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后,成千上万的教培老师都去哪里了


文▎钱进来
作为一个师范生,当老师是小王的第一目标。
从大学里毕业的她,对自己的职业有着清晰的目标规划,比起传统的公立学校,小王更加向往私立的教育机构。
因为在私立的教育机构里,没有“传统”的上下级关系,也不会有人看你的资历,作为老师你只需要专心上课就行。
可以说在教育机构里,小王完美地实现了自己的职业理想。
除此之外,教育机构的收入也比公立学校更加可观,工作的第二年小王就实现了人们口中的“月入过万”。
当时的教培行业被人们称为朝阳产业。

拿着一万多块的工资,小王认为自己毕业时的选择十分正确。
可让小王没有想到的是,朝阳产业变成夕阳产业只是一夜之间的事。
2021年7月,“双减”政策成了小王人生的转折点。
所谓的“双减”政策,就是“减少校内学生作业”、“减少学生校外培训”,而小王的工作正是给学生进行校外培训。
接到人事部门的电话后,小王去公司办理离职手续,虽然公司方面有一定的补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她还是失业了。
虽然在教育机构当老师压力并不算小,但失业之后用小王的话说就是“从来没觉得上班是那么幸福的一件事情。”
对于小王而言,自己毕业以后在这个行业打拼多年好不容易走到今天这个地步,现在她不是跳槽的问题,而是自己所在的整个行业都没了。

教培行业的老师都去了哪里
同样的情形不止发生在小王身上,“双减”政策是整个教培行业的大地震。
在双减政策之前,全国教培机构超过60万家,从业人数超过1000万,市场规模达到3万亿人民币,并陆续有教培机构在海外成功上市。
然而随着“双减”政策一声令下,成千上万的教培老师重新进入待业状态,曾经的前浪再次被迫成为后浪,杀向就业市场。
这些重新就业的教培老师们去了哪里?我想用新东方的故事来说明。
如果要说这次双减政策落地,受到影响最大的是谁,那么毫无疑问就是新东方了。
曾经的新东方站在时代的风口之上乘风而起,成为行业的龙头老大,如今行业地震,摔得最惨的同样是新东方。

“新东方退学费和员工的遣散费达到200亿。”
这个新闻曾经一时间霸占热搜榜单,同期公司的营收同比下滑56.8%
俞敏洪曾经谈到,新东方教培老师的就业去向。
有的人依旧选择在留在教培行业,在这个行业里创业,开办了自己的小工作室,主打留学语言的培训。
有的老师至今待业在家。
而俞敏洪本人则带领着新东方的头部精英老师开始人生的第二次创业,他们进军直播带货行业,创办了“东方甄选”的带货平台。

进军直播带货行业的新东方可谓是夹缝中求生存,在直播界已经有“顶流”带货主播的存在下,仍旧进入了这一陌生领域。
就像俞敏洪自己说的那样,开始直播带货后,新东方的老师转型为主播,却也因此收入缩水了8成。
他们中有的人年收入能过百万,如今一年到头最多只能拿到20、30万。
曾经的龙头老大开始转型之后,变得像一个三流公司。
好在,他们成功地找到了正确的转型之路——知识带货。
在如今的“东方甄选”直播间里,你能看到有的人用英语介绍一份原切牛排,有的人用多国语言翻译着一本书的名字,有的人能用速冻水饺给你讲“妈妈的故事”。
无数在他们直播间里下单的网友们感慨到:“就是忍不住想买。”

知识永远是抵御困境的良药
纵观新东方的转型之路,那些精英教师们在教培行业的时候,日积月累的知识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短视频盛行的今天,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小红靠捧,大红靠命”。
但新东方却找到了永不过时的流量密码——知识,人们对于知识的渴望和崇拜,在任何时代都是“顶流”。
在“双减”政策来临的时候,许多人都以为俞敏洪会就此退休,当新东方开始转型的时候,更是无数人唱衰。
没有人会想到,新东方在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探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略略寄语
我想借用新东方转型的故事说明一件事,在任何时候,知识永远是抵御困境的良药。
我也希望那些待业在家的教培老师们,也能从新东方身上看到希望:
别着急,慢慢来,这只是人生的一个逗号。
话题讨论:
双减之后,教培的你去了哪里呢?
欢迎在评论下方留言分享讨论或吐槽。
到顶部