棣的眼中这个儿子就是半个废人。
也正因如此,让两个小儿子都对太子位产生了幻想。

相比老大,朱棣更喜欢的是老二朱高煦。
这个儿子骁勇善战,个性像极了朱棣,在靖难之役中立下赫赫战功,还多次救父亲于危难中。
没有他朱棣早就没了命,更别说当皇帝了。
打仗时,朱棣为了激励朱高煦曾亲口对他说:“你的哥哥身体不好,你可要努力啊。”
此话不得不让朱高煦浮想联翩,他像被打了鸡血一样奋勇杀敌。

可朱棣真的当上了皇帝后,才发现想立朱高煦为太子是何其的难。
长子朱高炽为人宽厚,朝中支持他的人很多,其中不乏很多重量级的人物。如内阁首辅解缙、大学士杨士奇等人,更重要的是徐皇后也极力支持朱高炽。
万般无奈下,朱棣也只好违背了自己的诺言,立了朱高炽为太子。
而朱高煦忙来忙去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他自然不服,上蹿下跳地开始折腾。

老三朱高燧既没有老大的名正言顺,也没有老二的赫赫战功。只要两位哥哥在,皇位就永远轮不到他。
可朱高燧并不这么想,他认为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很快他就找到了突破口。
朱高煦为了尽快扳倒太子,有意拉拢朱高燧,二人联合共同对付太子。
朱高燧欣然应允,但他心里也有自己的“小算盘”。

大哥虽不得宠,但城府颇深,也最难对付。二哥正得宠,势力也大,但有勇无谋。所以,朱高燧想先借二哥的势力扳倒太子,再来对付二哥就容易了许多。
于是,二人合力在朱棣面前不停地的诬陷太子,致使大批忠于太子的官员被逮捕入狱,甚至有人被迫害致死。
一时之间,太子的地位岌岌可危。
只可惜,稍有成效朱高煦就得意忘形,常常公开自比秦王李世民,引起了朱棣的警觉。

一旦被皇帝盯上,想抓住把柄还不简单?
很快,老二老三想篡位的阴谋暴露,朱棣一气之下剥夺了朱高煦的护卫,将他赶去封地就藩,杀掉了老三的心腹。
要不是太子求情,老二、老三这次都被贬为了庶人。
至此,二人的一切努力都前功尽弃。
朱高煦仍然不服,天天蹦跶着造反,多次碰得头破血流。
但朱高燧却很识时务,立刻夹起尾巴做人,行事异常低调,连朱棣都高兴地说:“朱高燧改过自新了!”
但其实,这不过是他伪装出来的假象罢了,他一直都在伺机而动。

朱棣的一场大病,让他看到了机会。毒杀父亲,伪造传位诏书,这似乎是登上皇位最快的捷径。
他马上找到了四个心腹帮手,先伪造了一份废除太子朱高炽,传位三子朱高燧的诏书。
然后由他亲自动手毒杀父亲,等所有人还反应不过来时,内侍便宣告诏书,顺利登基。
如意算盘打得不错,但其中却出现了差错。
他的帮手中有人想拉自己的亲家王瑜共“富贵”,王瑜得知后觉得此事风险太大,干脆选择了向朱棣告密。

早有防备的朱棣将朱高燧当场抓获,并根据朱高燧的口供拿到了伪造的诏书。
朱棣怒不可遏,他真恨不得把老三的脑袋按在地上摩擦!
他病也被气得好了大半,拼尽全力倏地从床上跳下来,拔剑指向亲儿,恶狠狠地吼道:“这是你干的好事?”
朱高燧已经吓得不能言语,只有身子在不停地颤抖着,汗水也从袍服上渗了出来。
房间里死一般的沉寂,空气里弥漫着杀气腾腾。

这时,仁厚的朱高炽不计前嫌,跪在地上磕破头替弟弟求情。
虎毒不食子,朱棣终究是没舍得杀掉朱高燧,只是将他软禁了起来。
从此,朱高燧彻底洗心革面,再也不敢作乱。
等到朱高炽登基后,朱高燧为了消除大哥的戒备心,主动上奏自削兵权,交出自己的左右二卫,收起野心,只想做个闲散王爷。

但仁厚的朱高炽也只当了10个月的皇帝,便病逝了。
他的儿子朱瞻基登基,老二朱高煦的心中又燃起了希望之火,继续发动叛乱,但很快被朱瞻基平定。
朱瞻基忍无可忍,将二叔用炭火烤熟,所有子嗣全部诛杀。
而三叔因为这些年恪守本分,得以善终。朱高燧一脉在明朝共传了14代,最后一代与明朝一起共亡了。
朱高燧能够迷途知返,避免铸成更大的错,保得子孙世代平安,也算是万幸了。
只是,迷途知返固然可贵,但人还是要尽量避免误入歧途才是。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