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邦】为什么出租车司机会“反”专车?其实不是他们的本意


作者|吴春波,系资深财经媒体人
滴滴快车成为目前互联网上最火的话题之一,说其最火不仅仅是因为众多媒体的关注和出租车司机的暴戾,也并不是说一些地方政府出于出租车公司的压力而宣布滴滴专车非法,更不是因为一些人借钱买专车第一天就被罚,而是普通消费民众对于滴滴专车的宽容。
关于滴滴打车最近还有两个信息是值得一读的,其中一个是流传在朋友圈中转车司机一旦遇到钓鱼的出租车自己怎么办,也就是如何保全自己的手段。另一个就是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何兵坐滴滴专车的感受,出养私家车还便宜、方便,而且还能给一些人提供挣钱机会。
事实上,关于专车,在国际上风头最劲的是Uber,这家公司面临多个国家公司的联合起诉,拟起诉赔偿资金更是超越很多互联网巨头的市值,在这之前一些国家出租车公司甚至以罢运的方式抵制,但其结果却恰恰相反,Uber的市场空间变的更大了。
事实上,如果国内的出租车行业没有代表一定现有小集团的利益,那么滴滴专车恐怕也会像Uber一样快速风靡全国,并对现有的出租车行业带来摧枯拉朽的冲击力,国内的出租车司机更不敢去暴力的对待专车,而会以自己的方式加入进去。
这本是出租车市场升级转型的有效路径,但真实的事实恰恰相反,中国的出租车公司代表了一群人的利益,而且还可以挟众“司机”之名去“胁”政府,最终通过群众暴力和政府安抚的形式,去堵住出租车行业的转型升级之路。
出租车汽车公司的这种情形,其实与出租车成立的初衷是一脉相承的。前几年,中国内地一个城市的数十名出租车司机曾自己成立人民出租车有限公司,但是终以“人民”二字不能乱用而不得不停止,而在“人民”被停止之后,使出租车公司不是谁都能组建的。
国内的出租车公司,其实基本上都是坐地收钱的主,出租车是出租车司机自己买的,出租车的牌照也是出租车司机自己买的,只有管理权是交给出租车公司的,这是以交管理费为代价的,如果不加入出租车公司行列的话,那么车辆也是非法运输车辆。
你不能成立自己的出租车公司,不交钱入伙就是非法,这是什么市场逻辑?这当然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但是这却是结结实实的存在于国内的每一个城市。当然,这种逻辑在市场需求之中是有缺陷的,而补充这种缺陷的却没有被规范,有骑电动车的摩的、也有因为家里在运管所有亲戚的司机。
就目前的城市运输行业而言,前者已经形成了明确的市场机制,不管是在价格上还是服务方面,在早晚上下班高峰期,摩的基本上成为一些城市的主力快速交通工具。而后者则大多在夜里出现,不仅敲诈勒索消费者,即便是被执法机构发现,最后也能全身而退。
出租车这种本来该成为市民出行方便的工具,在居民最需要的时候却往往找不到,这当然与出租车公司成立的初衷背道而驰。与其这样,为什么不将出租车市场放开呢?让自由的市场去满足市场自由、多样化的需求。
当然某些人是惧怕市场化的,怕市场化抢了哪些他们坐地收钱的权利,尽管他们自己也清楚这种权利迟早会失去。以“民众”之名要挟政府阻碍出租车行业市场化的进程,则成为这些人延缓这种权利丧失进度的有效办法,市场化与逆市场化两种力量对抗的最终结果,则是逆市场化的力量最终会死去,而挟持这些力量的人也将以不体面的方式落幕。
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其具有的自我修复和升级的能力,已经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获得很好的展现,市场竞争的最终目是利益分配的均等化,而利益分配的再调整则是实现这个目的的必由路径,滴滴专车的出现则为实现现有出租车行业市场化和利益再分配的市场机会。
市场经济收益均等化进程还将创造另一种奇迹,那就是社会交易成本越来越低,最终收益的不仅是老百姓,也是现有的国民经济和政府的财政收入。前者何兵在其微博中也说过了:“北京正规出租车起步价13元,每公里2.3元,滴滴快车免起步价,每公里1.2元。如此便民出行,政府为什么不支持?”

今日开始,深蓝财经联合国内众多的媒体人,共同创立【深蓝原创邦】专栏,旨在为广大粉丝提供富有启发和预警的财经行业、证券投资原创分析报道和专栏文章。我们希望能够将好的文章分享给广大读者,同时也希望读者能够将认可的打赏金额直接付给作者。
有意投稿,邮件联系736635112@qq.com
关注我们哦
深蓝财经网
微信号:shenlancaijing
投/荐稿请加qq号(2053761685);微信号(niuniu8942)
【回复】01——【记者训练营】做财经类调查记者,最重要的是什么?
02——【记者训练营】南都记者采访攻略
001——如果你一买入就跌,一卖就涨,本文无疑将让你受益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