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殿试考生,抬进来三筐稻谷当试题,刘伯温一看:要死人了



三观要正,开车要稳。
                 ——李三观

 《野史纲目》第339期
  ——野史纲目——
谁也没想到,当年差点被饿死的朱元璋,竟然靠着一个碗跌跌撞撞地打出来一个大明朝。大明建立之后,朱元璋便迅速改变思路,用强硬的手段着手打造朱家的大明江山。
作为穷苦出身的朱元璋,平生最为痛恨的便是贪官,痛恨那些仗势欺人的将领。在朱元璋看来,唯有用最为严厉的手段打击贪腐问题,才能让那些贪官害怕。

因此,明朝初期朱元璋打击贪腐的力度也是逐步加强,到了公元1392年,朱元璋立法规定,但凡是贪污超过60两的官员,一律砍头剥皮,之后也就开始越杀越顺手。
明朝开国初年,原本官员数量就不多,朱元璋起初还“宠着”,犯了错或者贪得不多,还可以戴罪立功,后来发现,这样“宠着”根本不是办法,唯有重典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这样一来,明朝的官员也成为了消耗品,补给不到位,极其容易造成短缺,在这种情况下,加大官员的选拔力度也就成为了一件大事,朱元璋对此也格外重视。
01
朱元璋殿试
洪武四年,大明朝按照惯例进行了科举考试,朱元璋作为大明的皇帝,需要殿试考生,他也想趁机选出符合自己心意的官员。
朱元璋乞丐出身,在大明开创初期,其在文化素养方面,还并未达到一个帝王的巅峰。因而朱元璋虽然要进行殿试,但是他自己也有点打鼓,毕竟在朝堂上,他无法提出一些高深且有水准的题目。

再者来说,即便是让大臣帮他想出好标题,朱元璋也没有能力分辨出考生答辩的好坏,一旦选择不当,还会闹出大笑话。
为了解决这个尴尬的问题,朱元璋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那便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出题,既然自己是农民出身,那就考一些农民关心的知识。
一来可以避免殿试的尴尬,二来也可以选拔出朱元璋真正需要的官员。
殿试当天,这些经过数次选拔的进士们走进皇宫,摩拳擦掌准备一较高低。对于八股文,他们这些人早就研究得透透的了,至于排名如何,更多的还是和评判者的个人喜好。
就当进士们一个个都摩拳擦掌时,朱元璋让卫士们抬进来三筐稻谷。这谁也不知道朱元璋葫芦里面到底卖的什么药,但是刘伯温一看大概猜出来了朱元璋想干嘛。
因为之前朱元璋和他讨论过关于今年水稻收成的相关事项,因此,朱元璋很可能把这三筐稻谷当成了考题。

02
刘伯温看出了其中端倪
众位大臣以及考生都将目光投向了这三筐稻谷,大臣们表情变得相当复杂,有人忧有人喜有人惴惴不安。
刘伯温瞅了一眼,脸色骤变,心里想着,这次又要死人了。
原来,这三筐稻谷内藏端倪,分别是从扬州、太仓以及军仓内取来的。单纯从外貌上看,扬州送来的粮食颗粒饱满,显然能够看得出,扬州今年的收成不错。
而太仓的粮食就差一些,有以次充好之嫌。最惨的就是军仓的粮食,除了质量不行之外,还掺杂了不少的稻草在其中。
考场上的考生哪里经历过这样的大场面,冲着这三筐稻谷便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人论述耕种之理,有人则以稻谷来自比现实,发表一大篇针砭时弊之论。
还有的学子干脆连这三筐稻谷的区别都没有看出来,这是让朱元璋万万想不到的地方。

一个个八股文学的滚瓜烂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却是那么的捉襟见肘,这让朱元璋不禁反思,这样选拔出来的官员,到底能不能承担起大明江山的重任?
不仅仅是朱元璋,连朝堂上的大臣们也在私下谈论,这批学子解决实际问题为何如此之差?朱元璋为了打消内心的疑虑,干脆直接找主考官询问,这批考生的具体情况。
细细一问才知道其中的端倪,原来这批考生都来自于江南地区的富户之家,一个个对于民生民情问题,根本就不了解。
而北方学子则因为战争等原因,参与者甚少不说,八股文这一块的造诣,也根本比不上南方学子。
03
三筐稻谷引发震荡
这三筐稻谷又让朱元璋看到了大明存在的致命问题。虽然反腐力度如此之大,但大明军队仍存在克扣粮饷贪污腐败之事,这事处理不好,将动摇国本。
如果非要动刀的话,那屠刀第一个将要挥向中军都督,顺着这条线细细查,想必又有一群人将要会被割头扒皮。

最让朱元璋忧心的是大明人才的选拔问题,他问自己,这些仅仅将八股文背的滚瓜烂熟的江南富家子弟,又如何能够成为体贴百姓关心民生的清官?
后来朱元璋干脆停了科举,通过举荐等手段来选拔官员,不管是谁推荐的,抛开学子的背景不谈,好歹他能够解决大明朝基层官员所能遇到的实际问题。
这样的制度之下,无疑会在朝堂上出现党派林立的现象,毕竟,不管是谁举荐,绝大多数人还是会举荐自己信得过的人,而这些人则成为了举荐者的“小迷弟”,进而引发其他的问题。
但是为了大明朝初期的发展,朱元璋姑且也就两害择其轻了。
后来,在洪武三十年的时候,朱元璋感觉北方应该恢复得差不多了,又重新举办了次科举。可就是这次科举考试,引发了明朝的“南北榜案”。
“南北榜案”又导致了一大批官员被处理,引发了朝廷动荡,但朱元璋也借此拉拢了天下的人心,为之后明朝的发展拉拢了人心,奠定了基础。

04
后记
朱元璋虽然学识不高,但从这件事就能看出,朱元璋从一件事就可以看到大明朝背后隐藏的问题。
从三筐稻谷看出反腐问题,看出明朝人才选拔问题,以及朝堂结党等问题。并且,朱元璋还制定了相关的政策,用来解决当下的问题。
一场殿试,既考核了朱元璋,又考核了大臣,还考核了天下学子,不得不说,朱元璋以小见大的本事,真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我们在看问题时,也应通过现象看到本质问题,这或许才是一个人进步的不二法门。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